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孩子入园哭闹,是正式告别,还是悄悄走开?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2020-10-28作者:丁香妈妈

很快,全国上下将迎来一场「灾难」大片的上映,那就是——初次入园!

孩子初次入园最怕什么?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分别时的难分难舍。

孩子要做到不哭,很难;父母要做到镇定离开,更难。

  • 孩子哭成这样,我怎么走?
  • 我就这样走了,会不会太狠心?
  • 孩子会不会以为我丢下他,内心受到伤害?
  • 怎么办?我要不要回去再看一眼?

一边是哭天抢地、撕心裂肺喊着要「妈妈」的孩子;一边是痛苦纠结的老母亲,咬咬牙狠狠心,把孩子硬塞给老师,转身离开的同时,却忍不住眼泪哗哗直掉。

一年一度的入园在即,如何避免宝宝哭潮来袭?家长们可能都需要这样一节「入园告别技巧课」。

入园告别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小小年纪,背井离「家」,独自奔赴集体生活。

怀揣着恐惧、不适应和抗拒,孩子哭闹是非常正常的反应。爸爸妈妈一定要放松心态,允许和接纳这种行为。

当然啦,孩子第一次入园,咱们也是第一次当爸妈呀。有时候,孩子还没去幼儿园,爹妈先焦虑了。

接下来,我就跟大家聊一聊几个入园告别时的「雷区」,过些日子送娃上学,面对哭天抢地的分别,千万别踩雷!

禁忌一:偷偷溜走

千万不要害怕正面跟孩子告别,尤其是父母自己先不能怕。

即便孩子哭闹得再厉害,也不要趁孩子不注意,一声不吭突然溜走。一转头突然看不到爸妈,反而会激发孩子内心的不确定感和被抛弃感,只会让第二天哭闹得更厉害。

认真地跟孩子做告别,给他一个承诺——

妈妈现在要走了,但放学我一定会来接你回家!

禁忌二:哄骗利诱

永远不要欺骗。

不要骗孩子

妈妈去买点好吃的就回来(苦等无果,会更失望),

也不要说

幼儿园跟家里一样(发现不同后,心理落差太大),

更不要说

今天上完,明天不上了(不要玩弄孩子的信任)。

上幼儿园本质上是孩子扩大信任圈的过程,从家人慢慢过渡到老师、朋友。如果此刻,家人为了送他们入园而编造各种谎话,反而会榨干孩子的安全感,让他对新环境有敌对感。

同样,也别用零食和玩具等「奖励」诱惑孩子,毕竟甜头不可能一直有,时间久了,糖衣炮弹就失效了。

不要说:

妈妈也不想上班,但我得赚钱才能给你买好吃的啊!

而是说:

妈妈会想念你,妈妈也需要去上班。上班和上学一样,都很有乐趣。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禁忌三:强势高压

反复的分别拉扯大战,考验的也是父母的耐心。

有家长各种道理说干嘴皮子,孩子依旧顽固不化,难免急火攻心,就容易撂狠话——「你看别人都没哭,就你哭!」「你再哭哭啼啼,我就不要你啦!」「不许哭,再哭我放学就不来接你了!

这种狠话除了火上浇油,别无好处。

恐吓和否定,会徒增孩子内心的难过和挫败感。这种因恐惧带来的伤害,比分离更严重。

这时候肯定孩子的情绪,更能帮助他缓和。

可以跟孩子说——「我知道你不愿意妈妈离开,你如果伤心,我可以陪你一小会。哭完了,我们就进去吧,等放学我们就又可以见面了。」

再给孩子一个缓冲和过渡的拥抱。

禁忌四:拖泥带水

别让表情出卖了自己,父母越犹豫,脸上越不舍,孩子哭得更声嘶力竭。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哭就手足无措,反复劝说,迟迟不走,甚至打退堂鼓,放弃坚持,干脆带回家。

其实这样反而容易给孩子带来不良暗示,仿佛入园是一件痛苦不堪,被迫接受的坏事。而如果因孩子哭闹就放弃入园,那孩子只会抓住你的软肋,以后「以哭为王」,之后只会以更激烈的哭闹来威胁你。

温柔而坚定地跟孩子说再见,然后头也不回地大步离开吧。

也千万不要一步三回头地上演琼瑶剧,更不要趴在教室窗外当「偷窥族」。分别以后,该上班上班,该回家回家,送完孩子就别再惦记这事了。因为你越惦记,就会关注到更多孩子的坏情绪。

跟孩子一样需要克服分离焦虑的,其实还有你自己。

好好说再见日常技巧很重要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关键并不是在入园分别的那一刻,而是要在入园前、入园时和接园时,都做好准备工作。

入园前

1. 提前打心理预防针

孩子不愿意入园,除了害怕跟爸妈分开,还因为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熟悉的环境更能带来安全感。

所以,入园前,多带孩子去幼儿园附近转悠,有机会的话,进去园内参观,了解班级的设施和园区环境;也可以多与已经上了幼儿园的哥哥姐姐们聊天,听他们讲讲幼儿园的日常;通过阅读有关幼儿园的绘本,提前熟悉幼儿园生活,增加对上学的心理期待。

2. 提前练习,角色扮演

从现在开始,日常生活中,有意地逐步延长父母跟孩子分离的时间,例如找借口暂时离开买东西,出去办事等等,在这种渐进式分别中练习告别。

同时建立分别小仪式。可以是一个大大的拥抱,也可以是一个魔法亲亲,建立你跟孩子专属的仪式感。让孩子熟悉这个仪式,知道每次分别都是短暂的,爸爸妈妈很快就会回来。

还可以跟孩子玩一玩角色扮演的游戏。不同的是,让孩子扮演老师、爸妈,来对付难缠的哭闹宝宝(大人扮演)。在角色对调的过程中,让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自我心理说服」。

入园时

起床后一鼓作气,保持愉悦的心情,快速收拾后就出门。在家磨蹭的时间越长,孩子越不愿出门。

送园时不要全家出动(最多爸爸妈妈一起),人多势众,弄得上战场般,孩子会更矫情更不愿分开。

走去幼儿园的路上,不要一味跟孩子说「别害怕」「要听话」,而是多聊聊开心的事,或者给孩子讲讲从前爸爸妈妈上学时的趣事,避重就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到达幼儿园后,主动跟孩子做三个介绍——

  • 介绍新老师,告知遇到事情可以请老师帮助,减轻他的陌生感;
  • 介绍新朋友,有一个可依靠的小伙伴能带来更多安全感;
  • 介绍新环境,帮助孩子发现教室里有趣的区域或玩具,引导孩子融入新环境。

告别时,温柔、坚定、不回头,千万别踩前面提到的四大雷区。用一个大大的拥抱和魔法亲亲,让孩子感受到爱意和安全感吧。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接园时

一定要按时接孩子放学,言而有信才能减少孩子第二天入学的阻力。

接园时,多问正面导向的问题,不要问

今天哭了吗?有没有好好吃饭?有没有和小朋友闹别扭?,

而是多让孩子描述幼儿园好玩的区域,有趣的新鲜事,唤起孩子对幼儿园的好感。

经历了一天的分离焦虑,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爱的补偿。所以晚上一定要留出时间,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可以多玩能够开怀大笑的游戏,释放压力,能量续杯。

九月的开园,对于宝宝和大人都是人生第一次,让我们和孩子一起顺利愉快地度过吧!




作者:立正妈妈

策划:老丁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本文转载自「丁香医生」公众号

原创文章: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已通过丁香医生审稿专家委员会的同行评议。

相关文章

cover
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可以追溯到婴儿期和母亲之间的依恋。通常,在出生头六个月,宝宝会不加区分地对所有人微笑;但到了七八个月左右,他们看见陌生人就会害怕,如果被陌生人抱起,宝宝就会挣扎着哭喊。这是孩子正常的发展阶段,也是出现母婴依恋的一种表现。为什么有的宝宝更依恋母亲?宝宝对母亲的依恋程度不同,对情境的反应也会不同。安全型依恋的宝宝认为,母亲就是自己的「安全基地」,他们可以自己玩,还时不时地去找母亲。母
cover
马上就要到开学啦,恭喜新一批能够上幼儿园的宝宝们!很多宝宝们在园外驻足已久,很羡慕哥哥姐姐们有秋千滑梯,还有小伙伴一起玩。但爸爸妈妈还是会有些担心,自己的宝贝能否适应真正入园后的变化?最关键的变化当属主要照顾者,宝宝们要去认识完全陌生的阿姨或叔叔,并由他们来照顾自己。除了生活方面,更重要的是入园前后心理上的变化。宝宝们不仅会在每天上幼儿园时因为跟爸爸妈妈分离而产生分离焦虑,会想:我还能见到爸爸妈妈
cover
孩子一天天长大,从咿呀学语,到摇摇晃晃学走路。各位家长都沉浸在孩子成长的的喜悦之中。但有一群家长,此时正抓耳挠腮、焦虑万分,因为他们的娃:九月要上幼儿园了!想想即将上演的一次次「离别大戏」,家长揪心得很啊!入园,是孩子真正意义上的心理断奶期,是父母和孩子需要共同面临的一道大坎。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分离少点眼泪,多点勇气和力量呢?今天,我们就请同是「过来人」的立正妈妈来聊聊。如何利用绘本,帮助孩子减
cover
现代社会,孩子大多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以自我为中心是孩子的普遍状态。许多家长在孩子入园前都会担忧,孩子离开了爸妈的照料,生活不能自理。在入园前的家访中我认识了牛牛,他是个热情的小男孩儿。但牛牛就要上幼儿园了,我发现他在家喝水还在用带吸嘴的水瓶,询问奶奶才得知牛牛的爸爸妈妈工作忙,主要是爷爷奶奶来照顾,于是孩子「喜欢怎样就怎样」。这类现象大多是以下几点原因导致:「隔代帮带」现象较多,老人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