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乙肝是一种常见传染病,很大数量的人的病毒抗原呈阳性。乙肝病毒的传染性不那么强,感染后也不一定会造成活动性肝炎,但是能够「御敌于千里之外」,还是最好不过的!
事实上,为了控制乙肝的传播,我国从 1992 年开始,把乙肝疫苗正式纳入儿童计划免疫。新生儿的及时接种,让千万婴儿也受到保护、免于感染,过去几十年推广乙肝免疫接种,已经使得少年儿童中慢性乙肝感染下降了 97%。这是得到世卫组织肯定的成功范例。
乙肝疫苗的正确运用,对于预防乙肝,有非常好的效果。这一期的「保肝有方」,我们就来谈谈乙肝疫苗。
随着全国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的提高,新发的乙肝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乙肝疫苗就是预防的最佳武器。
除了对疫苗中的成分过敏或是正在妊娠期的妇女不建议使用,绝大多数人使用疫苗都是安全的。若患有未控制的癫痫或其他严重疾病的人群,可在注射疫苗之前,咨询医生,看看是否能够接种。
建议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人群——
1. 新生儿:出生后 24 小时内即注射。
2. 高危人群: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能性较大的人,比如需要经常输血者、经常透析的病人、器官移植受者、乙肝病毒抗原阳性者的家属、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等。
接种疫苗前,建议先检查乙肝「两对半」。全阴性自然是需要接种的,任一指标或多个指标阳性,就不建议接种了。
为了充分发挥乙肝疫苗的「战斗力」,按时并全程接种是关键。
对于新生儿宝宝,出生 24 小时内尽早接种第一针,之后 1 个月和 6 个月分别接种第二针、第三针。
成年人也是一样,在 0、1、6 个月的时间点。
成功接种疫苗之后,我们的身体便会产生具有保护性的乙肝表面抗体(HBsAb),这个抗体的量会随着时间慢慢下降。但是不要慌,根据现在的研究资料显示,只要在接种后是能产生抗体的,所得到的保护效果通常能持续 20 年以上。
一般在接种完成后就可以放宽心了。想要确认是不是有抗体产生的话,可以在接种 1~5 个月后检查,因为这时候抗体滴度最高。
对于普通人群来说,没有必要总是检测两对半,在接种后,通常也不需要再加强接种。
不一样。
乙肝免疫球蛋白实际上是一种抗体,对肝脏里的病毒并不能起效,不过能清除还在血液里的乙肝病毒。
什么时候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呢?
不小心出现乙肝病毒进入血液的情况,比如被带有乙肝患者血液的针头刺伤,或是伤口接触到了带病毒的物体时,及时使用可以预防进一步的感染。
另外,母亲是乙肝携带者的新生儿,在医生认为必要时,也可以考虑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
1. 极少数人在表面抗体阳性的同时,还存在肝功异常等提示肝炎的表现,这就要警惕感染了突变病毒株的可能,强烈建议要去医院完善检查。
2. 如果全程接种 3 针疫苗 1~5 个月后,检查抗体滴度小于 10 mIU/ml,可以再次全程接种。若第二次仍为阴性,可放弃再接种,平时注意避免高危行为。
3. 对于以前接种过的朋友,如果从没检测过抗体滴度,不知道抗体是不是阳性的,只在有明确乙肝感染风险的情况下,需要再接种,如果无乙肝感染风险,不建议再接种。有过抗体阳性记录的,则不再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