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甲分离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甲分离
    就诊科室:皮肤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 可能与外伤、疾病、药物、经常美甲等有关。
    · 表现为甲板与甲床之间发生分离。
    · 以积极治疗原发病为主,预后因人而异。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更多
  • 简介

    甲分离是什么病?

    甲分离是指指(趾)甲板从甲床分离[1],可累及一个或多个甲板。它可自行发生,也可以继发于外伤、疾病、物理或化学损伤。一般表现为指(趾)甲分离部分呈灰白色或黄棕色。患者通常无疼痛或感觉有轻度疼痛。

    甲分离可通过药物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预后与病因是否去除相关。

    甲分离常见吗?

    本病相对常见。具体发病率尚不清楚,男女都会受到影响,但女性更常见[2]。

    甲分离有哪几种类型?

    根据病因不同,本病可分为:

    • 原发性甲分离:一般指没有找到明确原因的甲分离[3]。
    • 继发性甲分离:通常继发于外伤、疾病、药物、物理或化学性损伤。
  • 症状

    甲分离有哪些症状和表现?

    • 甲板与甲床分离:表现为指(趾)甲从远端或外侧附着处开始与正下方及旁边的皮肤组织发生分离。
    • 甲变色:分离后的指(趾)甲呈灰白色或黄棕色,这是因为甲板与甲床之间有空气存在。部分患者可发现分离部位的指(趾)甲混浊,且无法擦洗干净,这是因为甲分离后,甲板与甲床之间留有缝隙,容易藏污纳垢。
    • 疼痛:一般无疼痛,但分离面积较大时可能会有轻度疼痛。

    甲分离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甲缺失:随着病情的发展,甲分离的范围会逐渐扩大,最终可能导致整个甲板的缺失。

  • 病因

    甲分离有哪些常见原因?

    原发性甲分离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而继发性甲分离的发生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 继发于外伤或物理性损伤:如经常剥玉米、剥棉花等,或受到外伤导致甲分离。
    • 继发于化学性损伤:如经常接触指甲油、煤油、甲硬化剂、碱性洗涤用品等化学物品也可导致甲分离的发生[3]。
    • 继发于多种系统性疾病:如甲亢、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银屑病、扁平苔藓、硬皮病、甲真菌病等[3]。
    • 继发于多种药物:包括光敏性药物及某些化疗药物。可引起甲分离的光敏性药物有四环素、诺氟沙星、氯丙嗪、口服避孕药、维甲酸类药物等,服用这些药物后若将指(趾)甲暴露在紫外线中就有可能会导致甲分离的发生。此外,一些化疗药物如紫杉醇、多西他赛、氟尿嘧啶等也可导致甲分离[3]。

    甲分离常见于哪些人?

    • 经常做美甲的人:此类人群由于经常进行美甲,可能易发生甲分离。
    • 经常做家务的人群:此类人群由于做家务时经常接触碱性洗涤用品而易发生甲分离。
    • 患有系统性疾病者:由于甲分离可继发于多种系统性疾病,所以,这类患者更容易发生甲分离。
    • 长期口服光敏性药物或使用化疗药物者:此类人群若在服用光敏性药物后将指(趾)甲暴露在紫外线中,则易发生甲分离。或者患者因疾病需要而使用化疗药物,也易发生甲分离。
    • 长期从事手工业或化工业的人群:此类人群在操作过程中,指(趾)甲易受到物理性或化学性的损害,因此易患本病。

    甲分离会传染吗?

    不会。

    甲分离会遗传吗?

    不会。甲分离本身不会遗传,但导致其发生的一些疾病,如甲亢等,则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4]。

  • 诊断

    甲分离患者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前往医院就诊?

    患者若发现指(趾)甲开始与周围皮肤分离,指(趾)甲变色或感觉指(趾)甲疼痛时应前往医院就诊。

    医生怎么诊断甲分离?

    一般情况下,医生根据患者指(趾)甲的症状,再结合患者是否存在其他系统性疾病,是否使用过光敏性药物或化疗药物,是否从事手工业或化工业,是否受到外伤等,基本上就可以作出初步诊断。

    诊断甲分离需要做哪些检查?

    • 血液检查:主要是判断患者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免疫系统是否正常,可帮助医生明确病因。
    • 甲皮肤镜检查:可更为清晰地观察到病甲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
  • 治疗

    甲分离能自己好吗?

    甲分离自愈的可能性较小,一般情况下医生需要找到病因,并针对病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才可治愈。

    甲分离一般先挂什么科?

    甲分离应先挂皮肤科。

    甲分离需要住院治疗吗?

    在不伴有其他系统性疾病的情况下,不需要住院治疗。若患者还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甲亢、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则需要住院治疗。

    甲分离该怎么治疗?

    甲分离本身没有特效药,治疗方案一般由医生根据病因确定,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这里仅列举一些常见病因的治疗方法,作为简单了解,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遵从医生的建议。

    继发性的甲分离还要针对原发病进行诊治,例如经常做美甲的人需要暂停做美甲,减少化学物质对指甲的刺激。

    • 药物治疗

      1. 糖皮质激素:如外用地塞米松、糠酸莫米松等药物,可控制和缓解病甲周围的皮肤病变,适用于银屑病引发的甲分离患者。长期大面积使用可能会引起皮肤变薄,所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5]。
      2. 抗真菌药:如外用特比萘芬等药物,可抑制真菌生长,适用于甲真菌病引发的甲分离患者[6]。偶尔可能会出现用药部位发红、发痒等不良反应。
    • 手术治疗

      1. 甲床重建术:适用于甲床萎缩或甲分离严重的患者。医生会将患者的病甲及甲床取下,然后将新的黏膜放置甲床部位并固定。经过一段时间,患者会长出新的健康的指(趾)甲[3]。
      2. 清创术:建议所有的甲分离的患者坚持连续每周行一次甲下清创术治疗[3]。

    甲分离能根治吗?

    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后,甲分离大多可以得到根治。

    甲分离如果不治疗会出现什么后果?

    若患者未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可能会对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如手指甲受影响就会无法剥水果、蔬菜等,但不影响寿命。

    甲分离治好后还会再发生吗?该如何防止复发?

    若找到病因并积极消除病因后,甲分离复发的可能性较小。但需要注意的是,治疗后应避免从事伤害指(趾)甲的劳动,或接触对指(趾)甲有害的化学物质。

    image

  • 生活

    甲分离患者治疗后要注意什么?

    • 严格遵从医嘱治疗及复诊,不得随意减药、停药、换药。
    • 药物治疗者需密切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 手术治疗者应保持伤口处清洁干燥,避免沾水,还需定期到医院换药。

    甲分离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 保持手部、足部清洁干燥,尽可能修剪掉松动的指(趾)甲,以防指(趾)甲被撬起来。保护手(足)指甲(趾甲),避免其受坚硬的物品伤害。
    • 患者应保持乐观积极的治疗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甲分离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本病在饮食上无特殊要求,健康、清淡饮食即可。但需注意荤素搭配合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苹果、菠菜、西红柿等;多吃蛋、奶、大豆等优质蛋白,有助于促进指(趾)甲的生长。

    甲分离需要复查吗?

    需要。治疗后应定期门诊复查,医生主要会观察指(趾)甲生长情况,具体复查时间需遵医嘱而定。

  • 预防

    甲分离可以预防吗?怎么预防?

    可以预防,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可有效预防甲分离的发生。

    •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尽早就医,积极治疗原发病。
    • 长期从事手工劳动或化工业者在操作时应带好防护手套,避免指甲受到伤害。
    • 美甲爱好者应减少美甲频率。长期进行家务劳动者应减少碱性洗涤用品的使用,或在做家务时带好手套。
    参考资料
    监制:刘恩茂
    [1]程锋刚, 李笑春, 黎燕琼, 等. 指甲油致甲分离1例[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3, 42(05): 306.
    [2]N.Zaias, S.X Escovar, M.N.Zaiac. Finger and toenail onycholysis.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5, 29(5): 848.
    [3]付吉星. 甲分离研究进展[J]. 中国医疗美容, 2016, 6(4): 92-94.
    [4]葛均波, 徐永健, 王辰. 内科学[M]. 第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5]张鹏, 苏玉文, 陆前进. 甲银屑病的综合治疗[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9, 48(7):454-456.
    [6]刘海波, 刘芳, 桑红. 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系统评价[J].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4, 27(6): 608-613.
  • 就诊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