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慢性肾衰竭是什么?
慢性肾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出现肾脏功能损害,直至完全衰竭的共有的临床状态。当慢性肾衰竭达到晚期,肾脏功能完全丧失,它有一个大众耳熟能详的名称--「尿毒症」。
以目前的医疗水平,并不能逆转已经失去功能的那部分肾脏,只能保护还在工作的肾脏。通过药物治疗、肾脏替代治疗,可以将慢性肾衰竭转变为一种慢性疾病,延长患者生存期。
肾脏是什么?
肾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形似「腰果」,位于人体后腰脊柱两侧与第十二肋骨交界处的位置。绝大多数人拥有左右两个肾脏,而极少数人因发育异常,出现孤立肾(一侧肾脏缺失)、马蹄肾(两肾下极相互连接,形似「马蹄」)、异位肾(如长在盆腔等其他部位)。
正常成年男性肾脏大小为 11 cm × 6 cm × 3 cm,左肾略大于右肾;而女性肾脏略小于同龄男性。虽然与传统医学理论中五脏之一的「肾脏」共用同一个词汇,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肾脏的作用?
-
肾脏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和排出尿液,并以此排泄人体代谢废物,是人体重要的「废水处理场」。同时又将滤过出去的有用物质重吸收入血液,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
此外,肾脏还有内分泌功能,可以生成多种激素,影响全身多种生理过程,与全身状况紧密相关。比如促进红细胞成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与血压密切相关的肾素系统;调节钙磷代谢和骨质的活性维生素 D3 等。肾脏又是机体部分内分泌激素的降解场所和作用场所。
-
肾脏的这些功能,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
慢性肾衰竭需要去哪个科室就诊?
可以前往肾脏内科就诊。
-
症状
慢性肾衰竭有哪些表现?
慢性肾脏病可以由肾脏疾病或者全身其他各个系统的疾病引起。除了这些引起慢性肾脏病的原发疾病相关症状外,肾脏功能受损本身,也可以影响全身各个系统,从而出现广泛而非特异的表现。
常见如尿量减少,夜尿增多;全身浮肿;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全身瘙痒;咳嗽,胸闷气急,无法平卧;甚至猝死。
而在慢性肾脏病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多数时候对生活并没有任何影响,所以不为广大患者知晓和重视。
慢性肾衰竭会引起哪些疾病?
肾脏功能逐渐丢失直至最终衰竭,在这个过程中,身体的各个系统都会受到影响,出现各种并发症,比如抵抗力下降,感染,贫血,矿物质代谢紊乱;肾性骨营养不良;骨质疏松;血管钙化;尿毒症相关脑病和神经病变等。
而长期肾脏功能受损,可通过一系列机制导致心脏结构变化,引起的心血管事件更是导致慢性肾衰竭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很多患者甚至没有进入肾衰竭期就已经因心血管事件而死亡。
病因
慢性肾衰竭好发于哪些人群?
-
老年人;
-
长期的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
-
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
有肾脏病家族史的个体,比如多囊肾;
-
有过急性肾脏病(如急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个体,需要关注肾脏恢复情况;
-
长期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
-
某些感染如咽部、肠道、泌尿道或乙肝病毒感染及长期应用某些肾毒性中、西药物者;肿瘤患者,比如多发性骨髓瘤。
因为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在功能受损早期大多数患者都没有症状,更需要依赖定期检查肾脏相关的指标,以早期发现。
-
诊断
慢性肾脏病和慢性肾衰竭是什么关系?
慢性肾衰竭代表肾脏功能开始受损到完全丧失的整个过程,医学上为了更好地评价慢性肾衰竭的各个阶段,以便更针对性地提供治疗干预,提出了「慢性肾脏病」的概念。
当各种原因导致肾脏出现形态结构上或者功能上的异常,尤其是滤过功能下降,影响它正常工作,主要表现为血肌酐的进行性升高;并且这种异常持续存在,超过了 3 个月不能恢复,我们就定义它为「慢性肾脏病」。
这种异常具体可以体现为血、尿成分异常,或者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根据肾脏功能受损的程度,慢性肾脏病被人为地划分为 1~5 期。同时必须强调,这个定义是人为划分,必须由医生根据临床状况确定,不能自行死板套用。
肾功能可通过哪些检查评估?
肾脏方面常规的检查有:
-
尿常规,可以从中发现尿蛋白,尿红细胞,管型等异常情况;
-
24 小时尿蛋白,收集 24 小时尿,可以更精确地检测尿中蛋白的含量;
-
肾功能检查,比如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清胱抑素 C、肌酐清除率、肾脏灌注 ECT;
-
影像学检查,比如肾脏 B 超、CT,可以发现肾脏的变化:大小、多囊肾等;
-
甚至可以通过穿刺的方法,取到肾脏的一部分组织来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肾脏损伤的原因。
肾功能就是指血肌酐吗?
血肌酐因为检测简单,是临床上普遍使用的,用来评估肾脏功能的检测指标。很多人在常规体检时就会接触到。很多医生也会根据血肌酐是否在正常范围来判断肾脏功能好坏。
但血肌酐不等同于肾脏功能。肾脏功能,是指肾脏对血液的滤过清洗的能力,本身无法检测。而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在一定时间里,人体内肌酐的产生相对恒定,同时大部分肌酐都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因此如果肾脏滤过功能受损,肌酐就会在体内蓄积。因此血肌酐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作为间接评价肾脏功能的指标,也仅仅只是一个指标。
血肌酐有诸多缺陷,仅凭血肌酐并不能及时和准确地反应肾脏功能,而且慢性肾脏病的早期,可能血肌酐水平并没有升高。同时,有些药物,通过影响肌肉代谢,来降低血肌酐值,并不能代表肾脏功能的改善。
目前认为联合血清肌酐与血清光抑素 C(Cystatin C)能更准确评估肾功能的状态。
-
治疗
慢性肾脏病如何治疗?
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病变,如果受损部分已经硬化,以目前的医学水平无法逆转,也就意味着丧失功能的部分肾脏无法恢复,只能依赖剩余部分肾脏来形式功能。
慢性肾脏病的治疗目标不是完全恢复肾功能,而是保护剩余的肾脏功能,延缓肾脏功能进入衰竭期的时间;从而延长患者生存寿命,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包括以下几方面:
-
病因治疗:找到导致慢性肾脏病的罪魁祸首,治疗原发病,以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
危险因素控制:如果病因无法祛除,那么需要减少其他可能影响肾脏功能的因素,避免雪上加霜。目前比较公认的危险因素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持续蛋白尿;持续高尿酸血症;使用肾毒性药物;使用造影剂等等。
-
并发症防治:在肾脏功能逐渐丢失过程中,身体的各个系统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异常,即并发症。需要针对这些异常进行干预,以帮助身体维持稳定。
-
慢性肾衰竭的肾脏替代治疗:当肾脏功能已经完全衰竭,不足以维持生存所需,需要寻求替代自身肾脏功能的办法,即肾脏替代治疗。
慢性肾脏病引发的其它问题该如何治疗?
-
降压治疗:血压是导致肾小球硬化和残余肾单位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合理的降压治疗,可以减少蛋白尿、延缓 CRF 的发展,保护心、脑等靶器官,改善患者预后。常用的降压药物如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等。
-
肾性骨病:肾性骨病是 CRF 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纤维囊性骨炎(由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骨软化、骨再生不良、骨质疏松等,可根据血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应用活性维生素 D 治疗肾性骨病。
-
贫血:贫血是 CRF 患者的常见表现,对非透析 CRF 患者的严重贫血应予重视。临床研究显示,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纠正贫血,并补充铁剂和叶酸,可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
-
代谢性酸中毒:临床上通常给予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
高钾血症:可使用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和/或葡萄糖-胰岛素静脉滴注,严重高钾血症应及时给予透析治疗。
-
高磷血症:高磷血症时,除限制磷摄入外,可口服磷结合剂(碳酸钙、醋酸钙、碳酸镧、司维拉姆等)。
肾脏替代治疗有哪几种方式?
目前成熟的肾脏替代方法有两种,即肾脏移植和透析治疗,而透析治疗又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
血液透析是借助人造的机器,即血透机,将自己的血液引出体外的机器上,经过清洗后输回自己体内。
-
腹膜透析是利用自己腹腔内的腹膜来达到清除毒素和水分的目的。
-
肾脏移植,顾名思义,是将其他人的肾脏移植到自己身上,替自己的身体工作,分为活体供肾(亲属或他人捐献)和尸体供肾(脑死亡或心脑死亡人员来源)。
随着长期肾脏替代治疗技术的发展,慢性肾衰竭不再成为「绝症」,而转变成为「慢性病」。
肾脏替代治疗什么时候开始进行?
肾脏替代治疗可以协助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可以使患者充满信心地回归社会。但过早开始透析不但导致医疗资源浪费,增加医源性损伤几率,同时增加家庭和社会财政负担;而过晚透析不但降低生活质量,而且影响患者长期寿命。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证据,告诉患者符合哪些标准需要进行肾脏替代;需要综合考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以及患者营养状态,同时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也都是需要关注的因素。
严重的高钾血症,酸中毒,水中毒或急性肺水肿,是紧急透析的指征。很多患者都拖延到这个时候才开始透析,带来一系列并发症,造成更大的负担。
慢性肾脏病要做的血液透析是怎么回事?
血液透析是借助「人造的肾脏」——透析机,来完成血液的净化。它和腹膜透析都只是替代了肾脏部分功能,即滤过功能。将患者的血液经某一种血管通路引入透析机,在透析器中透过透析膜与透析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再把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至体内,以达到排出毒素,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目的。
慢性肾脏病要做的血液透析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优点:
相比较于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更高效,可以在短时间内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尤其适合肺水肿、高血钾和部分药物中毒的快速解救。缺点:
-
患者需要在工作时间到透析中心接受治疗,往往影响正常就业而脱离社会;
-
血液透析时,血液在体外循环,常需要快速脱水和清除毒素,要求患者有相对较好的心功能;
-
需要建立血管通路,存在血管通路相关的风险,比如出血、感染、内瘘狭窄,血栓形成等;
-
初次进入血液透析或者血清毒素水平很高的患者,治疗后可能出现脑水肿和透析失衡综合征;
-
低血压较为常见,可能与水分快速清除有关;显著影响患者长期寿命及生活质量。
慢性肾脏病要做的腹膜透析是怎么回事?
腹膜透析是以自身的腹膜为透析膜,依赖物理的弥散和超滤作用,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和毒素。把一种被称为「腹透液」的特制液体,通过一条预先放置进腹腔的「腹透管」,灌进腹腔。这时候「膜」的一侧是含有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的血液,另一侧是干净的腹透液,血液里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就会透过腹膜跑到腹透液里。保留一段时间后再把这些含有废物的腹透液从腹腔里放出来。如果需要,再灌进去新的腹透液。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地排出体内的毒素和多余水分。
慢性肾脏病要做的腹膜透析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优点:
-
腹膜透析的技术相对简单,对患者或家属进行培训后,可在家中进行治疗,不需要像血液透析那样每周数次往返于治疗中心,时间上更自由,甚至可以不影响正常工作时间;
-
不需要血管通路,不会出现血管通路相关的并发症;
-
脱水过程持续缓慢,不像血透需要在 4-5 小时内大量脱水,因此出现低血压的几率远远小于血透,对患者残余肾脏功能的维持有好处;
-
体内垃圾清除也是缓慢的过程,由于体内环境剧烈变化导致的并发症少见,更适合于心脑血管系统不稳定的患者。
缺点:优点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转化为缺点。
-
居家治疗,意味着需要更加强大的家庭支持,比如一个干净,整齐的环境;患者或家属如没有严格掌握好无菌操作,容易感染,导致腹膜炎,这意味着患者和家属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
体内垃圾和水分的缓慢清除,不利于药物中毒、危及生命的高钾血症和肺水肿等快速解救;
-
长期腹透可能出现腹壁变薄和疝气,有时候不得不为此改行血液透析;
-
存在与腹透插管相关的并发症:漏液,感染,打折导致的引流不畅,引流时疼痛等;
-
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行腹膜透析治疗,比如腹腔容积太小,插管部位癌症,感染等;
-
腹膜透析相关的代谢并发症,比如腹透液中葡萄糖反被人体吸收导致的高血糖等;
-
蛋白质等营养丢失多于血透,不适合病情危重以及消耗状态的患者;
-
随着残肾功能的丢失,腹膜透析治疗难以达到透析充分,需要转为血透。
慢性肾衰竭进行肾移植治疗的优缺点?
肾移植是目前最佳的替代方式,它相对完整地保留肾脏所有功能,包括内分泌功能。成功的肾移植可以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因肾脏原因死亡的几率;可以避免在透析上花费大量时间。如果条件允许,肾移植是首先推荐。
但肾脏移植也并不是完美无缺,一劳永逸。肾脏移植本身是一次手术,术中及术后均有相应的风险,感染,出血,周围脏器损伤,甚至死亡。
移植的肾脏并不被身体固有的防御体系承认,因而肾移植后可能出现急性或者慢性移植排异反应,不得不人为抑制自身的防御体系。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不仅需要承受巨大的经济负担,也有免疫抑制带来的抵抗力下降,肝肾功能受损,感染,甚至肿瘤等风险。而可移植肾脏来源有限,是肾移植巨大的限制因素。
慢性肾脏病患者什么情况不适合接受肾移植?
-
无法耐受肾移植手术;
-
活动的,或者近期治疗的肿瘤疾病患者;
-
预期寿命仅剩数年;
-
控制不佳的精神疾病患者;
-
严重肥胖者,BMI>40 kg/m2;
-
没有能力遵医嘱服药者;
-
药物和酒精过敏;
-
既往药物治疗或透析治疗时依从性很差。
需要注意,其中很多因素并不是绝对禁忌,实际情况需要经过医生评估,权衡利弊。
-
生活
慢性肾衰竭患者饮食上需要注意哪些?
随着慢性肾脏病的进展,饮食并不是一成不变。
-
在患慢性肾脏病之前,作为一级预防,饮食上需要关注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防治,比如低盐饮食,糖尿病饮食。
-
在慢性肾脏病逐渐进展的过程中,作为二级预防,饮食的目的是延缓肾脏病的进展,推延进入慢性肾衰竭,同时需要关注并发症的防治。根据临床情况需要考虑低盐饮食,糖尿病饮食,低嘌呤饮食,低磷饮食,并需要控制饮食中蛋白的类型和含量。原则是:够用就好,多了就是负担。
-
在慢性肾衰竭期,尤其是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营养不良开始成为威胁生存寿命的重要因素,保证足够的营养需要受到更多重视。
慢性肾脏病患者为什么要低磷饮食?
磷是我们体内重要的矿物质元素,有机磷是构成蛋白质、细胞膜、和体内能量物质的重要组成元素;而无机磷则和钙一起构建了我们坚固的骨骼。
肾脏功能受损,意味着大量的垃圾无法从体中排出,将蓄积在体内,磷就是其中之一。这些蓄积的磷,对患者的心脏,血管,骨骼都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血磷的管理是慢性肾脏病患者非常重要的工作。
低磷饮食是什么?
磷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往往富含蛋白的食物,比如猪肉、家禽和鱼,含磷量都很高。但蛋白摄入不足又会引起营养不良,同样也会影响健康,增加死亡率,顾此失彼。我们的目标是:限制磷摄入(800~1000 mg/d)。
- 限制摄入蛋白质的总量,保证蛋白充足的前提下减少蛋白摄入。为了兼顾低磷和摄入足够的蛋白,可以选择磷和蛋白比值低的食物,比如鸡蛋白。
- 少吃加工食品:与未经加工的新鲜食物相比,高度加工的食物中的磷酸盐含量要高很多,而且更容易被肠道吸收。在购买加工食品时,要学会看配料表,选择磷含量低的。
- 避免喝可乐等饮料。
- 少吃麸皮、牛奶、乳制品、干豆、豆制品、虾皮、蛋黄、花生、杏仁、核桃、瓜子、栗子、巧克力、花生酱、动物内脏、菌菇类等食物。
慢性肾衰竭患者为什么要低蛋白饮食?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蛋白摄入,可以延缓肾脏功能减退的速度。并且尽量摄入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比如鸡蛋、鱼、瘦肉和牛奶,即所谓「优质蛋白」。
尽量减少植物蛋白,比如花生及其制品。具体每天可以摄入多少蛋白,目前没有权威定论,大约每天 0.6 g/kg 可以满足人体基本需求。再次强调,必须十分关注营养状况,不能走入另一个极端。低蛋白饮食本质上不是不吃蛋白,而是指尽量避免过多摄入蛋白。
慢性肾衰竭患者为什么要低盐饮食?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是人体摄入「钠」的重要途径。对慢性肾脏病的患者,过多摄入「钠」不利于疾病的控制。尤其是对于有水肿,少尿,或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
我们能吃多少盐呢?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成人每日摄入食盐(氯化钠)应不超过 5 g(大约相当于 2000 mg 钠)。
慢性肾衰竭患者为什么要低嘌呤饮食?
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肾脏排泄功能下降,尿酸排泄也受到影响,往往合并高尿酸血症;而高尿酸血症反过来也可以加重肾脏损伤。尿酸是嘌呤的代谢产物,因此,大多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低嘌呤饮食。
嘌呤是嘌呤核蛋白的组成部分,是细胞不可或缺的物质。因而,不那么考究地说,细胞数量越多,嘌呤含量也就相应地会越高。比较「著名」的高嘌呤饮食包括:海鲜、动物内脏,豆制品,同时需要避免酒精摄入。
慢性肾衰竭透析前患者及家属需要进行哪些准备?
患者如果预期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尿毒症期,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
在身体方面,需要关注慢性肾脏病各项并发症的控制,比如心脏功能,贫血,肾性骨病等。
-
在心理上需要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避免错误的认知带来无谓的恐慌和焦虑。了解慢性肾脏病虽然给生活带来诸多困扰,但并不是不可治的绝症。可以与医生和病友交流,了解将来需要面对的生活。
-
应该了解各种肾脏替代方式,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最适合自已的方式。需要考虑医保政策,经济能力,家庭支持,社会心理因素,当地医疗条件以及医学因素等。不同方式各有优缺点,可各为补充。
-
预防
慢性肾衰竭如何预防?
-
积极治疗可能会影响肾功能的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有助于保护肾功能;
-
肾脏本身发生疾病之后,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规范的治疗,尽可能的延缓病情的恶化;
-
另外,就是不要迷信成分和来源不明的偏方、补药等,以免肾脏受到不必要的损害。
参考资料· 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M]. 第1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 James I. McMillan. 慢性肾脏病. 默沙东诊疗手册(医学专业人士版): https://www.msdmanuals.com (Assessed on Oct 2015).
Mark Rosenberg. 成人慢性肾病治疗概述. UpToDate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overview-of-the-management-of-chronic-kidney-disease-in-adults. (Assessed on Jun 29, 2018).-
- 就诊
发布时间 2018年03月21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0月27日
· 损伤不可逆,晚期需透析或肾脏移植等治疗。
· 饮食方面注意低盐、低磷、低蛋白、低嘌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