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抽搐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抽搐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词条作者
    LILY

    LILY

    审核专家
    张晓静

    张晓静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20年11月10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0日

    · 首次发作、抽搐过程中受伤应立即就医。
    · 成年人主要继发于脑部与全身性疾病。
    · 癫痫患者应规范服用抗癫痫药物,定期复诊。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更多
  • 症状表现

    抽搐是什么?

    抽搐是指突然出现的肢体及 / 或全身肌肉不受自己控制的抽动,可表现为局部肌肉、单个肢体或单侧肢体抽动,也可为四肢及全身抽动,大多突发突止、持续时间短,少数持续性长的抽搐甚至可危及生命。

    大部分抽搐是癫痫的症状表现之一,机制为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但正常人也可因感冒、发热、电解质紊乱、药物过量、长期饮酒戒断、睡眠不足及精神心理压力等偶发抽搐[1]。

    抽搐与惊厥有什么区别?

    抽搐和惊厥都属于不随意肌肉运动(患者不能对自身骨骼肌的收缩进行控制),两者常常不太区分,但严格来说,抽搐的定义较惊厥更广泛[1]。

    抽搐发生时可以为全身性抽动,也可以是局部抽动(如一侧腿部抽搐、面部抽搐),可伴或不变有意识丧失。而惊厥多为全身性的、对称性的,常伴有意识丧失。

    抽搐发生前会有什么征兆吗?

    大多数抽搐没有征兆,部分病人发作前瞬间可能有含糊不清或难以描述的先兆,如局部轻微抽动(如嘴角抽动、指/趾抽动)、两眼凝视、烦躁不安、无名恐惧或梦境感等,历时极短[2]。

    抽搐发生前为什么会大叫一声?

    全身性抽搐发生前可能先存在强直期,全身骨骼肌强直收缩,包括咽喉部肌群,故而常大叫一声,进而摔倒,出现全身肌肉僵硬,随后再出现全身肌肉抽动。部分患者还可因腹部肌肉紧张而诱发呕吐[2]。

    抽搐会有哪些遗留问题?

    1. 身体不良反应:大多数患者发生抽搐后常伴头痛、全身酸痛、疲乏等。
    2. 引发外伤:症状发作时患者由于突发跌倒可能并发外伤,甚至颅内出血、骨折等,严重时肌肉剧烈收缩还可出现关节脱臼、脊柱或股骨骨折等。发作过程中可能出现舌咬伤。
    3. 吸入性肺炎:发作中或发作后若不慎将分泌物或呕吐物吸入气管内,可能会并发吸入性肺炎[2,3]。

    抽搐会影响智力吗?影响身高吗?

    可能会。

    长期反复发作抽搐可影响智力,儿童反复发作可能影响生长发育[4]。

  • 缓解方式

    抽搐发生时,应该怎么处理?

    部分抽搐可以自行终止,但仍有一些患者需要就医治疗。的因此,在专业医务人员抵达前,能做的是尽量减少患者在发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5]。

    • 转移对患者存在危险的物品:
    • 将患者身边危险物(如热水瓶、椅子等)转移,佩戴眼镜者尽量取下
    • 保护患者不要跌伤或撞伤:
    • 不要强行按住患者,以免引起损伤;冷静等待发作停止,记录发作时间和停止的时间。
    • 将患者调整为侧躺姿势:
    • 抽搐停止后最主要的就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阻塞最可能致命,而癫痫发作时呕吐物常常会导致呼吸道阻塞。侧躺姿势有助于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排出,避免误吸。

    如果遇到以下几种情况应立即就诊:

    • 患者首次发作;
    • 抽搐持续超过 5 分钟或意识丧失持续超过 10 分钟;
    • 抽搐过程中受伤;
    • 抽搐的患者是孕妇;
    • 患者在过去一周曾经发生过头部外伤;
    • 患者醉酒;
    • 抽搐结束后患者没有恢复呼吸或出现濒死样喘息,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确认环境:查看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将患者转移到安全处。

    2. 判断意识:呼喊并拍打患者肩部,判断其有无意识。

    3. 判断呼吸:让患者平躺在平地或硬板上,解开患者厚重的衣服,扫视患者胸部,查看是否有呼吸,或呼吸是否正常。查看呼吸的过程需要在 5~10 秒内完成。

    4. 拨打急救电话获取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若患者意识丧失,且呼吸停止,或仅有濒死喘气样的呼吸,需要立即指定一名现场人员拨打急救电话 120 并设法获取 AED。

    5. 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立刻开始按照 30:2 的按压与通气比,实施心肺复苏术。

      • 胸外按压:首先在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也就是胸骨中下1/3处,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每次按压深度 5 至 6 厘米或胸部前后径的1/3。
      • 开放气道:用纱布或手帕清除口鼻分泌物,然后用仰头提颏法开放患者呼吸道并进行2次人工呼吸。 将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另一只手握住患者下巴,使头尽量后仰,保持气道开放的状态。
      • 人工呼吸: 接下来,常规吸气,然后用嘴封住患者的嘴进行两次吹气,每次吹气用 1 秒钟,吹气时用眼睛的余光查看胸部有无隆起,如果吹气有效,可观察到患者胸廓随吹气而抬起。注意,两次吹气要在 10 秒内完成。
      • 以上操作 30 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为一个循环。持续心肺复苏,直到患者恢复呼吸和心跳,或者等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接手为止。
    6. 送往医院:尽快拨打 120 或将患者送往附近医院。

    婴儿、儿童心肺复苏操作可在 App 中搜索查看。

    抽搐发作时可以掐人中吗?

    不建议。

    掐人中不仅无法终止抽搐,还有可能带来额外的伤害。

    抽搐发作时可以往嘴里塞东西吗?

    不建议。

    抽搐时,舌咬伤并不严重。但往嘴里塞东西可能导致牙齿和口腔的损伤,甚至导致窒息[2]。

    抽搐时口吐白沫怎么办?

    抽搐停止后,使患者侧躺,嘴角略低,若有呕吐物可使其自然流出,减少误吸风险[2]。

    抽搐后肌肉酸痛是怎么回事?怎么缓解?

    由于抽搐为骨骼肌剧烈反复收缩,类似于经过了剧烈的体育运动,因此发作后会有肌肉酸痛,大多可通过休息、适当按揉酸痛处缓解[2]。

    抽搐后乏力、嗜睡、疲倦是正常的吗?怎么处理?

    抽搐后略感乏力、嗜睡、疲倦是正常的,多休息即可[2]。

    抽搐可以通过补钙预防吗?

    不能。

    部分人群缺钙可能会导致抽搐,多发生于儿童通过补钙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而临床中绝大部分抽搐跟缺钙都无关,特别是成人患者,所以补钙并不能很好地预防抽搐的发生[4]。

    抽搐可以用药物预防吗?

    部分可以。

    对于癫痫所致抽搐,规范服用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有助于预防抽搐或惊厥发生,但需遵医嘱服用,切忌擅自停服、少服或漏服,且需定期复诊调整方案[3]。

    image

  • 就诊判断

    抽搐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前往医院就诊?

    抽搐伴随以下症状和情况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1. 不明原因首次发作;
    2. 对于既往诊断癫痫病史者,此次发作持续 3~5 分钟以上,或发作后意识状态持续未恢复,考虑癫痫持续状态者;
    3. 发作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如意识丧失、心脏骤停等);
    4. 患者是孕妇;
    5. 即使既往反复发作明确诊断为癫痫的患者,若发作频次较前增加,或发作形式较之前加重,也应及时就医[1,3]。

    抽搐需要检查 CT、核磁共振吗?

    部分需要。

    对于首次发作、原因不明或发作情况较前明显加重者,应完善头颅 CT / 核磁共振检查评估颅内情况[1]。

    抽搐需要进行腰穿吗?

    部分需要。

    对于怀疑存在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炎、颅内压异常等器质性疾病所致抽搐者,需完善腰椎穿刺协助诊断[1]。

    抽搐常需做哪些检查?有什么意义?

    1. 常规检查:对于原因不明的抽搐与惊厥患者,需要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心功能、血糖、感染指标等项目的检查,从而对抽搐的发生原因进行初步的诊断。
    2. 影像学检查:完善颅脑影像学(CT / MRI / 功能 MRI 等)评估有无颅内器质性疾病,对于怀疑癫痫的患者,还应完善脑电图 / 长程脑电图监测评估有无异常脑电活动。
    3. 基因检查:少数怀疑遗传性因素所致抽搐者,还可能需进行基因检查[1]。

    通过上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寻找病因,能够更好的进行针对性治疗。

  • 潜在疾病

    抽搐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不同年龄阶段发生抽搐的患者可能的病因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新生儿期: 多源于先天发育畸形、围生期脑损伤(妊娠 28 周到产后一周)、胆红素脑病;

    婴儿期: 遗传性因素、维生素 D 缺乏、热性惊厥;

    儿童期与青少年期: 遗传性因素所致癫痫综合征 / 特发性癫痫、各种原因脑损伤、过氧化酶体疾病等代谢性因素;

    成人期: 主要可分为继发于脑部疾病所致与继发于全身性疾病所致:

    1. 脑部疾病:

      • 感染:如脑炎、脑膜炎、脑脓肿、脑结核瘤、脑灰质炎等。
      • 外伤:如颅脑外伤等。
      • 肿瘤:包括原发性肿瘤、脑转移瘤。
      • 血管疾病:如血管畸形、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脑栓塞、脑血栓形成等。
      • 寄生虫病:如脑型疟疾、脑血吸虫病、脑棘球蚴病、脑囊虫病等。
      • 其他:先天性脑发育障碍;原因未明的大脑变性,如结节性硬化、播散性硬化等。
    2. 全身性疾病:

      • 代谢障碍:如低血糖、低钙及低镁血症、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子痫维生素 B 缺乏等。其中低血钙可表现为典型的手足搐搦症。
      • 感染:如急性胃肠炎、中毒型菌痢、链球菌败血症、中耳炎、百日咳狂犬病、破伤风等。
      • 中毒:内源性因素如尿毒症、肝性脑病等;外源性因素如酒精、苯、铅、砷、汞、氯喹、阿托品、樟脑、白果、有机磷等中毒。
      • 心血管疾病: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等。
      • 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炎等。
      • 其他:如突然撤停安眠药(如艾司唑仑、阿普唑仑)、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还可见于热射病(一种严重的中暑类型)、溺水窒息、触电等。
    参考资料
    [1] 万学红, 卢雪峰. 诊断学[M]. 第 9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葛均波, 徐永健, 王辰. 内科学[M].第 9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3] 江载芳, 申昆玲, 沈颖.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 8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4] 贾建平. 神经病学[M]. 第 8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 沈洪, 刘中民. 急诊与灾难医学[M]. 第 3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