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禹汐,新年第一篇说说大家最关心的闭口(粉刺)、痘痘(丘疹、脓疱)问题,全文 3900 字,预计阅读时间 8 分钟,建议先右上角收藏,祝大家 2021 皮肤发光。
@禹汐
皮肤科医生
懂皮肤也懂你
水杨酸不是新成分了,几乎“老痘痘”选手都尝试过含水杨酸的护肤品,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曾经也使用过这类产品,比如十几年前的“可伶可俐”、“李医生”。
大部分女生如果用过这类产品,可能会经历泛红、刺痛、刺激瘙痒等敏感症状,男生则往往并不一定有明显感受。
图片来源:soogif
男女生皮肤结构、功能、生理特点相同,不同在于,男性皮肤比女性皮肤厚,特别是表皮层,有显著差异性[1],同时,男性皮脂腺和汗腺分泌都比较旺盛,皮肤容易油腻,汗液分泌较多。
男性皮肤表面的 pH 值比女性略偏酸性,皮肤表面游离脂肪酸含量较高,皮肤表面 pH 值会影响皮肤表面细菌的生长[2],40-50 岁后皮脂腺分泌开始减少。男生会发生更多与皮肤出油有关的皮肤问题,女性到了一定年龄,逐渐不会有那么明显的油光。
困扰大家的常见问题有 3种,分别是粉刺痘痘,肤色暗沉,和痘印。
1
粉刺痘痘
通常可能是寻常痤疮、玫瑰痤疮、口周毛囊炎的表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来源bing.com、matthewbridgesmd.com
粉刺表现为白色或灰白色小凸起,闭口、白头、黑头其实都是粉刺的俗称,粉刺才是这些小突起的大名。
图片来源:pinterest.com
粉刺是皮脂腺分泌出来的油脂与毛囊周围角质的混合物,如果它的顶端氧化颜色变深,就成了大家更讨厌的黑头。
如果放任不管,粉刺感染了皮肤表面的【痤疮丙酸杆菌】,会「升级」变成痘痘,严重的话,还会出现脓疱、结节、囊肿等等,并留下痘印、痘坑,皮肤不再光滑如初。
想要改善粉刺痘痘,就要从改善角质角化速率、溶解部分粉刺、抗皮肤表面微生物这几个方面想办法,比如使用维 A 酸类药物、局部外用抗菌素、口服抗菌素、日常使用含水杨酸或果酸的护肤品等。
口周毛囊炎有些与细菌感染有关,对男士来说,有些不是痘痘,其实是须部假性毛囊炎(pseudofolliculitis barbae),也叫剃刀肿块(或剃刀疙瘩,razor bumps),形成是由于剃掉毛发后,毛发生长时倾向于卷入皮肤而不是直接从毛囊中出来,导致炎症反应。它可以看起来像粉刺、发炎的丘疹或脓疱。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来源:soogif
想要改善这个问题,需要改变剃须习惯,胡须不能剃得太短,以免胡须再次向内生长。
2
肤色暗沉
皮肤爱出油,暗沉、暗黄也经常发生,这是因为皮肤表面油脂的氧化产物,是褐黄色的,在皮肤表面固定时间久了,皮肤看起来变得黄黄的。
改变肤色暗沉,第一就是积极控油,这更多是指通过饮食结构改变来减少油脂生成,比如少吃高 GI 的食物,如各种奶茶饮料、油炸食物、精细米面、饼干蛋糕等等;
第二是使用含酸(果酸、水杨酸、乳酸、多聚羟酸等)的护肤品帮助角质代谢,将油脂、氧化物剥离皮肤表面,酸类成分同时还会促进黑色素代谢,改善肤色;
第三是积极防晒,预防新的黑色素合成;
第四是可以考虑医学美容方案,如强脉冲光(光子嫩肤)、皮秒等光电治疗。
3
痘印
痘印的形成需要区分是炎症后红斑(红色痘印)还是炎症后色素沉着(暗褐色痘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来源[3]
图中痘痘消退后的暗褐色印记,就是痘痘后留下的炎症后色素沉着(PIH)。
红色痘印是痘痘发生时,皮肤下方毛细血管扩张导致的,但炎症消退后,血管扩张比较难自己收缩回来,局部看起来总是红红的。
它不一定会转成暗褐色痘印,红色痘印可以用强脉冲光来改善(红血丝真的根治不了吗?!);但如果没注意防晒,紫外线刺激后,黑色素活跃,就很容易在红色痘印基础上出现暗褐色色素沉着。
想要改善褐色痘印,通常的办法和改善肤色暗沉一样,需要找办法加速色素代谢。
虽然上述问题可能反复困扰大家,但它们不是「不可破」的。
对以粉刺为主要表现(尤其鼻周粉刺闭口),痘痘并不多;或者正在使用治疗痤疮药物、皮肤耐受的男女生,以及以褐色痘印为主要困扰的人群,我通常会建议他们使用含水杨酸成分的护肤品,顺便改善暗褐色痘印和肤色暗沉。
水杨酸(Salicylic acid)是一种天然活性成分,也称为 β-羟基酸(BHA),1838 年人们鉴定出柳树皮的活性成分为水杨酸,1885 年开始大量合成生产,它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治疗银屑病、痤疮、皮肤老化等方面的皮肤问题。
水杨酸对真菌和革兰阳性及革兰阴性细菌有抑菌和杀菌活性。
+
不同浓度水杨酸的作用
◆ ≤0.3% 浓度的水杨酸对革兰阳性、阴性细菌、真菌都有抑菌作用。
◆ 1%~3% 浓度的水杨酸不仅具有使角质剥脱、溶解粉刺的作用,还具有抗炎作用。[4]
◆ ≥5% 浓度的水杨酸则有逐渐增强而迅速加深的角质溶解作用而最终达到剥脱效果。
◆ 10~40%的水杨酸常用来去除疣、鸡眼、胼胝和过度角化[5]。
在临床中,医生会使用 30% 浓度的水杨酸对痤疮进行「刷酸」治疗,也就是化学换肤术。
图片来源[6]
30%水杨酸换肤共5次治疗前后对比
外用水杨酸的作用机理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溶解角质层细胞间粘附、松解细胞,其二是降低角质层的 pH 值而提高水合作用和软化作用,这些作用都可使异常角化的角质脱落,促进粉刺排出。
除此之外,前面提到的「顺便改善痘印」,也一样是通过促角质脱落的作用加速已经形成的色素沉着快速脱落,对新鲜和陈旧的痘印都有改善效果。
图片来源[6]
5次水杨酸换肤术后色素沉重改善效果
图片来源[3]
水杨酸换肤术(治疗前、治疗中、5次治疗后)色素沉着改善效果
当然,日常使用的护肤品中,水杨酸浓度一般在 1-2%,并不能达到化学换肤术的浓度,我们对于其改善粉刺、改善痘印的效果要求应该摆在合理的期待区间。
1% 浓度水杨酸,属于初次使用水杨酸产品的耐受性偏油皮肤都可以接受的浓度,而且这个浓度在角质剥脱、溶解粉刺、抗炎方面都有作用。
日用型的水杨酸护肤品,角色应该是辅助改善,温和护理。
+
它适用的情况
1. 以粉刺为主要表现,临床医生判断油脂分泌旺盛,但未发生炎症反应,暂不需要用药,日常使用含水杨酸的护肤品温和剥脱角质,预防粉刺进一步堆积甚至发炎。
2. 粉刺、痘痘出现,临床医生建议规范用药治疗,药物无剥脱角质功能,日常使用含水杨酸的护肤品辅助药物疗效。
3. 粉刺、痘痘出现,临床医生建议规范用药治疗,药物有剥脱角质功能,皮肤高度耐受,日常使用含水杨酸的护肤品辅助药物疗效,但注意勿与维A酸类叠加使用,可能导致角质过度剥脱,皮肤菲薄泛红。
4. 以痘印为主要表现,炎症基本控制,不需要用药,为改善色素沉着时。
5. 单纯肤色暗沉,希望提亮肤色,但前提一定要做好防晒。
+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使用时按照平常保湿乳的使用习惯即可,即不使用维 A 酸类药物的情况下,早晚各 1 次,如果用药,可以白天水杨酸保湿乳、晚上维 A 酸类药物+不含水杨酸的保湿乳。
★如果你在使用含水杨酸的保湿乳过程中出现刺痛、泛红,一般是以下几种情况:
1. 最开始用即刺痛,全脸刺痛,与产品本身渗透过程的刺激作用相关,通常过几天就没事了。
2. 最开始用即刺痛,局部刺痛,尤其痘痘位置,与痘痘表面皮肤菲薄、或是被抠过挤过,皮肤屏障受损相关,以后管住手,也会慢慢缓解。
3. 使用中期出现刺痛甚至泛红、脱屑,即最开始没事,过 2-3 周开始刺痛、泛红,可能与水杨酸角质剥脱较快,但角质层更新没跟上节奏,表皮厚度恢复赶不上剥脱有关,这时候应该暂停这类护肤品,或者改为隔日使用,给皮肤一定时间调整角质细胞更新速度,剥脱和重建的速度一致后会好起来。
★含水杨酸的护肤品,不需要避光使用。
★公众号内回复【产品列表01】解锁禹汐姐姐推荐清单,无利益相关,纯推荐。
敲黑板总结
面部多发的面部皮肤问题,包括粉刺痘痘、肤色暗沉和痘印,水杨酸类产品都可以改善。
水杨酸具有溶解粉刺、促进角质代谢、淡化痘印的效果。
含水杨酸保湿乳适用于部分粉刺、暗沉、痘印场景的日常使用。
严重的皮肤问题应及时就医,护肤品只作为辅助方案。
使用含水杨酸保湿乳过程中如若出现刺痛、泛红、脱屑,应及时调整使用频率。
相比于女性,男性使用水杨酸产品的耐受程度更高。
「禹汐姐姐」
懂皮肤也懂你
编辑|北沚
版式|宋亚
参考文献:
[1] Jacobi U , Gautier J , Sterry W , et al. Gender-Related Differences in the Physiology of the Stratum Corneum[J]. Dermatology, 2005, 211(4):312-317.
[2] Dao H , Kazin R A . Gender differences in ski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Gender Medicine, 2007, 4(4):308-328.
[3] Mohamed Ali B M , Gheida S F , El Mahdy N A , et al. Evaluation of salicylic acid peeling in comparison with topical tretinoi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inflammatory hyperpigmentation[J]. 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2017, 16(1):52-60.
[4] Cunliffe WJ,Gollnick HPM. Acn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M].Martin Dunitz Ltd,2001:107-114.
[5] 《Bolognia皮肤病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
[6] Lee H S , Kim I H . Salicylic Acid Peels for the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 in Asian Patients[J]. Dermatologic Surgery, 2003, 29(12):1196-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