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失眠」的困扰。
焦虑、抑郁、睡眠呼吸暂停、工作压力大、慢性疾病……失眠的原因和安眠药的品牌一样不胜枚举。
为了避免一些服用安眠药的误区、解答读者关于安眠药的疑问,丁香医生特别整理了下面的内容,不妨来看看。
不是所有的失眠问题都需要服药治疗。在全面检查、找到失眠的原因后,听听医生的建议。
若长期遭受失眠困扰,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建议一些药物治疗方案(不仅仅局限于安眠药)。
比如,长期失眠的人可能会伴有抑郁焦虑的情绪、高血压等,除了需要服用安眠药之外,还要解决精神、血压的问题;若是某些器质性疾病导致的失眠,则还要重点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如果必须服用安眠药,应尽可能晚上服用,而且持续时间不宜超过 4 周,尽量避免连续每天用药。老年人和儿童如果必须使用安眠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睡眠需求会逐渐减少。所以判定老年人的失眠,还要参考睡眠时间之外的其他标准,如睡眠质量、醒后是否恢复精力等。
而且,因老年人常存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加之肝肾功能逐渐退化,所以老年人使用安眠药应十分慎重,详细咨询医生的专业意见很有必要。
对于短期内出现的严重失眠问题,应该先至医院就诊,明确是否存在其他问题,以避免延误其他疾病诊治。
对于必须服用安眠药的情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切忌擅自购买安眠类药物自行服用。
在我国,一般的安眠药都属于特殊管制类药物,只有凭医生处方才能获得,而药店擅自售卖这类药物是违法的。
孕妈妈有了失眠问题,一定要找专门的心理精神科医生寻求帮助,尽可能地规避风险。千万不能乱用镇静安眠药。
常用的安眠药是安定类的药物,孕妈妈服用这类药物会使胎儿及出生后的婴儿出现肌张力下降、低体温、呼吸困难等症状,容易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发育受阻,还可能引起新生儿呼吸道感染,十分危险。
因此,一旦孕期出现睡眠差或失眠状况,忌滥用安眠药,而应以生活调理为主来改善睡眠。
对于入睡困难且容易惊醒的人群,一般医生会建议使用长效安眠药。这类药物作用持续时间长,每晚最多服用一次。
单纯入睡困难的人,使用短效安眠药即可,这类药物起效快失效也快。如果你用的是短效药且离起床时间还早,可以再服用一次。
短效药通常作用 3~4 小时,再次服药时间取决于自己的日程安排。例如,打算早晨 6、7 点起床,那么凌晨 3 点前服药,早晨醒来时药物基本代谢完毕,不会影响白天的活动。
当然,每个人的用药效果可能会略有差异,可以询问医生,让医生结合检查结果和具体的情况,帮助调整服药方法。
短效类:佐匹克隆,唑吡坦,三唑仑,奥沙西泮;
中效类:阿普唑仑,艾司唑仑,氯硝西泮,劳拉西泮;
长效类:地西泮,氟西泮,夸西泮,氯氮卓。
不建议这么做。
酒精和安眠药相互作用,有可能引起——心跳变慢、头晕眼花、呼吸困难,最糟糕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呼吸停止。而且饮酒本身,就会降低睡眠质量。
那么喝酒多长时间之后,可以服用安眠药呢?
由于每个人代谢酒精的速度不一样,这个问题没有准确答案。如果实在想喝酒就尽早喝,然后吃些不含酒精的食物,晚些时候服用安眠药,尽可能拉长饮酒与服药之间的时间间隔。
有时安眠药会让人在白天感觉疲劳,影响注意力、判断力和反应能力,所以服用安眠药期间不宜驾车或操作机器。
除此之外,另一个很常见的问题是耐药性。有的人在服药一段时间后,发现药物效果变差了,需要增大剂量才能达到之前的效果。
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建议告知医生,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另外,青光眼患者和重症肌无力患者严禁服用安眠药。
对于那些已多年服用安眠药的老年人,不可强行停药,这种情况下小剂量使用安眠药反而是必要的,而且减药的速度要慢。
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少药物剂量。医生可能会每周将药物剂量减少一半:
假设原先每晚服用某药物 10 毫克,可以尝试每晚服用 5 毫克,持续一周;下一周再将药物剂量减半,按每晚 2.5 毫克的剂量服用一周。如此逐量递减,直至最后彻底停药。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药物可以直接对半掰开,有些则不可以,比如缓释药物。具体的减量和服用方法,记得咨询医生。另外,有可能发生停药后睡眠质量再次变差的情况,这需要用几天时间来调整。如果仍旧睡不着就去看医生。
安眠药停药后,有导致失眠「反弹」的可能。这一点,也是一些专家更青睐非药物的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原因。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指通过改变失眠患者对睡眠的看法、教授一些有助睡眠的技巧(比如改变睡眠的环境、限制睡前的活动等)来改善睡眠质量。研究表明对某些人群, CBT 可以和药物一样有效,而且还没有药物带来的那些副作用。
人们常常把暴躁易怒等一切负能量归罪于缺觉,把睡眠看得太过重要,反而导致睡不着觉。CBT 可纠正这种扭曲的想法。
当然,根据具体情况,有时 CBT 也需要联合药物。
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