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脸红心跳不敢说话?别再取笑人家太内向了!

2021-06-03作者:丁香医生

玻璃心900.jpg

自从 1980 年「社交恐惧症」这个病名出现在当时权威的 DSM-III 诊断手册上,关于「性格内向」和「社交焦虑障碍」(这是「社交恐惧症」的大名)关系的争论就没停过。


在过去三十多年中,「社交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一直在变化,根据流行病学统计数据,多数人身上都存在社交焦虑障碍的症状。

最近一次变化发生在权威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 DSM-5 中。它对社交焦虑障碍的定义是:「持续的害怕、焦虑或回避,长达至少 6 个月」。

有人认为,精神科医生真是丧心病狂,非要把天生的性格特点描述成一种精神障碍,给它贴上负面标签;还有一些人猜测,「性格内向」和「社交焦虑障碍」可能是一回事,只是程度的问题。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根据目前的精神心理学界的研究结果看,总地来说,有这么几点:

  1. 性格内向和社交焦虑障碍是两回事;
  2. 性格内向的确是一种天生的性格特点,它不是病,也不见得是坏事;
  3. 很多人真的这么认为,虽然天生内向,但是拥有正常的生活,他们并不觉得「害羞」有什么不好,也不像社交焦虑障碍患者那样,感到难过、对自己评价不好;
  4. 虽然的确有些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天生内向、害羞,但是,这并不代表天生内向的人更容易患上社交焦虑障碍。

社交焦虑障碍就是「过于内向」吗?

并不是所有社交焦虑障碍患者都天生内向。

患者们只是被自己对社交的恐惧限制住了,在病情控制前,没办法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当他们渡过难关,又能重新回到众人瞩目的舞台中心、开心地参加各种聚会。

内向和社交焦虑障碍是有区别的:

  1. 内向:在公开场合或者与人交流时,感到担心、抗拒、说不出话,或者这几种感觉的混合,并且对别人的评价感到担心。
  2. 这些表现只是性格特点的呈现,会让人有社交焦虑的感觉,可能会说不出话、说话结巴、不知道说什么好。
  3. 但是我们需要知道,这种性格特点还有个名字:稳定型气质。
  4. 社交焦虑障碍:需要进行公开演讲或人际交流时,感到强烈地紧张、害怕、尴尬、羞愤,程度强烈到让人完全回避那样的场合,或者即使身处那样的场合,他们感到的压力也像能置他们于死地。
  5. 过度的紧张和害怕让人产生行为上的回避,即使从前乐意参与的事情,现在也不得不避开。
  6. 社交焦虑障碍并不是「正常」的人格特质,它是焦虑障碍的一种,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

事实上,内向者不见得会觉得自己的性格特点「不好」,但是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并不会正面评价自己的特点。

从「社交焦虑」到「社交焦虑障碍」

社交焦虑的感觉可能每个人都体会过,但一过性的表现并不足以让一个人被诊断为「有病」。

想想看,假如每个天生内向的人都有必要「治疗一番」,那将会造成多大的资源浪费;况且,也从来没有人或者机构有权利规定,到底哪种性格才是「正常」的。

但是,反复出现社交焦虑症状的人,的确很痛苦,假如我们把诊断标准定得太高,可能会让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帮助。

社交焦虑带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触发的害怕、担心、压抑、尴尬、受到羞辱的感觉。焦虑不安的感觉给经历者带来巨大的心理上的痛苦,为了避免那种强烈的害怕和不安,他们会回避之前让他们有过此类体验的情境。

当一个人的社交焦虑严重到某个程度,就会被称作「社交焦虑障碍」。这个「严重程度」的规定自然而然会影响到社交焦虑障碍的发病率。根据不同版本的「严重程度」的定义,社交焦虑障碍的人群发病率的变化范围可以从低于 2% 到高达 20% 以上。

内向和社交焦虑是两回事

那么,轻微的社交焦虑和内向性格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呢?

从目前研究结果看,不管从程度上,还是本质上,这两者都不是一回事。

一方面,假如「内向」和「社交焦虑障碍」只是程度上的差异,那么所有社交焦虑障碍患者都应该首先性格内向。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性格内向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大约仅仅占总患者数的一半。

那么性格内向的人就会体会到社交焦虑吗?也不是,七成的内向者并不觉得社交是件令人害怕、不安或者有压力的事,他们只是不那么愿意多跟人接触。

另一方面,从本质看,社交焦虑障碍的诊断要点中包含一些内向性格不普遍具有的特质:

  • 社交焦虑障碍通常和焦虑症、抑郁症、恶劣心境等精神障碍同时发生,这三种障碍都有必要进行正规治疗;
  • 社交焦虑障碍让患者承受着强烈的回避行为对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而单纯性格内向的人并不会觉得自己的特质让他们痛苦;
  • 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受到病情的影响,这不是一种性格特质会发生的影响。

总结

  1. 「内向」和「社交焦虑障碍」一度被混为一谈,但是现在已经确定了,它们没有直接联系。
  2. 内向和社交焦虑都分程度轻重,但是它们各自再轻再重,都在本质上是两回事。
  3. 假如觉得跟人交流让自己压力很大,生活、工作、学习多方面因此受到影响,那么这更像是「病态」的社交焦虑障碍,而非「正常」的性格内向。
  4. 社交焦虑的严重程度达到障碍的诊断标准的患者,比常人(包括内向的人)更容易在人际交流、学业及事业等方面表现不良,而且更容易担心、不安、紧张。
  5. 认知行为疗法(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作为推荐的治疗方式,尤其适用于轻度和重度的广泛性焦虑患者。症状严重的话,医生可能会在心理治疗的同时辅以一些药物。并不会吃一辈子药,经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调整和治疗师、医生的专业帮助,最终是有望停药的。

内向这种特点,一点错儿都没有!

内向的性格有自己的优势,它不需要治疗;需要治疗和干预的,是程度严重到影响生活的社交焦虑。


丁香园独家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Pixabay.com

相关文章

cover
「社恐」在普通人群中很常见,尤其在某些发展阶段,例如青春期,或在经历诸如婚姻或职业改变等生活转变之后,这种情况可能会特别突出,不过,并不是所有这些现象都达到社交恐惧症的标准。比较严重的「社恐」,在医学上被称为社交恐惧(症)或成人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惧,主要表现为在需要与人接触交往的场景下,出现与实际处境明显不相称的恐惧害怕,使当事人的表现在当时的处境中显得很突兀,令人不能够充分发挥应有的实际交际水
cover
一位学生参加考试时,面对试卷头脑一片空白;一位应聘者面对考官的提问,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一位娴熟的钢琴师发现自己在观众面前准备演奏时,手指发僵、颤抖;所有这类的不幸都可以称之为「焦虑」,每个人都可能曾有过类似的感受。一、 焦虑是一种有益的本能反应当我们觉得将要发生某些事情时,就会感受到这种身陷压力之中的担忧和畏惧。它常常伴随着不愉快的躯体反应,比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紧张、血压升高、手心出汗
cover
如果你更喜欢独处;如果你很享受一个人发呆;如果你觉得社交会让你感到疲倦;如果你更喜欢约两三个至交好友玩耍;如果你觉得一个人工作时效率最高。那么,你极有可能是一个内向性格的人。我们生活的世界似乎更偏爱外向的人。所以内向者时常苦于自己内向的性格,部分内向的人会有意识地让自己看起来「外向」。你觉得内向性格需要改吗?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吧。
cover
都说生娃容易,养娃难。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咱当爹妈的,除了要闯孩子喂养的种种关卡,还要面临孩子教育的种种挑战。尤其是孩子会说话以后,孩子的社交能力就成了爹妈的关注重点。后台经常收到相关的咨询,我们把大家的问题都梳理了下,发现这 3 类问题咨询量最大。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跟别的孩子玩怎么办?娃总被别的孩子欺负,家长到底要不要干预?孩子对自己的东西看得特别紧,没有分享精神怎么办?今天,老编辑就和大家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