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神经性皮炎是什么?
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癣,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目前认为与神经精神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的剧烈瘙痒和皮肤苔癣样变(皮肤增厚、变粗糙,皮肤表面的纹理变得明显,将皮肤划分成网格状),多见于青、中年人。
本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和物理治疗。经过及时正规的治疗,多数患者可治愈,预后尚可,但易反复发作[1]。
神经性皮炎常见么?
常见,患病率可达 11%~12%(每一百个人中大约有 11~12 人患病)[2]。
神经性皮炎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根据皮肤受累范围分类:局限型和播散型[1,3]。
神经性皮炎应去哪个科室就诊?
神经性皮炎属于皮肤科病种,患者应该去正规医院的皮肤科或皮肤性病科就诊。
症状
神经性皮炎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表现?
-
局限型:此类神经性皮炎发病部位比较局限,开始症状为瘙痒,后出现一簇簇大小不等的扁平丘疹,上覆少量鳞屑,颜色正常或者略深。患者因为痒经常搔抓从而刺激皮肤逐渐增厚,形成苔癣样变。皮损一般只有一块,直径为 2~6 cm 不等,边界清楚。90% 以上好发于颈项部,其次为肘、眼睑、骶、腘窝等处,患处皮损周围因长期搔抓可见抓痕、血痂[3]。
-
播散型:皮损表现与局限型神经性皮炎相似,但病变皮肤分布广泛,常常累及头、四肢躯干等多处。阵发性剧烈瘙痒,夜间瘙痒加重,影响睡眠。由于经常搔抓可引起皮肤破损而继发湿疹样改变或皮肤感染[1,2]。
神经性皮炎好发于哪些部位?
神经性皮炎多发于经常搔抓或摩擦的部位,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颈项、眼睑、肘部、腰骶部;其次为小腿、腕、前臂伸侧、外阴、阴囊、肛周、耳后及外耳道等部位。
神经性皮炎主要的皮肤症状和表现是什么?
神经性皮炎主要的皮损表现是苔藓样变,因瘙痒患者会不断搔抓,导致皮肤增厚、变粗糙,皮肤表面的纹理变得明显,将皮肤划分成网格状,类似牛的颈部的皮肤。
神经性皮炎对人体的健康有什么危害?
神经性皮炎对人体的危害既有身体上的,也有心理上的,具体如下:
-
患者经常因剧烈瘙痒而坐立不安,容易导致精神不集中,影响学习、工作等,如果较长时间不能得到缓解,可造成焦虑,甚至抑郁;
-
本病有瘙痒夜间加重的特点,因此发作时多容易影响睡眠,严重者可导致失眠;
-
长期搔抓易造成局部皮肤破损,继发皮肤感染;
-
因本病皮损为苔藓样变的皮肤增厚,鳞屑较多,有碍美观,可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心情和自信心。
可见,神经性皮炎对患者情绪有一定影响。患者在关注症状缓解的同时,别忘了好好照顾自己的情绪。
可以通过冥想、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改善情绪,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帮助自己解决情绪困扰。另外,家人的理解与关爱对患者情绪恢复也有很大帮助。
-
病因
神经性皮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神经性皮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单纯从疾病命名来看,目前一般认为与神经精神因素有关。情绪紧张、烦躁易怒、工作过劳、失眠、焦虑不安等都可以导致皮疹出现和反复发作[5,6]。
- 其他常见的诱因还有蚊虫叮咬、日晒、内分泌紊乱、胃肠功能障碍、感染、饮酒、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局部受毛织品及粗硬衣料或化学物质的摩擦等[1,3]。
神经性皮炎是否会遗传?
神经性皮炎属于神经精神障碍性皮肤病,暂无医学证据说明有遗传性,但临床上可见少数家族有多发病例的存在。
神经性皮炎是否具有传染性?
神经性皮炎不属于传染性皮肤病,无传染性。患者可以放心正常参加公共活动。
神经性皮炎有哪些加重因素?
精神紧张、焦虑、抑郁、衣物或化学品的刺激、饮酒、进食辛辣、长期反复搔抓和摩擦刺激等均可加重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好发于哪些人群?
- 平素脾气急躁、易焦虑、工作紧张的人:情绪过于紧张会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增加儿茶酚胺、乙酰胆碱等物质的释放,容易引发皮肤瘙痒,所以更易患本病。
- 内分泌系统异常者:如糖尿病患者、更年期女性等,内分泌异常容易引起皮肤瘙痒。
- 有其他慢性皮肤病者:如特应性皮炎、过敏体质者,此类人群皮肤免疫功能异常,在外界刺激下更容易出现瘙痒症状,引起皮肤抓挠,因此更易患本病。
诊断
神经性皮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神经性皮炎一般通过典型的临床皮损特点及症状即可诊断。必要时少数病例需行皮肤活检证实。
神经性皮炎如何判断?
根据典型的皮肤苔藓样变(皮肤增厚,呈苔藓样变),好发部位,阵发性剧烈瘙痒等特点,一般可以诊断。
神经性皮炎应与哪些疾病区别?
神经性皮炎应与湿疹、银屑病、瘙痒症、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特应性皮炎、扁平苔藓相鉴别。
上述疾病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也会出现相似的皮肤改变,所以临床上容易混淆,当症状不典型时,可通过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进行区分[1]。
治疗
神经性皮炎是否可以根治?
神经性皮炎可以临床治愈。
一般经专业医生的正规治疗,绝大部分病例可以好转,皮损完全消失。但本病有容易复发的特点。
神经性皮炎的常见治疗方法有哪些?
神经性皮炎的治疗目的是止痒。避免搔抓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打破「瘙痒—搔抓—瘙痒」这一恶性循环。
治疗方法很多,具体治疗方案由皮肤科医师面诊后,根据皮损及患者个人情况来综合制定。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 系统治疗:可选用抗组胺类药物(如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依巴斯汀片)、钙剂等对症止痒,辅以维生素 B 族内服;瘙痒严重者可选用镇静剂;皮疹泛发者可予普鲁卡因静脉封闭;
-
局部治疗:可选择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霜剂或溶液等;皮损肥厚者可封包或者联合外用 10% 黑豆馏油软膏。难治性皮损可予局部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
-
物理治疗:光化学疗法(PUVA)可用于治疗泛发型神经性皮炎,窄谱中波紫外线(N-UVB)也可选用;浅层 X 线、紫外线、氦氖激光照射也可收到较好效果。
液氮冷冻、磁疗、蜡疗、矿泉浴等也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神经性皮炎的常用治疗药物有哪些副作用?
-
长期使用激素类制剂可引起皮肤刺激反应、皮肤萎缩、多毛症、激素依赖性皮炎、继发感染、敏感性增强、皮肤色素沉着。
-
服用抗组胺类药物可引起头晕、头痛、嗜睡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
-
皮损处多次注射激素制剂可能引起皮肤萎缩、凹陷等表现。
神经性皮炎的激素类药膏是不是人人都可以用?
外用激素类药物也存在一定的禁忌证,具体如下:
-
对药物过敏者或对组成药品的基质过敏者禁用;
-
孕妇慎用,哺乳期女性使用时最好不要用于乳房处;
-
皮肤出现溃疡、感染及萎缩者慎用;
-
其他情况应面诊医师,视具体情况决定。
神经性皮炎引起的皮肤干痒该如何缓解?
一般可以使用尿素乳膏外涂,尿素乳膏具有促进角蛋白溶解变性、增进角质层水合的作用,从而起到保湿、滋润、止痒的作用。
皮肤干痒的患者应避免热水洗澡,避免肥皂水洗涤剂的刺激,避免反复搔抓及物理摩擦刺激。市面上也有相关的保湿润肤的医学护肤品可供选用。
神经性皮炎引起的症状未能得到缓解,不停更换药物是否有不良影响?
神经性皮炎本身就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往往因短期治疗效果不佳后便自行换药。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一是激素类药膏疗效有强弱之分,频繁换药后可能会影响药物的药效发挥;二是频繁换用不同种类的药物,无形中增加了过敏性皮炎和药疹的发生率。如果治疗效果不佳,应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医。
生活
神经性皮炎患者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 注意皮肤保湿很重要,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洗完澡后全身使用润肤霜,避免皮肤干燥;晚上睡觉被子不宜太厚,避免因热而刺激皮肤瘙痒;尽量选择纯棉质地的贴身衣物,避免化纤衣物的刺激。
- 缓解紧张情绪,患者要保持乐观,防止情绪过激,特别是注意避免情绪紧张、焦虑、激动,生活力求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 减少搔抓刺激,神经性皮炎反复迁延不愈、皮肤局部增厚粗糙的最重要原因是剧痒诱发的搔抓,所以患者要树立起这个病可以治好的信心,避免用力搔抓、摩擦。这是切断上述恶性循环的重要环节。
- 改善饮食习惯,尽量避免进食辛辣食物、鱼虾、饮酒等刺激性食物[1]。
神经性皮炎反复发作怎么办?
反复发作的神经性皮炎应去正规的医院进行规范治疗。
预防
神经性皮炎如何预防?
本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故没有十分有效的预防措施。但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 平素保持心情舒畅,工作、学习压力过大时注意调整。
- 饮食上注意均衡,每日进食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尽量减少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 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身体锻炼,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 注意皮肤保湿防晒,外出时做好防晒,如擦防晒霜、戴遮阳帽、撑遮阳伞等。
- 尽量选择棉质、宽松的衣物,化纤、过紧的衣物都可能会对皮肤产生刺激,从而引发瘙痒。
- 出现瘙痒时,避免过度反复搔抓,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参考资料监制:张欣雨
[1]张学军,郑捷,陆洪光,等. 皮肤性病学[M]. 第9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李冰,车东东,彭睿,等. 多参数超声评价神经性皮炎皮损特点[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21,37(7): 833-835.26(8):
[3]宋慧丽,李健,王玉霞,等. 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利多卡因皮损内注射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研究[J]. 中国医药,2019,14(10): 1571-1574.
[4]杨景景. 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与 0.025% 维 A 酸治疗神经性皮炎及慢性湿疹的疗效比较[J]. 皮肤病与性病,2020,42(3): 446-448.
[5]赵暕,禚风麟,李邻峰. 全国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神经性皮炎的发病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1): 1131-1135.
[6]刘玉.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神经性皮炎与慢性湿疹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3): 159-160.
[7]甘慧群,张娟. 丙酸氯倍他索尿素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5): 1014-1015.- 就诊
发布时间 2018年01月10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09日
· 各种治疗手段均以止痒为治疗目的。
· 日常应注意皮肤保湿,减少搔抓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