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黑便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黑便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词条作者
    魏玮

    魏玮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审核专家
    贾益君

    贾益君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8月26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4年06月13日

    · 大便发黑 ≠ 黑便,未必是上消化道出血。
    · 油亮黑便建议就医,特别是伴有乏力、腹痛。
    · 进食鸭血、铁剂、铋剂等均可让大便变黑。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更多
  • 症状表现

    黑便是什么?

    广义上的黑便:只要大便颜色发黑了,那都可以称之为黑便,有时候我们只会叫做「大便发黑」。

    狭义上的黑便:是指那些跟健康息息相关的,因为上消化道出血而染黑了的大便 [1]。(上消化道指的是口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等)

    同为黑便(Melena),从外观上看,还能再分为 Black stool 和 Tarry stool。前者是干黑干黑那种黑便,后者又称柏油样便,就是像柏油一样又湿又黑的大便。当然,这两种并非是截然不同的划分,而是逐渐变化 —— 有些黑便更干、有些黑便更湿而已。

    除了发黑,黑便通常表面还会泛着油光,还有着一种跟平常的粪臭味儿不一样的浓烈臭味儿,类似于血腥味儿与粪臭的混合但又更明显,闻过之后难以忘记 [1]。

    黑便跟便血一样吗?

    便血的范围比黑便更加宽泛,或者说黑便可以认为是便血的一种类型。

    只要是消化道的出血通过大便排出都算是便血。它的发生原因更多,包括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如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位出血)以及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便血的颜色可呈鲜红、暗红、黑色。

    但黑便一般是特定上消化道的出血达到一定量后排出的大便。只有这些部分出血才能让大便出现独特的黑色 [2]。

    黑便为什么是上消化道出血造成的呢?

    血液是红色的啊。为什么消化道出血之后大便会变成黑色呢?

    血液之所以是红色,是由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内含三价铁离子,三价铁是红色的。

    而血液进入到消化道之后,血红蛋白被逐渐破坏,铁在胃酸、肠液、肠道细菌等的作用下,逐渐与粪便中的硫化物结合成硫化铁,成了二价铁离子,颜色就转为了黑色,自然就染黑了大便 [3] 。

    黑便不正常,那大便应该是什么颜色呢?

    正常成人的大便通常是黄色到黄褐色之间的。婴儿的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大便的颜色主要来自于胆汁染色,黄绿色的胆汁进入肠道之后,在肠道中慢慢前进慢慢变化,最后会呈现出黄色或者黄褐色,在肠道内呆的时间越久,越接近褐色,时间短则接近黄色。

    虽然我们吃的食物也可能是五颜六色的,但食物的颜色通常在消化液里不稳定,比如常见的植物色素花青素,到最后排出体外的时候就显示不出原先的颜色了。所以不管吃什么,多数情况下就是黄到黄褐色的大便。

    偶尔吃的深色食物太多,也可能对大便颜色产生一些影响。或者某些特别的色素异常稳定,到排出去的时候还能影响大便,比如红心火龙果、甜菜头中的甜菜红素就是可以把大便染成红色的。看到了这种也不要害怕哈。

    黑便了,应该坐在马桶上哭吗?

    不不不,先不着急哭。

    你看到的不过是黑色大便,但是不是那些危险的黑便,还得再琢磨琢磨。因为还有很多情况也能造成黑便。除了自己的出血,很多因素也会导致黑便,并不都是危险的。

    先冷静下来分清楚了再哭也不迟。

  • 缓解方式

    黑便如何缓解?

    缓解黑便是个伪命题。因为如果我们判断出不是出血导致的黑便,那就让它黑呗,反正也不影响颜值。

    如果黑便来自于出血,或者自己无法判断清楚,那就需要医生帮助,可能就得通过检查和治疗来「缓解」黑便了。

    黑便若是疾病引发的,医生会如何处理?

    根据具体发病部位及病情程度的不同,医生会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下面我们列举一些常见的疾病。

    1. 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
      • 药物治疗:通常会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比如奥美拉唑、西咪替丁等,还可能会使用中和胃酸的药物,如氢氧化铝。
      • 内镜治疗:有时还会直接通过胃镜操作止血。
      • 其他:经上述治疗无效者,可进行介入或手术治疗。
    2.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引起的出血
      • 药物治疗:通常会使用一些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如 14 肽生长抑素、血管加压素等,可以起到较好的止血作用。
      • 三腔二囊管:放置三腔二囊管进行压迫,可有效控制出血,是药物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的急救措施。
      • 其他:对于病情严重的,还可以选择内镜、介入、外科手术等方法 [4]。

    image

  • 就诊判断

    黑便可能是由哪些食物引起的呢?

    这里的黑便就是广义黑便了。很多食物、药物都能染黑你的大便。比如:

    1. 跟真正黑便原因非常类似的,直接食用了动物血液。鸭血、猪血这些吃的越多,大便染的也会越黑。
    2. 还有种特殊情况就是妈妈乳头出血,宝宝吃母乳时咽下去血液成分,也会染黑宝宝的大便。
    3. 不是血液的话,直接吃铁剂也会因为一样的原理,产生黑色二价铁的黑色大便。
    4. 除了血液和铁,还有其他直接染黑粪便的药物、食物。比如含有金属铋成分的药物,比如药用炭,比如墨鱼汁染色的墨鱼饭,比如吃了太多的蓝莓等深色食物,也能让粪色加深似乎是黑便。

    黑便什么时候更值得警惕?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

    既然有那么多的假黑便,就要想办法分析找出那些真的因为出血导致的黑便了。

    看到大便发黑我们应该这么做:

    1. 回顾最近几天的吃药情况和食谱,是不是有铁剂、铋剂、药用炭等用药史,是不是吃过动物血、墨鱼饭、很多深色食品这样。如果有,可以先不着急。
    2. 然后我们再重点观察下大便形态。上消化道出血导致的真黑便,通常来说会黑油亮,而不是暗淡的灰黑,并且有浓重的味道。
    3. 最后再回顾下自己有没有其他一些情况。比如说最近是不是有头晕、乏力、心慌、易出汗的情况,这些可以因为出血导致的贫血引起;有没有腹痛的情况,很多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也会带来腹痛;有没有呕吐带血的情况,呕吐带血也是说明有上消化道出血出现了 [4]。

    黑便就医时应该挂什么科?

    急诊科、消化内科。

    黑便可能需要做哪些检查?

    医生可能会要求你禁食,再检查大便隐血、血常规、胃镜,必要时可能进行超声、DSA 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1. 大便隐血试验:取患者大便进行实验室检测,若隐血试验阳性则表示存在消化道出血。
    2. 血常规:患者在急性出血期间血红蛋白的值会呈不同程度的下降,有助于诊断。
    3. 胃镜检查:通过胃镜检查可清晰的查看上消化道内的情况,若伴有上消化道出血不但可以确定具体位置,还可直接进行止血治疗。
    4. 腹部 B 超:排除器质性病变,有助于诊治 [4]。
    5. DSA:是血管造影的一种检查,通过造影剂在影像学上检查血管畸形的情况,主要是判别消化道出血、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小肠内是否存在血管畸形。

    黑便是在排毒?

    不是。

    还有些售卖「排毒」保健品的商家宣称用了他们的产品,可以让大便发黑就是排毒了。

    这种特殊的黑便,通常是吃了蒽醌类泻药的结果。蒽醌类是一种特殊的化合物,使用之后可以刺激肠道带来更多的排便,确实对便秘有所帮助。不过蒽醌类也会对肠黏膜细胞产生不良影响,让深色的脂褐素在细胞中堆积。这个结果就是用久了蒽醌类泻药,肠道黏膜细胞会呈现黑斑样(详见「结肠黑变病」词条),这些细胞代谢死掉后进入粪便,也会把粪便染成一片片的黑褐色。

    这种「黑便」当然不是在排毒。尽管这种脂褐素沉积并不能确定是否还有后续危害,但肯定是没必要因为想要排毒而去吃这些蒽醌类泻药的,尤其是加价售卖的排毒保健品。

    黑便能判断出消化道出血量吗?

    从黑便情况来判断上消化道出血量并不是太靠谱,只能粗略评估。比如说:

    1. 当每日出血量在 50~100 mL 以上时,便可以出现黑便。
    2. 若出现心慌、出汗、乏力等伴随症状,表示出血量较多,需尽快就医,必要时要呼叫 120 急救支持,自己在家中静卧休息等待 [4]。
  • 潜在疾病

    黑便可能是哪些疾病引起的呢?

    我们知道了上消化道出血能引起黑便,也就是说搞清楚哪些疾病可以让上消化道出血就可以了。在我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疾病如下:

    1. 消化性溃疡。年轻人多见,黑便之前可能会有慢性腹痛表现。
    2. 酒精或者某些药物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病变。大量饮酒或者用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之后出现。
    3. 胃癌、食管癌等上消化道恶性肿瘤。老年人多见,黑便前可以没有特殊表现。
    4.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多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出血量大导致大量黑便,多半还有呕血。
    5. 贲门黏膜撕裂。剧烈呕吐后出现,比如酒后呕吐、催吐 [1]。
    参考资料
    监制:刘恩茂
    [1] 丹·隆戈. 哈里森肠胃及肝病学[M]. 第 2 版. 钱家鸣.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8.
    [2] 万学红, 卢雪峰. 诊断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3] 尤黎明, 吴瑛. 内科护理学[M]. 第 6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4] 林果为, 王吉耀, 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M]. 第 15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