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烫伤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烫伤
    就诊科室:皮肤科
    词条作者
    肖铭甲

    肖铭甲普外科医师

    审核专家
    杨苏腾

    杨苏腾皮肤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3月20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0月26日

    · 烫伤后用冷水冲洗15~20 分钟。
    · 若创面较大,应用干净敷料进行包扎。
    · 烫伤后应科学处理,不应使用偏方。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更多
  • 简介

    烫伤是什么?

    烫伤是指由热力引起的组织器官损伤,包括火焰、灼热的液体、高温气体、炽热金属等,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属于烧伤范畴[1]。但有些热源如热水袋、暖宝宝等,温度相对较低,若长时间接触,也能造成皮肤的烫伤,此类烫伤一般称为低温烫伤[2]。

    老人、儿童、行动不便者、感觉减退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是烫伤的高发人群。

    烫伤后根据烫伤严重程度的不同,需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处理。

    烫伤常见吗?

    常见。烫伤是 1~3 岁幼儿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3],但具体发病率尚无最新权威数据。

    image

  • 症状

    烫伤有哪些常见表现?

    烫伤属于烧伤范畴,评估其严重程度的标准是受损面积和深度。

    烫伤面积的评估较为专业,不同性别、年龄评估起来均有差异[1],一般由医生及专业人员进行评估,暂不详述。

    烫伤深度可分为 Ⅰ 度、浅 Ⅱ 度、深 Ⅱ 度、Ⅲ 度[1],具体表现如下:

    • Ⅰ 度: 仅伤及皮肤表皮浅层,受伤部位呈红斑状、干燥,有烧灼感。,一般 3~7 天痊愈,不留瘢痕,短期内有色素沉着[1]。
    • 浅 Ⅱ 度: 伤及生发层和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明显,多有水疱,水疱内有淡黄色澄清液体。疱皮若剥脱可见创面红润、潮湿,疼痛明显。如无创面感染,一般 1~2 周愈合,不留瘢痕但多数会有色素沉着[1]。
    • 深 Ⅱ 度: 伤及真皮乳头层以下,有水疱,疱皮破损后可见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如无感染需 3~4 周愈合,有瘢痕[1]。
    • Ⅲ 度: 全皮层毁损甚至伤及肌肉或骨骼,创面无水疱,呈蜡白、焦黄甚至炭化,硬如皮革,干燥,无渗液,痛觉消失,必须靠植皮愈合[1]。

    烫伤常发生在哪些部位?

    手、足、头面部等暴露部位为烫伤的好发部位。

    烫伤会造成哪些严重后果?

    烫伤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可分为近期和远期后果:

    1. 近期后果:

      • 低血容量性休克:若烫伤面积大、深度较深,体液渗出过多得不到及时补液,可能会造成低血容量性休克,表现为心率增快,呼吸浅快,尿量减少,口渴难忍,烦躁不安,肢端发冷等[1]。
      • 感染:如创面处理不当可能造成局部及全身感染,表现为体温波动幅度大,骤升或骤降。体温升高时伴有寒战,呼吸急促,创面干枯坏死,严重时可威胁生命[1]。
    2. 远期后果: 深度烫伤愈合后可形成瘢痕,若瘢痕位于颜面部,不仅会对患者心理健康造成影响,还可能会造成眼睑闭合障碍(上下眼睑闭合不全)、耳廓畸形、口角歪斜等,进而影响相应功能,位于关节附近的疤痕挛缩,可能会导致活动受限、关节畸形等[3]。

  • 病因

    烫伤有哪些常见病因?

    日常生活中的烫伤非常常见,如接触火焰、沸水、热油、蒸汽、热金属、化学物质等均可引起烫伤。

    此外,长期使用热水袋、暖宝宝等温度相对较高的物品也有可能会造成皮肤的烫伤[2]。

    烫伤常发生于哪些人?

    • 老人、孩童、肢体残疾或行动不便者是烫伤的高发人群[1]。
    • 从事高温工作的人群,如厨师,冶炼钢铁的工人易接触热油、热金属,从而也容易发生烫伤。
    •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上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之增多,糖尿病患者多数合并血液循环障碍及周围神经病变,导致肢体感觉迟钝,耐受性差,对热的敏感度低,因此此类人群也容易发生烫伤[4]。
  • 诊断

    烫伤如何诊断?

    一般情况下,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再结合受伤史(判断是否接触火焰、沸水、热油、蒸汽、热金属、化学物质等),基本上就可以做出初步诊断。

    虽然本病不难诊断,但为了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及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医生可能还会开具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检查。

    诊断烫伤需要做哪些检查?

    • 问诊及体格检查:询问患者的受伤史,观察患者烫伤的部位、严重程度,做出诊断。
    •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血生化(判断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是否正常)、凝血功能、血气分析(从动脉处抽取少量血液进行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状态和肺换气功能是否正常)等,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及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 治疗

    烫伤要去看哪个科?

    烫伤的诊治在紧急情况下可前往急诊科就诊,后续治疗可在皮肤科、烧伤科、普外科进行。

    烫伤后的紧急处理措施有哪些?

    • 去除热源:脱去衣物和不利于散热的物品,但需注意不能强行去除,以免撕脱表皮[5]。必要时可以用剪刀剪开衣服,剪刀头向上,避免尖锐的剪刀伤到周围皮肤或组织。
    • 冷水冲洗:在脱离热源后尽早用冷水持续冲洗或浸泡创面,可以有效减轻水肿,缓解疼痛。但冷水冲洗有效发挥作用时间较为短暂,一般持续15~20 min,超过 30 min 后其效果会明显降低[5]。如果烫伤的是还比较小的宝宝,而烫伤的面积较大,需注意观察宝宝体温。
    • 保护创面:产生水疱时不可擅自弄破水疱或剪去疱皮,以免创面暴露引发感染。因此,可用干净敷料或布类保护[1,5]。
    • 及时就医:烫伤面积较大、深度较深的患者须在及时冷疗后送往医院进行止痛、补液、抗休克治疗等后续治疗[5]。

    烫伤有哪些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对于轻度烫伤的患者,创面可用 1:1 000 苯扎溴铵或 1:2 000 氯己定清洗移除异物。浅度烫伤的水疱皮应予保留,水疱大者,可用消毒空针抽去水疱液。深度烧伤的水疱皮应予清除[1]。

    药物治疗:

    • 静脉补液: 若患者体液丢失较多,出现口唇苍白、皮肤冰凉、意识模糊、血压下降等表现,应立即给予静脉补液治疗,纠正血容量[1]。
    • 烫伤可引起剧烈疼痛,可适量口服镇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严重烫伤并发感染的患者,医生经过评估之后会予以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1]。

    手术治疗:

    • 清创术:清除感染、坏死的组织,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促进病情恢复。
    • 皮肤移植术:即将身体其他部位好的皮肤移植到烫伤部位,适用于严重烫伤或对外貌要求较高者。但有时,一次手术不能修复所有的创口,需要多次手术治疗[1]。

    若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医生还会根据病情予以相应的治疗。

    image

    烫伤时有哪些错误的处理方式?

    • 冰敷:冰敷既不能保护新鲜的烫伤创面,也不能促进烫伤创面的修复,甚至可能会引起烫伤部位血管强烈收缩,导致组织进一步损伤[5]。
    • 偏方:包括在创面涂抹牙膏、鸡蛋清、食用油、酱油、芝麻酱等,这些方法往往不能发挥良好效果,还容易滋生病菌,使创面发生感染,影响后续治疗[5]。
    • 不做处理:若发生烫伤后不作任何处理,创面容易向深部发展,不利于后期治疗和创面修复[5]。
  • 生活

    烫伤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烫伤面积较大,深度较深的患者胃肠功能会明显减弱,因此需暂时禁食。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可给予少量多次的流质饮食,如米汤、蛋汤等,后逐步转换为半流质饮食[6]。

    烫伤程度较轻的患者均衡饮食即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鱼、肉、鸡蛋、牛奶、豆制品等,以促进创伤愈合。

    烫伤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烫伤面积较小、深度较浅的情况下,裸露创面即可,避免碰撞、刮擦等刺激造成二次损伤。

    如创面或水疱较大,可在咨询医务人员后,用干净敷料或布类保护并简单包扎。切勿在未咨询医务人员的情况下自行敷药、挑破水疱,以免引起感染。

    若创口疼痛加剧,发红、肿胀的情况明显,需警惕感染的可能性,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 预防

    烫伤怎么预防?

    儿童、老人、行动不便者、糖尿病患者应远离厨房等可能造成烫伤的场所,同时尽量避免接触沸水、热油等。

    化学物品应妥善保管,如浓硫酸等,相关人员操作化学物品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流程,防止操作不当引起的烫伤。

    从事高温工作的人群在工作中应注意安全,如厨师在做菜时可以带好手套、袖套,以减少被烫伤的几率。

    参考资料
    监制:刘恩茂
    [1] 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 外科学[M]. 第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范晴,王时光,黄蓉,等. 持续低热烫伤患者的皮损特点和原因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21, 37(5): 290-293.
    [3] 闫中东,刘璐,边泽新. 烧烫伤患儿的系统性康复治疗进展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2020, 28(14): 99-100.
    [4] 杨华,刘霄,魏雪菁. 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低温烫伤的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 21(10): 172-173.
    [5] 汪冕,熊北斗,陈晓莉. 儿童烫伤院前急救知识及家长掌握情况[J]. 中国公共卫生,2016, 32(10): 1426-1428.
    [6] 张爱珍. 临床营养学[M].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 就诊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