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急性鼻炎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急性鼻炎
    就诊科室:耳鼻咽喉科
    词条作者
    曾小丽

    曾小丽过敏反应科主治医师

    审核专家
    袁先道

    袁先道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7年12月2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3日

    ‧ 一般可自愈,1 周后无缓解及时就医。
    ‧ 缓解症状为主,首选口服药物。
    ‧ 不和感冒的人密切接触,运动增强抵抗力。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更多
  • 简介

    急性鼻炎是什么疾病?

    急性鼻炎就是我们俗称的「伤风」「感冒」,一般是由于某种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急性炎症,已知有 100 多种病毒可引起,有的时候会在病毒感染基础上再感染细菌。

    如果没有严重的并发症,急性鼻炎会在 7 ~ 10 天自愈。

    急性鼻炎常见吗?

    急性鼻炎很常见,你想想一年四季,每个人可能都会或多或少的感冒一次或多次,一般冬季更常见。

    急性鼻炎和感冒是一回事吗?

    急性鼻炎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普通感冒,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只有鼻部症状的感冒。

  • 症状

    急性鼻炎有哪些常见表现?

    急性鼻炎刚开始可能会出现鼻内干燥、灼热感或者痒感和打喷嚏,然后会出现鼻塞、流清鼻涕、嗅觉下降和鼻音。如果有细菌感染,就会逐渐出现黏性或者黏脓性鼻涕。

    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全身疲倦乏力、轻度肌肉酸痛、头痛和发热,一般发热在 37~38 摄氏度。

    小孩子全身症状会比成人严重一些,有的可能出现 39 摄氏度以上的高热,常同时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上述症状一般在 7 ~ 10 天自行消失。

    急性鼻炎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因为鼻腔和周围结构相通,急性鼻炎可能会引起邻近结构的感染,比如急性鼻窦炎、急性中耳炎、急性咽喉炎,再往下气道发展引起气管炎和支气管炎,还可以通过鼻泪管引起结膜炎、泪囊炎等。

    急性鼻炎会有后遗症吗?

    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者未获得彻底治愈,可以发展成慢性鼻炎。

  • 病因

    急性鼻炎有哪些常见病因?

    急性鼻炎首要病因是病毒感染,最常见的是鼻病毒,其次是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有的会在病毒感染基础上再感染细菌。

    哪些人容易得急性鼻炎?

    • 抵抗力低下的人群:受凉后、过度劳累、维生素缺乏、有心肝肾等器官的慢性疾病的人,抵抗力低下,病毒侵犯鼻腔后容易出现急性鼻炎。
    • 有鼻腔及周围器官疾病的人群:有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鼻息肉、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病的人,也容易得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会传染吗?

    会传染,但传染性不如流行性感冒强,会通过分泌物经过呼吸道传染。如果本身抵抗力较低,又和急性鼻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如近距离交谈、打喷嚏、咳嗽等),就容易被传染。

  • 诊断

    急性鼻炎确诊时需要做哪些检查?

    • 鼻镜检查:医生把前鼻镜探入鼻腔,观察鼻黏膜、鼻甲、鼻腔分泌物等,判断有没有急性鼻炎。这个检查是没有创伤的,也不会造成不适感。
    • 血常规检查:如果有发热,需要抽血做一个血常规检查,了解是否有细菌感染,以决定需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 纤维鼻咽镜检查:有时候会用到纤维鼻咽镜检查,主要是为了了解是否同时有鼻窦炎、鼻息肉等。这个检查会有点难受,先在鼻腔喷一点局麻药,再把一根很细的软管子伸入鼻腔进行检查。因为局麻药可能会流入咽部,所以检查后 2 小时内尽量不要喝水、进食,以免引起呛咳。
    • 过敏原检测:如果不能排除过敏性鼻炎,可能还需要做各种过敏原检测。
    • 鼻窦影像学检查:如果医生怀疑合并有鼻窦炎,可能还需要做鼻窦 CT 等检查来明确。

    急性鼻炎会和哪些疾病混淆?

    • 流感:流感导致的发热、头痛、全身关节和肌肉酸痛会比普通感冒更明显,发烧时候会有一阵阵非常明显的寒冷感觉,鼻子的症状不明显。
    •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会常年反复发作或季节性加重,一般是接触到过敏原后出现,常出现阵发性的鼻痒、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塞,发作后可完全恢复正常如健康人。不过严重的过敏性鼻炎也会有持续鼻塞、流鼻涕症状。过敏性鼻炎一般没有发热、全身酸痛和疲乏无力等症状。

    急性鼻炎和鼻窦炎有什么不同?

    鼻窦是位于鼻腔周围深而隐蔽的窦腔,左右成对,共四对。如果把鼻腔比作客厅,鼻窦就像和客厅相连的小房间。和眼眶、前、中颅相邻,急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所以一般情况如果有急性鼻窦炎必然同时有鼻炎。

    急性鼻窦炎的常见表现有持续性鼻塞、流脓鼻涕,因为鼻窦邻近眼眶、额头、颅底,所以可伴有额头、面部、耳后部、枕部、头顶部、上牙、鼻根部、眼球深部的疼痛。

  • 治疗

    急性鼻炎要去看哪个科?

    一般去耳鼻咽喉科或内科就诊。因为儿童急性鼻炎患者通常全身症状明显,所以可能会去儿童内科就诊。

    急性鼻炎能自己好吗?

    如果没有严重的高热不退或者其他并发症,可以在 7 ~ 10 天自愈。如果 1 周内症状持续加重,或 1 周后仍无明显好转,应及时去医院进一步诊治。

    当伴发细菌感染时,若情况不严重,未引起症状加重或者并发症(比如没有明显鼻窦炎症状),仍可在 7 天左右自愈。当人抵抗力低下、细菌致病力强时,伴发细菌感染会导致症状加重,比如出现脓鼻涕、发热、头痛等,就需要就医。

    急性鼻炎有哪些治疗方法?

    由于急性鼻炎主要是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所以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一般也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方法主要是: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一些药物缓解鼻子的不适症状。

    急性鼻炎使用药物治疗时应首选口服药物,避免无根据的盲目静脉输液。

    急性鼻炎治疗中缓解鼻子不适症状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 减充血剂:如盐酸伪麻黄碱,可以口服、滴鼻(视频)、喷鼻(视频),有助于缓解鼻塞、流涕和打喷嚏等症状。
    • 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视频)、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秦(视频)等,可以口服,有助于消减轻打喷嚏和流涕等症状。
    • 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必要时可以口服,有助于缓解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症状。
    • 目前市场上的感冒药大多为复方制剂,可能同时含有减充血剂、抗组胺药、解热镇痛药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所以选择复方感冒药时,要先看清药物成分,不要同时服用两种以上的复方感冒药,以免服药过量、诱发药物副作用。自己弄不清楚的时候,一定要找医生问明白。特殊人群比如孕妇、小儿或者老年人,更应该遵医嘱用药。

    急性鼻炎治疗的药物有哪些常见副作用?

    • 减充血剂:长时间滴鼻、喷鼻会引起鼻腔干燥,所以不要连续使用超过 7 天。
    • 抗组胺药: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嗜睡、疲乏等,从事车船驾驶、登高作业或操作精密仪器等行业工作者慎用。
    • 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超量使用可能造成肝损伤甚至肝坏死。布洛芬可能会增加感染的严重性。

    急性鼻炎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 抗生素吗?

    抗生素包括在抗菌药物的范畴中。抗菌药物主要是用于对抗细菌感染。急性鼻炎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抗菌药物不能杀灭病毒,故不建议用抗菌药物治疗。此外,滥用抗菌药物还易诱导细菌耐药发生。

    急性鼻炎只有经医生确诊合并细菌感染时,才考虑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急性鼻炎需要手术治疗吗?

    不需要手术治疗。

    急性鼻炎能完全治好吗?一般多久能好?

    能,一般 7 ~ 10 天左右。

    急性鼻炎治愈后需要复查吗?

    急性鼻炎治愈后一般不需要复查。

    image

  • 生活

    急性鼻炎发病期间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多饮水、清淡饮食;注意多吃水果、蔬菜;荤素搭配合理;不要喝酒。

    急性鼻炎发病期间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适当休息,发热、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患者应卧床休息;戒烟。

  • 预防

    急性鼻炎怎么预防?

    • 增强抵抗力:适当增加户外运动,注意每天进行 30 分钟左右的运动,以有氧运动和力量运动相结合,强度适中不过量;每天保证足量的睡眠;劳逸结合,合理饮食。
    • 避免传染:感冒流行期间避免和已感冒的人密切接触,尽量少出入公共场所,居室要常通风透气。
    参考资料
    · 孙虹,张罗.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 第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 David Peden, MD. 鼻炎概述. UpToDate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an-overview-of-rhinitis?search=%E6%80%A5%E6%80%A7%E9%BC%BB%E7%82%8E&source=search_result&selectedTitle=1~150&usage_type=default&display_rank=1. (Assessed on Jul 23, 2018).
  • 就诊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