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高热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高热
    就诊科室:普通内科
    词条作者
    刘健帮

    刘健帮泌尿外科主治医师

    审核专家
    李卫国

    李卫国小儿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1月14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1日

    · 高热持续不退、反复发作时,应尽快就医。
    · 常由各种感染、恶性肿瘤等疾病引起。
    · 高热期间要多喝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更多
  • 症状表现

    高热是什么?

    高热是指人体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全身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36 ℃~37 ℃左右)一定数值的现象,一般指口腔温度 39.1 ℃~41 ℃ ,有时候人们也称之为「高烧」。若体温持续上升至 41 ℃ 以上,则称之为超高热[1]。

    高热的发生与人体免疫系统激活有关,提示着我们的免疫系统正在清除各种致病因素;也可与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中枢损伤有关 [2]。高热可持续性存在,直至致病因素清除后逐渐恢复正常;也可间歇性反复发作,因致病因素不同,间歇长短可各有不同。

  • 缓解方式

    高热如何缓解?

    患者一旦发生高热,多提示有相关疾病的存在,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并积极治疗,不应盲目降温而延误治疗。尤其是要区分高热和过热,过热(比如热射病,5-羟色胺综合征等)可能迅速致命,并且处理方法与发热有所不同 [2]。

    大部分患者病因去除后,体温可自行降至正常。在就诊和治疗期间,可采取同发热相类似的措施来缓解高热症状 [3,4]:

    1. 一般措施:
      • 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休息可减少能量的消耗,有利于机体康复。
      • 室内温度适宜,建议保持室内温度在 20 ℃~25 ℃ ,并保持空气流通,周围环境安静。
      • 脱去过多衣物,选择合适的被子,并注意皮肤的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衣服或床单,防止受凉。
    2. 降低体温:
      • 物理降温:体温超过 39 ℃,可选择局部冷疗,可在额头、腋窝、大腿根部冰敷物理降温,可采用冷毛巾、冰袋、冰帽等;体温超过 39.5 ℃,选用冷疗,可采用温水擦拭、乙醇擦拭方式,达到降温目的 [2-4]。
      • 药物降温:通过降低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性及血管扩张、出汗等方式促进散热而达到降温目的 [3]。病情允许情况下,必要时可口服退烧药,如布洛芬混悬液(美林)等,使用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剂量,可遵照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师进行。

    高热患者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

    1. 食物可以选择喜欢吃的、能吃得下的。如果是消化道感染引起的高热,可以适当选择易消化、相对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羹、蔬菜瘦肉粥等。
    2. 注意少吃多餐,以补充高热的消耗(补充的能量因人而异,可通过基础能量消耗、体温、活动等综合判断,如自身感觉身体状况良好等),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3,4]。
    3. 多喝水,以每日 3000 mL 为宜,避免体内水分过多蒸发,同时也可促进体内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出 [3,4]。

    image

  • 就诊判断

    高热患者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前往医院就诊?

    只要判断发生高热(用温度计自测体温超过 39.1 ℃),就应前往医院就诊。

    如果伴随下列任意一种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1. 持续性高热,反复发作的高热;
    2. 寒战、惊厥、头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3. 面色苍白、四肢湿冷、意识障碍、四肢抽搐等;
    4. 腹痛、腹泻、腰痛、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
    5. 结膜充血、皮疹等;
    6. 淋巴结肿大、出血等。

    高热患者应该前往哪个科室就诊?

    普通内科。

  • 潜在疾病

    高热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 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细菌性感染,如肺炎、急性胃肠炎、化脓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脑脊膜炎、副伤寒、败血症、细菌性痢疾、猩红热、急性乳腺炎、丹毒等;病毒性感染,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 非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病原体以外的各种物质引起。如中暑、新生儿脱水热、颅脑损伤、癫痫大发作、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过敏反应、输血反应、结缔组织病等。

    参考资料
    监制:刘恩茂
    [1] 万学红, 卢雪峰. 诊断学[M]. 第 9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9.
    [2] Charles A Dinarello, Reuven Porat. 成人发热的病理生理学和治疗. UpToDate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pathophysiology-and-treatment-of-fever-in-adults. (Accessed on Sep 01, 2021).
    [3] 李小寒, 尚少梅. 基础护理学[M]. 第 6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39-241.
    [4] 尤黎明, 吴瑛. 内科护理学[M]. 第 6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441+654.
    [5] 万学红, 陈红. 临床诊断学[M]. 8 年制 3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9-13.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