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肺气肿是什么病?
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下降,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疾病状态 [1]。
从本质上来讲,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仅仅是一个病理术语,表示解剖结构上肺气体交换面积(肺泡)的破坏。
肺气肿有哪几种类型?
根据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不同,可将肺气肿分为下列类型 [1]:
-
肺泡性肺气肿:也称阻塞性肺气肿,是发生在肺腺泡(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远端组织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一种肺气肿,根据病变发生的范围,分为小叶中心型、全小叶型、间隔旁型。
- 小叶中心型,是表现为肺腺泡中央呼吸性细支气管扩张的一种肺气肿。最常见,多见于中老年吸烟者或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者;
- 全小叶型,是表现为整个肺腺泡都扩张的一种肺气肿。常见于青壮年、先天性(血清 α1-抗胰蛋白酶)α1-AT 缺乏症患者;
- 间隔旁型,是表现为肺腺泡远端组织肺泡管和肺泡囊扩张的一种肺气肿。常见于青壮年,此类型多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间质性肺气肿:是由细支气管或肺泡间隔破裂,气体进入肺间质所致的一种肺气肿,多见于肋骨骨折、胸壁有穿透伤者。
-
其它类型肺气肿包括瘢痕旁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老年性肺气肿。
我们通常所提及的肺气肿是指阻塞性肺气肿,也是最常见的。
-
症状
肺气肿患者可有哪些常见表现?
肺气肿患者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取决于肺气肿的严重程度:
在早期时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的自觉症状,但随病情发展逐渐出现活动后气促,开始时患者会在做体力劳动、上楼、上坡或快步行走时感到气急;之后在平地活动也感气短;最后日常生活如说话、穿衣、洗澡甚至安静休息时也可感到气促 [2]。
此外,还可以出现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当呼吸功能极度减退时,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出现头痛、嗜睡甚至昏迷等危及生命。
肺气肿会造成哪些严重后果?
肺气肿可以出现以下严重并发症 [2]:
- 自发性气胸:当肺大泡破裂时,空气进入胸腔,患者可以突然感到胸痛、呼吸困难,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 呼吸衰竭:严重的肺功能受损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表现为发绀、明显气促、多汗、皮肤发红、血压升高等,影响神经系统时可以出现失眠、烦躁、头痛、白天嗜睡而夜间难以入睡等表现,进一步加重时甚至昏睡、昏迷。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长时间的肺气肿导致缺氧可以引起肺心病,患者可以表现为气促、心慌、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等不适,可以出现颈部静脉血管充盈、心跳加快、下肢水肿等表现。
病因
肺气肿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吸烟:吸烟是最重要的引起肺气肿的原因。随着吸烟时间的延长,香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会损伤肺,破坏肺泡的结构,诱发肺气肿形成 [2]。
-
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在工作环境中没有做好职业防护(如戴口罩等),长时间高浓度吸入一些粉尘、有害的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硫、氯气、臭氧等)等均可以导致肺气肿 [2]。
-
空气污染:人们如果经常待在灰尘多、粉尘多的地方,吸入这些有害物质,也可以导致肺气肿的发生。
-
感染:呼吸道如果反复受到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毒(如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尤其是在儿童时期,没有及时治疗,也可能诱发肺气肿 [2]。
-
遗传因素:肺气肿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遗传性血清 α1-抗胰蛋白酶(α1-AT)缺乏者肺气肿的发病率较一般人高 15 倍 [1]。如果家族中有多名成员患有肺气肿,那么自身一定要多加预防,特别是长期吸烟者更易患病。
-
其他因素: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哮喘、支气管扩张以及肺结核等疾病的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都可能出现肺气肿。还有免疫功能紊乱、年龄增大、曾行肺叶切除等其他因素均可以促进肺气肿的发生 [1]。
-
诊断
肺气肿诊断时需要做哪些检查?
当患者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气促等表现,身体上发现胸廓的前后径增大变成类似圆桶形状时就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
首先需要照个 X 线胸片或者胸部 CT,如果发现有肺容积增大、透亮度增高、肺外带纹理减少等改变时就要考虑肺气肿 [3]。
-
肺功能检查也非常重要,它是没有创伤的能准确评估肺功能状态的检查,只需要患者能配合吹气的动作就可以完成。如果肺功能检查发现阻塞性气流受限也提示肺气肿形成 [4]。
-
此外,视情况可能还需做血常规、血气分析、心电图等检查。
肺气肿容易和哪些疾病混淆?怎么区分?
肺气肿需要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和职业性肺病等相鉴别 [2,3]。上面这些疾病都可以出现气促、咳嗽、咳痰等症状,患者自身可能难以将它们跟单纯的肺气肿区别开来,此时应该到医院就诊寻求医生的帮助,完善胸片、肺功能等检查,以便规范治疗。而不是一味的自行服药治疗。
-
肺气肿:早期可无症状,典型表现是咳嗽、咳痰、气促等,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
-
慢性支气管炎:常表现为慢性的咳嗽、咳痰或喘息,每年发病时间持续 3 个月,连续 2 年以上。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由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共存所致,持续存在呼吸系统症状(慢性咳嗽、咳痰、气促或呼吸困难,严重时出现喘息和胸闷)和气流受限。
-
支气管哮喘:通常童年发病,夜间或清晨发作或恶化,典型表现为呼吸困难伴哮鸣音(音调高,像金属丝在空气中震颤的声音),喘息、胸闷、咳嗽等反复出现,有时只会出现咳嗽这一个症状。
-
支气管扩张:有大量脓痰,通常合并细菌感染。
-
肺结核:常有发热、乏力、盗汗及消瘦等症状,有结核接触史。
-
肺癌:多有长期吸烟史,表现为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胸痛和消瘦等症状。
-
职业性肺病:如尘肺,除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外,尘肺病人还常常感觉胸痛,多为隐痛,也可表现为胀痛或针刺样痛,多有粉尘接触史如石棉、二氧化硅等。
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同一种病吗?
肺气肿不等同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常表现为慢性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 3 月,连续 2 年以上,是肺气肿最常见的病因。肺气肿患者除了表现出咳嗽、咳痰等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外,还会出现气促、胸闷、发绀等缺氧症状,严重者出现「桶状胸」[1]。
肺气肿也不等同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呼吸系统症状(慢性咳嗽、咳痰、气促或呼吸困难,严重时出现喘息和胸闷)和气流受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气肿病理改变,但肺气肿的患者要同时伴有持续的气流受限才能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
-
治疗
肺气肿应该去哪个科室就诊?
呼吸科。
肺气肿应该怎么治疗?
对于没有任何症状且肺功能正常的肺气肿通常不需要治疗;对于有咳嗽、咳痰、气促等表现的肺气肿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常用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通过支气管扩张药、糖皮质激素药等帮助改善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症状)、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切除病变肺组织,维持正常肺组织的功能来改善症状)、氧疗(改善因呼吸困难引发的缺氧)等。
肺气肿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
适当地应用舒张支气管的药物,通常是吸入药物 [2]。常用药物如下:
- 沙丁胺醇气雾剂:适用于病情稳定,或者上一年病情恶化只有 1 次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烦躁不安、肌肉震颤等不良反应。
- 异丙托溴铵气雾剂:适用于病情稳定,或者上一年病情恶化只有 1 次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口干等不良反应。
- 氨茶碱缓释片:适用于出现喘息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失眠、易激动等不良反应。
-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上一年病情恶化 ≥ 2 次的患者 [2]。常用药物如下。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可能会出现皮疹、念珠菌感染等不良反应。
-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可能会出现头痛、念珠菌感染等不良反应。
-
如果合并有呼吸道感染时,可根据病原菌或经验应用抗生素 [2]。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避免加重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药物治疗有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但不一定会发生,患者无需过度紧张,与医生充分沟通合适的治疗方案即可。
肺气肿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吗?
对于有巨大的肺大疱的患者可以根据情况选择行外科手术或支气管镜下的介入治疗 [2]。比如通过微创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病变的肺组织,解除对正常肺组织的压迫,改善肺功能,减轻患者的呼吸道症状 [5]。
肺气肿可以进行氧疗吗?
在缺氧严重时,可进行氧疗,常用方法为单侧或双侧鼻导管低流量(1~2 L/min)吸氧,对于有二氧化碳潴留者,每天氧疗 12~15 小时 [4]。
肺气肿能根治吗?
肺气肿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有部分患者需要终身用药,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切忌盲目相信一些「广告药、邮购药」和所谓的祖传秘方等。迄今为止,尚无根治肺气肿的办法,任何宣称能「根治」肺气肿的药物都是骗人的。
肺气肿需要住院吗?
轻症的肺气肿患者可门诊治疗。但当肺气肿患者近期内出现咳嗽、咳痰、发热和(或)气促等症状加重而门诊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肺气肿的并发症如气胸、呼吸衰竭、肺心病等时则需要住院治疗。
-
生活
肺气肿患者平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
平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加强营养(保证每天摄入一手捧的新鲜水果,每天 300 mL 以上的液态奶,每周蛋类 6~7 个),多饮水(每天达到 1500~2000 mL),注意排痰 [3,4]。
-
戒烟,尽量脱离污染的工作环境及生活环境,避免粉尘及其他有害化学物质等的吸入刺激呼吸道 [2]。
-
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选择合适自身的康复运动,如缩唇呼吸(用鼻缓慢吸气,然后做吹口哨的动作,缓慢呼气 4~6 秒,同时收缩腹部)[4]、太极拳、登楼、踏车等。
肺气肿的患者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肺气肿是一种慢性病,除了药物治疗外,在生活上还需注意以下方面:
-
要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 房间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室温宜在 18~20 ℃,湿度在 50%~60% 为宜 [4];
- 房间里需经常通风透气,每日至少 30 分钟以上 [6];
- 尽量脱离污染的工作环境及生活环境,避免有害及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刺激,如打扫卫生时采用湿毛巾或在患者不在时打扫,以免尘土飞扬;
- 厨房内需最好安装功率大的油烟机。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首先是戒烟;
- 加强营养,合理膳食,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证每天摄入一手捧的新鲜水果,每天 300 mL 以上的液态奶,每周蛋类 6~7 个 [7]。
- 多饮水,每日饮水 1500~2000 mL ,保持呼吸道湿润,有利于痰液排出 [4];
- 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如练深呼吸、练气功、打太极拳、慢跑、散步等;
- 避免到人流拥挤的公共场所,尤其是流感流行时;
-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掌握正确的排痰方法 [4]:
- 平时要注意多饮水,每天达到 1500~2000 mL。
- 有效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需要保持坐姿,先做腹式呼吸(吸气时肚子鼓起)5~6 次,然后深吸气屏住 3~5 秒,继而缩唇成吹口哨样,缓慢呼气 4~6 秒,再深吸一口气屏住 3~5 秒,身体前倾,收缩腹肌,并进行 2~3 次短促有力的咳嗽。
- 背部叩击:尤其是长期卧床、痰液黏稠的患者,需经常翻身、叩背,以利于痰液排出。叩击要点如下:在饭后 2 小时或饭前 30 分钟完成;每次5~15 分钟;叩击力度大小以病人不感到疼痛为准;叩击时避开肩胛骨、脊椎等部位;患者侧卧或坐着,家人叩击患者背部时,手指弯曲并拢成空杯状,自下向上、由外向内叩击。
- 气道湿化:在家中可以简单采用保温杯中盛半杯开水,吸入蒸气的方法来湿润呼吸道促痰液排出。
-
合理用药:
- 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期使用的药物需坚持使用,切忌发病时使用,缓解后就自行停用。
- 对于严重的生活不能自理的肺气肿患者家中需人护理,以免意外发生。
- 每年秋冬季节可至当地的卫生服务中心注射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以减少流感及肺炎的发病几率 [2]。
肺气肿需要复查吗?怎么复查?
对于病情稳定的肺气肿患者建议每 3~6 月左右至医院复查一次。对于病情不稳定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增加复查的频率。复查时应至少完善 X 线胸片和肺功能检查,必要时需进一步查血常规、血气分析、心电图等。
-
预防
肺气肿可以预防吗?怎么预防?
肺气肿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
-
戒烟是最重要的措施,它的发病主要是和香烟烟雾以及其他的一些有害气体、颗粒的吸入有关 [2]。
-
避免待在有空气污染的环境中,避免吸入粉尘、有害气体及化学物质等,做好职业防护,必要时佩戴口罩 [2]。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建议每天主动运动 6000 步 [7]。
-
预防反复发生的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儿童时期,一旦发生,需及时治疗 [2]。
-
肺部有基础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时需积极治疗。
肺气肿的患者怎么防止出现并发症?
肺气肿的患者发病时间长、治疗不规范时可出现气胸、呼吸衰竭、肺心病等并发症 [2]。在疾病的任何阶段,戒烟都能有助于防止肺气肿的发展 [2]。故对于长期吸烟、人,应及早戒烟。
一旦出现肺气肿的相关症状如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等,应及时至呼吸科专科门诊就诊。对于已诊断肺气肿的患者,应听从医生的建议,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坚持规范的治疗。
参考资料监制:刘恩茂
[1] 步宏, 李一雷. 病理学[M]. 第 9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葛均波, 徐永健, 王辰. 内科学[M]. 第 9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3] 钟南山, 刘又宁. 呼吸病学[M]. 第 2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4] 尤黎明, 吴瑛. 内科护理学[M]. 第 6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5] Kolodii M, Azzam S, Peer M. Thoracoscopic giant lung bullaectomy: our initial experience[J]. J Cardiothorac Surg, 2022, 17(1): 37.
[6] 李小寒, 尚少梅. 基础护理学[M]. 第 6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7]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OL].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05-02).[2022-05-16]. http://dg.cnsoc.org/article/04/RMAbPdrjQ6CGWTwmo62hQg.html.-
- 就诊
发布时间 2018年10月01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3日
· 慢性支气管炎是最常见的病因。
· 戒烟、注射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可减少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