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发现,明明睡了很久,第二天依然无法神清气爽,工作犯困打瞌睡。问题出哪里了呢?
事实上人体睡眠呈现周期性循环,从临睡打哈欠开始,由浅睡眠=>深睡眠=>浅睡眠=>快速动眼期REM=>浅睡眠(如图所示),这一个周期大概花费90分钟,正常人体睡眠需要4-6个周期。完整一夜睡眠下来,浅睡期占睡眠时间大约55%,而深睡期占总睡眠时间的25%左右,余下的为快速动眼睡眠。
虽然浅睡眠时间占了55%左右(大约4小時),但此阶段人体肌肉未完全放松,有时候肌肉甚至还有小抽动,对于解除疲劳帮助不大。快速动眼期睡眠大脑脑电活动活跃,不是恢复体力精力的主要时期。而虽然深睡眠阶段只占了25%(大约2小时),但此时脑电活动微弱(以慢波为主),大脑皮层近乎停止活动休息的状态,不像在浅睡眠时间出现做梦的情况,肌肉也无活动,且深睡眠阶段,生长激素分泌,对于人体组织修复和生长,增强免疫均有帮助,是恢复体力精力的重要阶段。若深睡眠时间少于此比例太多,睡眠品质就会下降,出现睡了很久,起床后依然昏沉疲惫,无法神清气爽。长期下来还不利于身体健康。简单来说,深睡眠是儿童生长发育,智力开发;年轻人精力充沛;中年人身体强健;老年人健康长寿的保证。增加深度睡眠时间,是提高睡眠质量,保持良好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的重要因素。
那么如何保证有充分的深睡眠呢?
1. 晚上及睡前不要喝酒:酒精虽然能让人更快入睡,但只是让人体处于浅睡眠阶段,且打乱了正常人体的睡眠周期循环,夜里会频繁醒来,第二天依然精神疲惫。
2.日间睡眠不要过多:人体夜间睡眠需要睡眠压力和动力,而这需要日间的积累。若白天睡眠太多,自然提前释放了压力,导致夜里睡眠驱动力不足,深度睡眠时间下降。
3.白天参加适当活动锻炼:适度的锻炼有助于增强睡眠动力,改善睡眠激素的昼夜节律分泌,有助于夜间睡眠维持。研究证实,白天适当活动,有利于夜里增加深度睡眠时间。
4.下午避免喝咖啡和奶茶:茶和咖啡因都含有咖啡因,正常人代谢咖啡因半衰期需要7-9小时,也就是下午喝咖啡,夜里入睡前仍有一半残留,依然可使人体交感神经活跃,大脑和肌肉无法完全放松,影响入睡,干扰深睡眠。如果已经上瘾,那么建议在下午1点前喝。
5.睡前不要长时间玩手机: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设备,其屏幕光线多为蓝光,蓝光可以干扰人体睡眠激素褪黑素的规律分泌,导致褪黑素分泌延迟和减少,干扰睡眠。
6.睡前洗热水澡:18-19℃是理想睡眠室内温度,太暖太凉都不利于睡眠。而洗澡后可以快速增加人体体表的散热,有利于更快到达人体合适的睡眠体感温度,提高入数效率。
7.睡眠时环境保持昏暗:屋内按小夜灯,光刺激会刺激人体,不利于睡眠激素稳定持续的分泌,减少深睡眠时间。
8.控制体重:肥胖人群容易出现舌咽部软组织肥厚,睡眠时出现通气不畅而打鼾。严重的打鼾可以影响睡眠时的正常通气,导致大脑慢性缺氧,减少深睡眠时间。
参考文献: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deep-sleep#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