现代社会,孩子大多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以自我为中心是孩子的普遍状态。许多家长在孩子入园前都会担忧,孩子离开了爸妈的照料,生活不能自理。
在入园前的家访中我认识了牛牛,他是个热情的小男孩儿。但牛牛就要上幼儿园了,我发现他在家喝水还在用带吸嘴的水瓶,询问奶奶才得知牛牛的爸爸妈妈工作忙,主要是爷爷奶奶来照顾,于是孩子「喜欢怎样就怎样」。
- 「隔代帮带」现象较多,老人容易溺爱孩子,缺乏正确引导;
- 独生子女在家享受专属待遇,家长没有及时教导,导致孩子没有分享意识;
- 「包办」现象严重,很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家长会替代孩子完成。
很多家长担心自己平时教育少,到了幼儿园自己又不能总陪在孩子身边,怕耽误孩子发展。
其实,用细心与包容的态度去观察孩子,这就是正确的第一步。别怕孩子做不好,要信任和鼓励孩子。
入园前,家长可以从这六方面做准备
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几点来培养孩子,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平时家里来客人时,可以提示孩子向客人问好,鼓励孩子大胆地和他人说话。
家长可通过几件小事来培养,比如让孩子把自己喜欢的零食拿出来跟家人一起吃,邀请邻居家的小朋友到家里来做客,一起玩玩具。
孩子在幼儿园进餐饮水都是用小勺和小水杯,因此家长平时可先教会孩子用勺子吃饭,不依赖水杯吸嘴、吸管等。
典型的例子是,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孩子想去大小便时,要告诉老师。家长平时要教孩子,遇到困难敢于求助以及求助的方法。
孩子刚到幼儿园时会因为新环境而产生新鲜感,常常会不太遵守秩序。家长可提前告诉孩子幼儿园的生活是怎样的,让孩子知道基本规则。
「家与园」的沟通建设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家长有问题时可以积极与老师联系。老师对待每一个孩子都是平等的,而且会协助家长,促进孩子成长。
入园后,老师会采取这六种方法
当孩子背起小书包那一刻,家长们一定会为孩子上学感到高兴,但这时孩子和家长也会产生「分离焦虑」。幼儿园老师们通常会采用如下方法,缓解大人和孩子的不安。
老师会做入园前家访,在初次见面时会主动和孩子打招呼、交流等,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淡化陌生感。
孩子会因离开家人而焦虑、烦躁,哭闹不停,这时老师们会拥抱孩子,然后用玩具或游戏吸引孩子,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让他们喜欢上幼儿园。
特别提示,有的家长在送孩子到幼儿园后看见孩子哭闹严重,心疼孩子放心不下,于是在一旁张望。其实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导致孩子很难安心留在幼儿园。家长要学着放手,信任孩子,信任老师,减少或不再有这种行为。
老师有时候还会采用「大带小」的方法,让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帮助弟弟妹妹,也能消除孩子们的不安情绪。
同时,孩子也能学习到一些交往的技巧,比如分享、轮流、谦让等等,慢慢学会一起玩耍和相处。
老师会手把手教孩子学习正确的握勺方法,提示孩子多喝水,教会孩子使用普通水杯。孩子们刚到幼儿园时,老师会经常提示孩子上厕所,这样能帮助他们学会表达请求。
大约经过一个月左右,孩子们的哭闹现象就会减少,渐渐适应幼儿园了。老师会提示家长在家也要继续鼓励孩子上幼儿园,例如夸奖孩子勇敢、认真、进步快等等,老师也会与家长共同给孩子加油打气。
在假期时,老师会建议家长尽量保证孩子在家与在校的作息规律一致,如让孩子午睡、提示孩子多喝水、晚上要暗示睡觉,不能玩得太晚等。
老师会通过家长会、家访或网络等途径与家长和孩子保持联系,了解情况,交流育儿方法。
总结
学会适应集体生活是孩子的成长必经之路,幼儿园能够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孩子在家时,家长也应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顺应孩子年龄的发展规律。
家长应学会「放手」,信任与鼓励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