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不胖,关键不在体重,而在脂肪。
一般来说,成年女性体脂率(体脂肪量/体重)>30%,成年男性体脂率>25%,可以判断为超重或肥胖。有一种是「全身性肥胖」,就是胖得比较均匀的那种。另一种是「向心性肥胖」,属于健康风险比较高的。
但是大部分人,可能只知道自己有多重,没有用体脂仪测量过。那就不知道到底有多胖了吗?怎么办?
有 7 个简单指标,可以快速判断。
有「拜拜袖」吗?坐下时肚子上会堆出褶子吗?(女性)后背上会被 Bra 勒出印吗?……
其实脸皮厚点不怕,就怕这几个地方——大胳膊、肚子、后背的皮太厚。专业上,称为臂肱、腹部、肩胛皮褶厚度。这 3 处可是经过多年研究确定的标准化测量位置。
对了,一般是需要别人帮忙测的。
怎么测?三指捏提,皮肉分离。
要领:用拇指、食指和中指这三指,将皮肤捏住并提起来,注意不要捏到肌肉,这个动作叫「捏提」。
口诀:位置找准「321」,也就是三个右侧、两个中点、一个在旁边。
指标 1 手臂——臂肱皮褶厚度
手臂放松,自然下垂,找到右手上臂偏后侧的中点,从肩峰(臂肩最高点)到鹰嘴(胳膊肘)连线的中点位置。
捏提时,臂肱的皮褶方向与手臂和躯干平行,与地面垂直。
指标 2 肚子——腹部皮褶厚度
自然站立,腹部放松不要用力,更不要憋气,找到距离肚脐右侧两个手指宽的地方。
捏提时,腹部的皮褶方向与手臂和躯干平行,与地面垂直。
指标 3 后背——肩胛皮褶厚度
找到右肩胛骨下角,也就是会突出来的位置,延肩胛骨走向,与脊椎线呈 45°的地方捏起皮肤。
专业测量时,通常会用到上图中的皮褶厚度计,在捏提点下面 1 厘米处,测量读数。但是测得的数值,一般不作为唯一判断值,只能作为警示项目之一。
在家庭测量时,直接感受这三个部位积累的脂肪厚度和变化就行了。
如果捏提十分费力,手指间隔着皮肤能相互碰触或隐约碰触,说明脂肪少、皮薄。
如果可以轻松捏提起来,手指间已经无法相互碰触,说明脂肪较厚,要引起注意。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皮下脂肪已经厚到很难捏提起来,这种属于「胖入膏肓」。
除了「全身性肥胖」以外,还有一种体脂肪更多集中于内脏周围的情况,也叫向心性肥胖、内脏性肥胖、腹型肥胖、苹果型肥胖。
「将军肚」「苹果腰」「枣核型」身材的人,上至年迈老者,下至弱冠壮年,「大肚」里撑的都并非「宰相之度量」,无论男女都有较高中心肥胖和相关疾病患病风险。
怎么测?寻找最细和最粗。
指标 4 腰部——腰围
找到最细的位置,用皮尺水平绕一圈。
一般情况下,女性腰围>80 厘米,男性腰围>90 厘米,可以判断为「向心性肥胖」。但是要考虑到身高差异
找不到腰怎么办?
问题来了:很多人已经胖到找不到腰最细、臀最翘的位置了,怎么办?
有两个办法:
办法 1:在身体两侧,找到肋骨最下端和胯骨最上端两点,取中间点位置水平绕一圈。
办法 2:找到两侧肋骨在胸前的交汇处,取该处与肚脐连线中点位置,水平绕一圈。
指标 5 臀部——臀围
找到最翘、最大位置,用皮尺水平绕一圈。
指标 6 腰臀比——腰围/臀围
人和人之间,骨架、肌肉量都有很大差异,你总不能拿姚明的腰围大,就说他向心性肥胖吧?
所以只看腰围还不够可观,同时计算腰围比上臀围的腰臀比值,更为适合。
一般情况下,当女性腰臀比>0.85,男性腰臀比>0.90,可以判断为「向心性肥胖」或不健康风险较高。
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
现代研究证明:脖子粗细变化主要由颈部皮下脂肪薄厚决定,并且和人体内脏脂肪多少息息相关。颈围,是中心性肥胖、甚至代谢综合征(三高、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高风险的重要预测指标。
也就是说,颈围既能判断全身心肥胖,又能判断向心性肥胖。
指标 7 脖子——颈围
怎么量?
很简单,找到喉结所在的地方,女性是喉部最突出的地方就行,用皮尺延喉结下延,水平测量一周就行。
当男性颈围比以前增加到 > 38.5 厘米,女性 > 34.5 厘米,提示肥胖(含向心性肥胖)风险增加。
当男性颈围比以前增加到 > 38.5 厘米,女性 > 34.7 厘米,提示相关慢性疾病风险增加。
所以,到底该用哪个指标才说明胖呢?
回答是:只要任何一个超标,就应该引起注意。
下面这张表,请一定收藏好了,随时记得比照一下。
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 澳门市民体质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