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超级细菌,爸妈们多多少少都有所耳闻,但对很多人来说,听过就听过了,总觉得那都是很严重的病人才会遇上的事儿,我们孩子活泼健康着呢!这「超级细菌」离自己太远,八杆子也打不着。
可是你知道吗?八杆子的距离,对细菌来说,还真就不是个事儿。
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这些使用抗生素的规则,那基本就是分分钟都在培养「超级细菌」。
不少家长都知道,超级细菌的产生是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的。
但说到什么算滥用,就有很大一部分人要发懵了,滥用,不就是过度使用吗?
事实上,滥用不单单是指过度使用,用少了、不规范用一样是滥用。
滥用抗生素,不仅仅会引起耐药、产生超级细菌这类远期影响。对孩子本身也会带来一些其他危害,例如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过敏反应,以及二重感染等。
那怎样才能避免抗生素滥用?往下看,只要能避开这些抗生素使用的误区,滥用抗生素就离你很远了。
误区一:红肿热痛就用抗生素
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在孩子发烧咽痛或者外伤(摔伤、割伤、烫伤)的时候,有些家长为了预防发炎,会给孩子吃点抗生素,以达到消炎的目的。
事实上,诱发炎症的因素相当多,总的可分四大类: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物理因素(如热、辐射),化学因素以及免疫因素。
很明显,这些炎症中,只有由细菌引起的炎症,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才会有效,而这类情况只占炎症比例中的少部分。但如果炎症并不是由细菌引起的,就没有必要用抗生素,用了也不起作用。
所以,家长们不要一看到宝宝有「炎症」,就盲目地先把抗生素用上。这样不但不一定能达到效果,还造成了抗生素的滥用。
误区二:感冒、腹泻用抗生素
在国内,自己给自己「开药」的情况非常普遍,一发生感冒、拉肚子之类的情况,就想给自己整点抗生素吃,而这大多数时候都是不必要的。
普通感冒是病毒引起的,用抗生素根本无法对抗病毒,而且普通感冒属于自愈性疾病,做好护理才是关键。只有明确合并了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可能需要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常规情况根本就不需要。
另外,没有什么药能够预防感冒,抗生素也一样。
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也是病毒感染,当宝宝发生腹泻时,最重要的就是预防和纠正脱水,大多数情况下都没必要使用抗生素,乱用抗生素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和谐,加重腹泻。
误区三:输液效果肯定更好
同样的药物,相比于口服制剂,静脉输液发挥作用所需的时间是会短一些,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静脉输液带来的风险也比口服药更高。
输液属于有创伤治疗,孩子所承受的各种风险也比较大,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包括过敏反应、局部刺激、溶血反应、水电解质紊乱等。
无论是口服、肌肉注射,还是静脉输液,都是给药的一种方式,应该根据宝宝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而不是一味相信输液效果更好。
但还是要提醒家长,虽然不要盲目相信输液好,但也不要一味排斥输液,宝宝是否需要输液,应该交由专业医生进行判断。
误区四:见好就收,不按疗程服用
「是药三分毒」,大概是大部分人对药物最深刻的认识了,遇到要吃药的情况,总是各种谨慎纠结,生怕被药「毒」到,稍有好转,就想停药。
但是,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按照医嘱或说明书中标注的剂量和疗程服用。
发生细菌感染时,吃过几天抗生素,感染的症状就会明显减轻时,但这个时候细菌一般还没有被彻底清除。
如果随意停药,不仅导致感染的细菌没办法完全消灭,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会因为这些残余细菌而再度加重。同时如此反复,相当于增加了细菌对药物的适应时间,容易促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耐药。
误区五:擅自调整剂量
有些恨病型家长,看到孩子生病,恨不得给他吃一次药就马上能好,就不按医嘱或是说明书,擅自给孩子加大剂量。
但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医嘱或说明书给出的剂量,是给孩子使用的安全剂量,随意加大药量,很可能就会超量,甚至达到毒性剂量,危害孩子的健康乃至生命。
而有些保守型的妈妈会担心抗生素的毒副作用,不想让宝宝吃太多药,就擅自减小剂量。
要想使药物起到有效的作用,是需要达到一定的浓度才可以,擅自减小剂量,削弱了药物的效果,导致本来只需要一个疗程的时间硬生生被拖得更久,变相增加了细菌对药物的适应时间,也容易导致耐药的产生。
误区六: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好得快
有的家长认为,同时多用几种抗生素,可以更全面的消灭细菌,效果更好。
但是就跟手榴弹对付不了敌机、步枪也打不了潜水艇一样,如果抗生素没有应用在它针对的细菌类别,不仅起不到什么效果,还可能对身体带来伤害,既增加了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又容易造成细菌耐药。
所以,在需要时候抗生素时,应该针对性的使用敏感的抗生素,不要自行增加使用抗生素种类。
误区七:频繁更换抗生素
疾病从潜伏到发病需要一个过程,同样地,抗生素从服药到起效也需要一个过程,而有时候,这个起效的过程可能会稍微有点长。
如果每种抗生素吃上一两次感觉没有效,就又换别的药,不仅会造成用药混乱,引发不良反应,还很容易使细菌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
之前就见过这样一个家长,孩子上呼吸道感染,吃了两天阿莫西林,觉得不见效停了,换了头孢吃了两天,还是觉得不见效,最后听别人说有可能是支原体,把头孢停了又换成了阿奇霉素。
这种不遵医嘱,还随意停药换药的做法,根本就不是在治病,而是在培养耐药菌。
误区八:凭经验用药
有些家长会对孩子使用过的、见效快的药物充满好感。当孩子下次生病的时候,这些药物也常常会成为这些家长的首选,不考虑症状先用上试试。
但其实细菌病毒分型复杂,孩子接触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上次用着正合适的药,这次可不一定适合。
光凭自己的经验就给孩子吃药,真不是拿自家孩子当小白鼠吗?
虽然丁妈一向强调在孩子生病时,看医生、遵医嘱用药才是最靠谱的选择,但这些用药常识,还是需要提醒爸妈们注意。
1. 儿童禁用和慎用的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有较强的耳毒性、肾毒性,可能会造成听力下降、耳聋、肾功能损伤。
喹诺酮类:如氟哌酸、氟嗪酸等,对肝、肾有副作用。
2. 儿童的使用剂量
孩子不是「缩小版」的成人,用药不能简单粗暴地按成人剂量的一半,给孩子用药的剂量通常按公斤体重来计算。
3. 怎么判断是不是抗生素
名字中含有西林、头孢、霉素、硝唑、沙星的药物,大部分都属于抗生素,但也有部分例外的,这里就不详细解说啦,只是给爸妈们提个醒,在给孩子用药之前,认真看一看药品说明书,至少在看到这些药名时,要注意一下。
4. 抗生素不分新旧与贵贱,对症的就是最好的
有些家长觉得抗生素越「高级」越好,这也是一种误区。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孩子生病,爸妈们难免焦虑担心,这样的心情丁妈经历过,也十分理解,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失了方寸。
以上那些用药的误区,请一定要记牢,千万不要等到无药可用时才后悔。
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