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脊髓性肌萎缩是什么病?
脊髓性肌萎缩属于遗传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一种,主因脊髓前角细胞和低位脑干运动神经核团变性,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肌张力降低、肌萎缩,严重时可影响呼吸肌危及生命。
该病常呈家族性,从胎儿期到成人不同年龄均可发病,治疗方法有限,预后通常不佳。
脊髓性肌萎缩常见吗?
该病属于临床少见疾病,有研究指出其发病率为 4~10 例 / 10 万活产儿。
脊髓性肌萎缩有哪几种类型?
根据发病年龄及病变程度,脊髓性肌萎缩可分为 Ⅰ~Ⅳ 型,
-
Ⅰ 型为婴儿型脊肌萎缩症;
-
Ⅱ 型为中间型脊髓性肌萎缩,常发生于 6~18 月龄患儿;
-
Ⅲ 型为少年型脊髓性肌萎缩,常发生于幼儿期至青春期,其中 5 岁前起病者尤多;
-
Ⅳ 型为成人慢性(晚发型)脊肌萎缩症。
-
症状
脊髓性肌萎缩有哪些表现?
脊髓性肌萎缩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肌萎缩及肌无力,肌张力低,累及部位与临床特点根据不同年龄发病各有差异:
-
婴儿型肌萎缩中部分可能在母亲体内即发病,部分为婴儿期发病。患儿常哭声微弱,吃奶无力,呼吸及吞咽困难,关节脱位,全身无力,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肌受累,此类患儿多在身后一两年内死亡。
-
中间型脊髓性肌萎缩临床症状较婴儿型轻,主要影响婴儿发育,常不能独自站立及行走,可伴肌束震颤,部分患儿因骨盆带肌无力引起走路摇摆,「鸭步」表现,约 1/3 可引起面肌,导致面部表情少等,该类型患儿多数可活到儿童期或少年期,个别可活到成年,多死于呼吸系统并发症。
-
少年型脊髓性肌萎缩多在青少年男性,早期可为肢体近端肌无力,下肢尤其是大腿及髋部肌无力和肌萎缩明显,表现为上楼梯及蹲起是困难,行走时呈现腹部前挺、走路摇摆、鸭步表现,后逐渐累及肩部及上肢肌群,出现上肢无力,抬臂困难,最后影响肢体远端肌肉。
-
成人型脊髓性肌萎缩发病年龄多为 17~30 岁,常隐匿起病,缓慢发展,早期可表现为肌肉痛性痉挛,后逐渐出现进行性肢体近端肌无力、肌萎缩和肌束震颤,逐渐影响跑步、上楼、行走、抬臂等。部分患者合并一些内分泌功能障碍,出现男性乳房女性化等。还有以手、足等远端肌群或腓骨肌、肩胛肌的起病的脊髓性肌萎缩亚型。
脊髓性肌萎缩会造成哪些严重后果?
脊髓性肌萎缩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严重时可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麻痹。
脊髓性肌萎缩需要与哪些情况鉴别?
脊髓性肌萎缩需要与其他引起肌萎缩、肌无力、肌张力降低的疾病相鉴别,尤其是先天性肌病、脊髓疾病、肌营养不良、代谢性肌病、多发性神经病等等。
-
病因
脊髓性肌萎缩的病因是什么?
该病属于遗传性疾病,但该病遗传方式较复杂,包括常染色体隐性/显性遗传及X连锁遗传,目前已发现一些致病基因,包括 SMN 基因等,但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诊断
脊髓性肌萎缩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对于任何存在不明原因肌无力或肌张力过低的婴儿,均应怀疑 SMA。临床医师根据发病年龄,出现肌无力和肌张力降低、反射减退或消失、肌束颤动等下运动神经元病症状和体征,结合辅助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明确诊断。
脊髓性肌萎缩的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为何要做这些检查?
-
血液学检测,包括血清肌酸激酶等,脊髓性肌萎缩患者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
-
肌肉影像学(包括 CT、超声或核磁),辅助诊断与鉴别肌肉疾患;
-
神经电生理:可与周围神经疾病及肌肉疾病相鉴别,还可反应脊髓性肌萎缩的严重程度及进展;
-
肌活检:可辅助诊断脊髓性肌萎缩,并与其他肌肉疾病相鉴别;
-
基因检测:有助于疾病确诊。
脊髓性肌萎缩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有什么注意事项?
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辅助诊断肌肉疾病、周围神经疾病等的重要方法。
检查前患者需明确有无心脏起搏器等病史,检查过程中需配合医师指令,无随意活动,部分检查时可能有轻微电流通过的感觉,检查后有轻微针刺样不适,大多休息后可缓解。
-
生活
脊髓性肌萎缩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脊髓性肌萎缩患者饮食上需注意保持健康规律饮食,保证蛋白质与维生素摄入。
脊髓性肌萎缩患者在生活上要注意什么?
该病首先会影响活动能力,轻度受损时可借助辅助工具尽量活动,避免摔倒,严重受损时患者不得不长期卧床,照料者需加强看护,注意避免褥疮、静脉血栓等。另外,该病可能累及呼吸肌,患者需尽量避免受凉感染等可能导致疾病加重的诱因。
脊髓性肌萎缩需要复查吗?怎么复查?
需要,至少每 6 个月进行一次临床评估,若肌无力严重者则间隔时间应更短。
预防
脊髓性肌萎缩可以预防吗?
该病属于遗传性疾病,若家族中有该病患者,妊娠期间进行产前诊断与遗传咨询有助于优生优育。
脊髓性肌萎缩患者怎么防止出现并发症?
该病可能累及呼吸肌,患者需尽量避免受凉感染等可能导致疾病加重的诱因,生活规律,保证营养。
参考资料· 王维治. 神经病学(第二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 Olaf A Bodamer, MD, PhD, FAAP, FACMG. 脊髓性肌萎缩. UpToDate 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spinal-muscular-atrophy. (Assessed on Feb 11, 2019.)- 就诊
发布时间 2019年05月24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0日
· 无有效疗法,需避免摔倒,褥疮等。
· 有家族史者,需产前诊断与遗传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