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慢性腹泻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慢性腹泻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常青

    常青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8月10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0日

    ‧ 病程长,可出现体重下降,建议就医。
    ‧ 针对病因治疗至关重要,部分可治愈。
    ‧ 腹泻时应注意补充水分,以免发生脱水。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更多
  • 简介

    慢性腹泻是什么病?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 3 次/天),粪便量增加(> 200 克/天),粪质稀薄,水分增加(含水量 > 85%)。

    慢性腹泻是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 2~4 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慢性腹泻是一种常见临床症状,并非一种疾病。病因较为复杂,病程持续时间较长。根据病因不同,临床症状多样化,治疗原则各异。

    慢性腹泻的患者多吗?

    在我国,慢性腹泻以 6 个月至 2 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1 岁以内约占 50%。此外老年人群、免疫抑制患者及旅游者亦为腹泻的高危人群。

  • 症状

    慢性腹泻有哪些常见表现?

    • 排便次数增多:每天 > 3 次;

    • 粪便量增加:每天 > 200 克;

    • 粪质稀薄,水分增加:含水量 > 85%;

    • 持续两个月以上,或反复发作且间隔期在 2~4 周内;

    • 多数患者伴有腹痛,便后可缓解,还会伴有肛门垂坠感、体重下降等症状。

  • 病因

    慢性腹泻由哪些原因导致?

    慢性腹泻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 肠道感染性疾病:以肠道内感染为主,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

    • 肠道非特异性炎症:如炎症性肠病、结肠憩室炎、缺血性肠病、放射性肠炎等。

    • 消化吸收障碍:

      • 小肠吸收不良:小肠黏膜受损、乳糖不耐受、短肠综合征、近段小肠-结肠吻合或瘘管、惠普尔病(Whippledisease)、 α2 重链病、系统性硬化症及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等。

      • 胃源性腹泻:胃酸分泌过少或过多、胃部分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后或胃肠瘘管形成,肠内容物或胆汁经常反流入胃等。

      • 胆源性腹泻:胆汁排泄受阻或结合胆盐减少,使肠内脂肪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脂肪泻。

      • 胰源性腹泻:慢性胰腺炎、胰腺囊性纤维化等。

    • 肿瘤:如小肠淋巴瘤、结肠癌、直肠癌、胃泌素瘤以及内分泌肿瘤(如甲状腺髓质癌、类癌综合征、胰腺非 β 细胞瘤、血管活性肠肽瘤 / VIP 瘤)等。

    • 胃肠功能紊乱相关性腹泻:如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甲亢等。

    • 药源性腹泻:如服用硫酸镁、新斯的明、乙酰胆碱及利血平等均可引起腹泻。

    • 菌群失调: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逐渐认识到菌群失调也是慢性腹泻的病因之一。

    • 其他:此外,食品、化学品中毒,及食物过敏导致的肠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也可引起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为什么常发生于甲亢患者?

    甲亢的患者由于肠道蠕动快、消化吸收不良,以至于出现大便频率增加,甚至出现腹泻,这种情况下的大便含有较多未消化的食物。

    甲亢引起的慢性腹泻多伴有甲亢的其他症状,如多食、易怒、消瘦、怕热等,可以通过检测血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来明确诊断。

    慢性腹泻会是艾滋病引起的吗?

    长期慢性腹泻需要考虑是否由艾滋病导致,但是并不一定就是由于艾滋病导致的,需要行相关的检查明确,如 HIV 抗体检测等。

    慢性腹泻的肠道感染有什么特点?

    大部分肠道的微生物感染是急性的,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自行恢复,只有部分细菌或寄生虫的感染会引起持续的肠道的炎性反应,而导致慢性腹泻的发生。

    导致慢性腹泻的常见细菌包括艰难梭菌、产气单胞菌等,常见的寄生虫感染包括痢疾、隐孢子虫、鞭毛虫和阿米巴。疫区旅行的病史以及抗生素的应用史,对于肠道感染的诊断有很重要价值。

    慢性腹泻会传染吗?

    可能会传染。

    由病毒、细菌、微生物感染导致的慢性腹泻,可能会传染。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粪口途径,所以饭前便后一定要记得洗手。

  • 诊断

    慢性腹泻需要做哪些检查?

    • 血液检查:

      • 检测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肝肾功及电解质、血浆叶酸和维生素 B12 浓度等。

      • 血特殊抗体检测如抗麦胶蛋白的免疫球蛋白 IgG 和 IgA 、抗肌内膜 IgA 、抗组织谷氨酰胺转移酶 IgA 阳性,可诊断麸质过敏性肠病(celiacdisease)。

      • 血浆激素和介质测定用于诊断分泌性腹泻,如 5 - 羟色胺、P 物质、组胺、前列腺素(类癌);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 瘤);胃泌素瘤(卓-艾综合征);降钙素(甲状腺髓样瘤);甲状腺素(甲状腺功能亢进)。

    • 粪便检查:

      • 常用的检查有粪隐血试验;镜检红、白细胞、巨噬细胞、脂肪、肠黏膜上皮细胞、肿瘤细胞、寄生虫及虫卵。

      • 涂片查肠道球菌与杆菌的比例;粪培养鉴定致病菌;免疫学检测粪便中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抗原或抗体等。

    • 小肠吸收功能实验:

      • 粪便脂肪含量测定粪脂量高于正常,提示脂肪吸收不良,可见于小肠黏膜病变、肠内细菌过度生长或胆汁、胰腺外分泌不足等。

      • 右旋木糖(D-xylose)吸收试验阳性,提示空肠疾病或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引起的吸收不良。

      • 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苯甲酰-酪氨酰-对氨基苯甲酸(BT - PA - BA)试验,可帮助判断胰腺疾病引起的吸收不良。

      • 维生素 B12 吸收试验(Schilling 试验),可测定回肠末端的吸收功能,尿维生素 B12 排泄量减少见于回肠末段吸收功能不良或回肠末端切除术后、恶性贫血、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

      • 氢呼气试验,该方法最常用来检测乳糖吸收不良,也可用于检测蔗糖吸收不良或葡萄糖和半乳糖转运缺陷。

      • 胆盐吸收试验硒(75 Se)-牛黄胆酸潴留(75 SeHCAT)试验,可了解有无回肠病变所致胆盐吸收障碍。

    • 影像学检查:

      • X 线检查,包括腹部平片、钡餐、钡剂灌肠,有助于观察胃肠黏膜的形态、胃肠道肿瘤、胃肠动力等。

      • 腹部 B 超和 CT 检查可以了解肝、胆、胰等内脏病变。新近的螺旋 CT 仿真内窥镜,提高了肠道病变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 内镜检查:

      • 结肠镜检查可以确诊炎症性肠病、结肠癌、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等,可采用肠拭子涂片镜检或培养,必要时采取肠黏膜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 小肠镜可观察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病变,必要时可取小肠黏膜活检及吸取空肠液作培养,有助于某些 X 线钡餐检查无法确诊的小肠疾病的诊断。

      • 胶囊内镜检查适用于难以耐受常规胃镜、结肠镜或长期慢性腹泻患者的病因诊断。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有助于胆、胰疾病的诊断。

    • 小肠黏膜活检:有助于胶原性乳糜泻、热带性乳糜泻、某些寄生虫感染、 Crohn 病、小肠淋巴瘤等的诊断。

    • 基因检查:对一些腹泻疾病可进行相应的基因诊断,如囊性纤维化(CF)由于 CFTR 基因突变所致。 Celiac 病(麸质过敏性肠病、乳糜泻)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 99% 以上的患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 DQ2 或 DQ8 阳性。

    慢性腹泻容易和哪些疾病混淆?

    慢性腹泻应与大便失禁区别,后者有不自主排便,一般由支配肛门直肠的神经肌肉性疾病或盆底疾病所致。

  • 治疗

    慢性腹泻患者应该去哪个科室就诊?

    慢性腹泻的患者病程一般较长,如果长期无法查明腹泻原因,建议到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的消化内科就诊。如果出现脱水或严重腹痛等紧急情况,应立即前往急诊内科就诊。

    慢性腹泻怎么治疗?

    病因治疗是治疗慢性腹泻的基本原则,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疗原发疾病,纠正腹泻:

    • 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需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

    • 乳糖不耐受症和麦胶性乳糜泻,需分别剔除食物中的乳糖或麦胶类成分;

    • 高渗性腹泻应停止进高渗的食物及药物;

    • 分泌性腹泻在治疗病因的同时,应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 胆盐重吸收障碍引起的结肠腹泻,可用考来烯胺吸附胆汁酸而止泻;

    • 治疗胆汁酸缺乏所导致的脂肪泻,可用中链脂肪代替日常食用的长链脂肪。

    对症治疗:

    • 纠正腹泻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 对严重营养不良者应给予营养支持;

    • 严重的非感染性腹泻可用止泻药。

    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

    • 合理使用抗生素,在临床上对慢性腹泻的患者应该特别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尤其是合并重症感染的患者,应严格掌握抗生素应用的适应证,尽量避免盲目、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免加重菌群失调。已确诊为肠道菌群失调则应停用原抗生素,根据菌群分析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 使用微生调节剂排除细菌性痢疾、肠道寄生虫、变态反应疾病(如食物过敏、过敏性紫癜)、内分泌疾病、胃肠道激素瘤所致腹泻、肠结核、炎症性肠病以及胰源性腹泻的慢性腹泻患者。

    • 促进肠黏膜修复,肠黏膜损伤的严重程度及修复速度与腹泻的病程密切相关。谷氨酰胺是生长迅速的肠黏膜细胞所特需的氨基酸,与肠黏膜免疫功能、蛋白质合成有关。

    心理疗法:对于功能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在治疗上除纠正胃肠平滑肌运动紊乱、调节内脏感觉异常外,尚应配合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治疗。

    image

    在慢性腹泻治疗中,益生菌有什么作用?

    益生菌制剂里面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活菌,这些细菌与人体内胃肠道含有的细菌相似。益生菌可以帮助清除进入体内的致病菌,从而达到减轻腹泻的目的,部分酸奶中还有活的益生菌,目前市面上常用的益生菌药物包括美常安和培菲康等。

    慢性腹泻能彻底治愈吗?

    不一定。

    首先要找到引起慢性腹泻的病因是什么,如果引起慢性腹泻的疾病可以治愈,那么慢性腹泻是可以彻底治愈的,但是如果引起慢性腹泻的疾病不能彻底治愈,那么慢性腹泻就需要通过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

  • 生活

    慢性腹泻患者,平时生活和饮食要注意什么?

    • 腹泻的患者要注意水、电解质及能量的补充。

    • 腹泻期间,要尽量减少消化道的压力。遵循清流质饮食,在不给胃部造成压力的前提下,保持身体水分充足和电解质平衡。在你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每天吃 5~6 小餐,或是每隔数分钟就小口喝一点流质。清流质饮食包括:

      • 水,也可以喝碳酸水。一定要选择无糖和无咖啡因的。

      • 不带果肉的果汁和柠檬水。

      • 滤掉残渣的番茄汁或蔬菜汁。

      • 清汤。不要喝奶油浓汤。

    • 在饮食中慢慢添加固体食物。第二天,你应该可以吃一些半固体食物和干粮。记得只吃一点点。如果身体无法承受,那就恢复清流质饮食,之后再试。要选择清淡、低脂和低纤维食物。

    • 只吃低纤维食物。高纤维食物会导致胀气,加重腹泻。在身体好转之前,除了香蕉不要吃其它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全麦食品和米糠的纤维含量也很高。但从长远来看,纤维有助于调节肠胃蠕动。如果你经常腹泻,不妨考虑多摄取纤维来调节身体。

    • 及早明确慢性腹泻病因,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如脂肪泻患者,对于胆盐缺乏者除给予对症治疗外,可给予中链甘油三酯;由麦胶性肠病引起脂肪泻的患者应避免食用含麦胶饮食。

    • 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勿擅自停药。

  • 预防

    慢性腹泻应该如何预防?

    目前来讲并没有可行的预防慢性腹泻所有病因的有效方法。及时明确引起慢性腹泻的病因并且得到及时的治疗,是目前防止腹泻成为持续性问题的有效方法。

    对感染性的腹泻,注意饮食卫生有预防作用。特别是身边有人有急慢性腹泻情况未查明原因时,注意及时检查、保持配餐与进食时的清洁。发现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因,应该彻底治疗,防治其变为慢性感染。

    参考资料
    · Peter AL Bonis, J Thomas Lamont. 资源丰富地区成人慢性腹泻的诊治. UpToDate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n/contents/zh-Hans/approach-to-the-adult-with-chronic-diarrhea-in-resource-rich-settings. (Assessed on Jun 4, 2019).
    · Norton J. Greenberger. 腹泻. 默沙东诊疗手册(医学专业人士版): https://www.msdmanuals.com (Assessed on Mar 2016).
    · 林果为. 实用内科学(第15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 刘劲松, 侯晓华. 慢性腹泻与功能性肠病[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3, 23(10):578-580.
  • 就诊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