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种传言说人这一辈子能吃的食物是有限的,一共就是那么多,谁越晚吃完,活的就越久。
听起来好像是特别搞笑的一件事,但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发现相对来说吃得少,是要比吃得多更健康一些,这些真的有科学依据么?那每顿就吃一两口,是不是更健康呢?
太长不看版:
①饮食限制可调节多种衰老相关信号通路,包括:下调胰岛素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信号,降低 mTOR 信号,激活 GCN2 以减少蛋白质合成,上调 FGF21 信号,激活去乙酰化酶,抑制氧化应激及 AMPK 信号等;
②饮食组成、进食频率 / 时间可影响饮食限制对衰老通路的调控作用;
③限制饮食组成的策略包括:蛋白质限制、甲硫氨酸限制、支链氨基酸限制、色氨酸 / 苏氨酸限制等;
④限制进食频率 / 时间的策略包括:间歇性禁食、长期周期性禁食、限时进食等。
节食和健康有什么关系?
过去几十年里,在包括线虫、果蝇、小鼠、非人灵长类动物在内的多种动物模型中,科学家们都发现,在维持营养供给的同时,降低热量的摄入能够延长动物的寿命。而且,这个延长寿命的效果包含两个方面:
1)节食能降低多种衰老相关疾病的风险,包括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炎症等等。
2)节食还能影响动物的先天衰老过程,比如在实验中节食的动物在生命的任何时期都比同年龄的非节食动物生理上更为年轻。
起初人们认为,节食带来的好处是跟热量摄入相关,不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食谱的构成和摄入食物的时间在调节重要衰老信号通路方面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轻断食真的有科学依据?
轻断食的饮食策略通常指的是隔天,或者在一周中有不连续的两天完全禁食或者摄入热量很少。
而限时饮食则将吃饭的时间限制在白天的某个时间段里。那么,它们的科学基础是什么呢?
在小鼠模型中,间歇禁食(通常为 24 小时)可以激发某些长期节食激发的相同信号通路,包括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增强自噬作用和组织修复能力,以及提高干细胞功能。间歇禁食也能够降低小鼠中很多慢性病的风险。
不过,综述作者指出,小鼠的代谢速度和禁食能力与人类有很大的不同。
小鼠的 24 小时禁食相当于人类的 5 天禁食。小鼠禁食导致的信号通路反应可能远远快于人类,因此不一定能够将小鼠中的结果复制到人类中来。
而且,在间歇禁食实验中,小鼠食用的是营养均衡的食物。
而在现实中,很多禁食人群吃的食物并不健康,这可能导致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并且对代谢和肠道微生物组产生负面影响。
总结:
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人类具有遗传学异质性,而遗传和表观遗传背景也会影响对节食和其它饮食策略反应的效果。
目前学术界对其机理的解释主要还是认为跟自由基学说有关。过量热量会导致血液中葡萄糖增加,诱发胰岛素抵抗,继而高血糖可能会损伤器官、血管、神经等等。
所以核心来说,单纯的少吃其实对身体的有益程度还需要进一步证明,但是少吃总归对身体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还在发育的青少年还是要以身体发育为主,均衡饮食,补充营养。
已经发育完全的成年人可以在饮食中注意食物多样性,每顿吃七八分饱为适宜,积极运动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要过分纠结吃的多少和健康的关系啦~
参考文献:
[1] 《 Nature Reviews:少吃如何促进长寿(综述) 》热心肠日报
[2] 《 少吃能长寿吗? 》营养师顾中一
[3] 《 延长寿命,改善健康,这些饮食策略管用吗? 》果药明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