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鸡蛋」是一个盛传多年的传说,网上和小广告里经常见到制作假鸡蛋的培训。
最近朋友圈里热传一段视频,煮熟后的蛋黄在桌子上能够弹起来,就象乒乓球一样。
其实,这种「橡皮蛋」的现象早就有很多报道。人们都说这就是假鸡蛋,但最后有关部门的检测结果,无一例外都说是真鸡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假鸡蛋是否真的存在?
正常鸡蛋都是相似的,异常的鸡蛋各有各的异常。「橡皮蛋」就是一个重要的异常类型,其产生有几种可能。
1. 低温保存时间过长
正常的鸡蛋如果在低温下保存时间过长,蛋黄可能变硬而成为「橡皮蛋」。
文章开篇动图中的鸡蛋,就是冰冻煮熟后的「橡皮蛋」,其实是鸡下的真蛋,只是经过了冰冻处理。
2. 鸡饲料中棉酚含量过高
棉籽饼是棉籽提取油之后的残渣,富含蛋白质,而且价格低廉,经常被用在鸡饲料中作为蛋白质来源。
棉籽饼中含有一种色素叫做「棉酚」。低含量的棉酚对于鸡的生长产蛋没有不良影响。如果对棉籽饼中的棉酚含量把握不准,棉酚含量过高就会导致「橡皮蛋」。
此外,棉籽饼以及其他许多植物中还含有一类叫做「类环丙烯脂酸」的物质,母鸡如果吃了较多这些植物,也会导致「橡皮蛋」的出现。
证明假鸡蛋存在,只需要拿出一个假鸡蛋就够了。但要证明一种东西「不存在」,在逻辑上是无法做到的,只能说「无法证明它存在」。
不过,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赚钱角度分析,我们还是可以说「生产假鸡蛋不现实」。
生产「假鸡蛋」,技术不现实
传说中的假鸡蛋蛋白是海藻酸钠,蛋黄是海藻酸钠加色素加碱。这些做出来的东西,最多只能在外观上像鸡蛋,一加热就原形毕露。鸡蛋白常温时是无色粘性溶液,超过 60 ℃ 就开始凝固,不到 70 ℃ 就完全凝固成白色有弹性的固体。这种特性是海藻酸钠所不具备的。
而要得到无缝平滑的蛋壳,就无法先做出蛋壳再把蛋白蛋黄「装」进去,只能是在「蛋白表面」形成沉淀。要让「假蛋白」(海藻酸钠水溶液)保持蛋的形状,直到沉淀形成蛋壳,技术上难度太高,即便真能实现,操作时间、成本也不会低。实际上,所有的「假鸡蛋生产技术」都对此也讳莫如深,有记者曾花钱卧底也没有学到。
▲ 传说中的蛋壳制作技术
生产「假鸡蛋」,难以赚到钱
鸡蛋是一种低价的日常食材,不能依靠「一锤子买卖」,必须要有回头客才行。而前面已经分析过了,即便能做出外观能够「乱真」的假鸡蛋,只要一烹饪也会现形。传说中的「假鸡蛋」之所以要做出蛋黄、蛋白,也是想要「假装到底」,否则随便在蛋壳里装点什么都行,反正也没打算卖第二次。
另一方面,虽然那些制造「假鸡蛋」的原料很廉价,但是并没有机器来完成制造,尤其是蛋壳,即便能生产也会很费功夫。鸡蛋本身价格并不高,但要做出以假乱真的假鸡蛋成本是极高的。
此外,央视记者也曾报道「制作假鸡蛋只是通过培训牟利的骗局」,这应该假鸡蛋传说的真相。
鸡蛋是鸡下的,鸡饲料、身体异常都可能导致异常的鸡蛋。比如棉酚过高、药物、杀虫药、高温下保存时间过长、缺钙、饲料中单宁酸太多等等,这些异常都可能使蛋黄颜色不均,存在深色或浅色的「补丁」。
而棉籽饼或者野草中的「类环丙烯脂酸」,除了导致橡皮蛋和杂色蛋黄,还可能导致蛋白发红。
这些被当作「假鸡蛋」的鸡蛋都是鸡下的真鸡蛋,但它们是否「合格」很难说,是否带来健康风险也很难说。
为了「保守的谨慎」扔掉它们,还是出于「节俭」而冒一点健康风险,就只能由自己权衡了。
简单说,靠谱。原因有二:
1. 真假鸡蛋的检测非常简单
比如真的鸡蛋白是 12% 左右的蛋白质水溶液,而传说中「假鸡蛋」的「蛋白」主要是海藻酸钠。在任何生化实验室做一下最简单的蛋白质定性实验,就可以分辨二者。而有的检测比较了送检鸡蛋的营养组成,结果都跟真鸡蛋一致。
2. 有关部门没有作假的动机
如果真有人生产假鸡蛋,也必然是一些小作坊,他们不可能有实力「买通」全国各地的所有检测部门为之遮掩。而且这种检测如此简单,也没有检测机构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颠倒黑白。
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