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全人类的医学难题。
很多生活中的常见习惯,都与癌症有关,有些甚至是自己一口一口「吃」出来的。例如癌症最爱的 7 个字:
烟 酒 咸 霉 烫 油 甜
远离它们,可以降低癌症的风险。
烟草烟雾中含有数千种有害物质,其中已被科学论证可致癌的有 69 种。
重度吸烟者得肺癌的概率比不吸烟者高 5.7 倍。
不止是肺癌,30% 的癌症都与吸烟相关。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设计团队
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指出:几十年来,美国控烟行动有效地控制了肺癌和多种其他癌症的死亡率,效果非常显著。
此时此刻,就是你开始戒烟的最佳时机。
酒精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明确划分至 1 类致癌物中,对人体有明确的致癌性。
根据研究数据:每 18 个癌症里,就有 1 个是喝酒喝出来的。
酒精在体内致癌性可谓是「全面开花」,从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到肝癌,几乎囊括整个消化系统。
酒精给女性带来的风险看起来比男性更大,在美国有 16.4% 的女性乳腺癌与饮酒有关。
都说要「适量饮酒」,但是,适量饮酒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劝导,如果出于防癌或防病的角度,适量饮酒绝对不是好的建议。
更有效更简单的方法永远是——滴酒不沾。
仅 2019 年,全国有 61.2 万人新患胃癌,胃癌死亡人数则达到 42.1 万。
根据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19年的数据,中国胃癌死亡人数占了其癌症死亡总人数的近 16%。(占比数据来自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肝癌、白血病等 30 种癌症死亡数据)
这与国人普遍吃得咸,不无关系。
我们的邻居日本和韩国,同样是高盐饮食的习惯,胃癌的发病率偏高。
另外,腌制不当的咸菜中,亚硝酸盐也容易超标。这也会间接增加患癌的风险。
中式咸鱼甚至成了著名的致癌物,也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 1 类致癌物之列。
图片来源:IRAC
口味重,真不是件好事。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中明确提出,国人盐的摄入量要控制在 5 克以内。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这里的「霉」,主要是指花生、玉米、坚果等食物中可能出现的黄曲霉。
黄曲霉毒素在 2012 年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明确定位 1 类致癌(明确致癌)。
节俭惯了的人,常会把食物发霉的部分去掉,接着吃剩下的部分,但这样做对健康很不利。
肉眼看到的霉斑,只是一部分,霉菌产生的毒素其实已经在食物中扩散了。清洗等只能去掉表面的菌丝,内部的毒素却还没有去除。
即使是加热,黄曲霉素也要到 280℃ 以上才会分解,一般的烹调温度,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
食材,不要一次性买太多,也不要为了省一点点钱,去承担患癌的风险。
超过 65℃ 的热饮,可能会损伤覆盖在口腔和食道表面的粘膜,如此日积月累反复刺激,可能会导致食管癌的发生。
2018 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饮用「 65 度以上的热饮」定为 2A 致癌物,是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高的物质。
在我国部分地区,食管癌的高发率,就可能与这种喜欢吃烫食的饮食习惯有关系。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做事不要急,喝汤吃食也不能太着急。在喝热饮、吃烫食之前,记得吹一吹,凉一凉。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一些淀粉食物在高温油炸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致癌物,比如丙烯酰胺。很多人爱吃的炸薯条、薯片里就有。
已有的一些动物实验发现高含量的这类物质会导致癌症。
但国际癌症机构也明确提出目前对于这类物质和人类直接的致癌还没有更多研究证据,最终将油炸和丙烯酰胺都被定义为 2A 类致癌因素(可能致癌)。
油炸过的食物是非常香,但记得不要每次吃很多,更不要顿顿都吃。
FDA 提出的建议里包括可以考虑将油炸用蒸煮、烘烤等方式替代。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吃甜食确实能让心情愉悦,生活甜蜜蜜。
但是,科学研究证实:摄入过多的游离糖会增加蛀牙、糖尿病、肥胖、甚至心脏病和多种癌症的风险。
更何况,糖尿病和肥胖这两种疾病本身就是癌症的危险因素。
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要超过 50 克,最好控制在 25 克以下。特别是要少喝含糖饮料。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基因和环境,是决定是否会患癌症两个最主要的因素。
基因是爸妈遗传的,没法改变。环境因素,则主要是指生活的大环境情况以及个人的日常习惯。
这些因素中,我们真正能够改善的,就是个人的日常习惯了。
再强调一次,避免下面这 7 个字:
烟 酒 咸 霉 烫 油 甜
不要让坏习惯「养」出了癌细胞。
科学审核 周祥 益阳市中心医院 肿瘤科医师
监制 Murphy
封面图来源 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