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表现
牙龈萎缩是什么?
牙龈萎缩,又叫牙龈退缩,即牙龈向着牙根的方向退缩,是一种常见疾病。正常来说,我们的牙齿被牙龈包裹,牙龈与外露牙齿的冠根比应该在 1:2 左右,但因为菌斑、牙石、炎症、创伤等原因,就能造成牙龈萎缩。牙龈萎缩最容易发生的位置是下前牙。
牙龈萎缩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有病理性的,也有生理性的。因此,牙龈萎缩了不一定就是生病了。牙龈萎缩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或影响吗?
牙龈萎缩后可出现以下情况:
-
牙缝变宽,进食后容易出现食物嵌塞,如不能及时清理干净,可能导致牙齿邻面和颈部发生龋坏。
-
牙根暴露,进食刺激性食物或遇刺激时酸痛不适,严重的甚至导致牙髓炎。
-
临床牙冠变长,如发生于前牙区(比如门牙),会影响美观。
-
缓解方式
牙龈萎缩怎么缓解和应对?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发生了牙龈痿缩,一般的治疗手段无法恢复已经退缩的牙龈,除非经过牙周手术。我们能做到的是对于病理性牙龈退缩,通过一些措施来防止牙龈进一步退缩。此外,生理性牙龈退缩,如果是少量、均匀的,一般不需处理。可参考以下方式来预防生理性牙龈萎缩:
-
一年一到两次洗牙洁治是针对炎症性牙龈退缩最好的预防。
-
改变刷牙方式,顺着牙龈方向刷牙,上牙从上往下,下牙从下往上,配合使用小头软毛牙刷。
-
改变偏侧咀嚼习惯。
需要注意,病理性原因导致的牙龈退缩一般需要去医院就诊治疗,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配合治疗,会遏制住牙龈退缩的趋势。
病理性牙龈退缩要引起大家广泛注意,病理性牙龈退缩会伴有牙齿周围骨头的吸收,一旦吸收严重,就像树周围发生水土流失一样,牙齿会发生松动,最终的结局是脱落。
所以,防微杜渐,有病理性牙龈萎缩了,就抓紧就诊。
-
就诊判断
牙龈萎缩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前往医院就诊?
说明:牙龈萎缩如果是因为病理性原因导致的,那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怎样判断是病理性原因呢?可参考以下状况:
-
我们发现口内有牙石,最容易自我发现的位置是下前牙的舌侧面,发现有黄色、棕褐色甚至黑色的突起于牙面的硬物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
刷牙出血,甚至自发性出血症状。
-
伴有牙齿松动。
-
伴有牙龈红肿。
-
潜在疾病
牙龈萎缩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牙龈退缩,病因分为病理性原因和生理性原因。
-
生理性原因:常因为年龄增长,牙龈进行性萎缩导致,不会伴有牙龈出血、红肿,牙齿松动,牙面不洁等症状。
-
常见病理性原因:
-
炎症性:这种情况主要因为靠近牙龈的位置有牙结石,细菌在此滋生,刺激导致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
-
外力刺激性:常见于横向刷牙或者是逆着牙龈生长方向刷牙的人群,不断外力刺激牙龈,导致其退缩。尤其是横向刷牙人群,还可以在牙齿近牙龈位置发现「沟状缺损」,有冷热刺激疼痛敏感症状。
-
此外,长期偏侧咀嚼的人群,在不用的那一侧缺少咀嚼刺激可发生牙龈萎缩。
-
有不良修复体的牙齿容易发生单颗牙局部的牙龈退缩。
-
-
发布时间 2018年10月29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1日
· 常见于老年人或有牙龈结石的人。
· 定期洗牙、正确刷牙可预防生理性牙龈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