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冷汗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冷汗
    就诊科室:普通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 紧张、焦虑、恐惧是导致冷汗的常见原因。
    · 长期出现不明原因的冷汗,需要及时就医。
    · 日常应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熬夜、劳累等。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更多
  • 症状表现

    冷汗是什么?

    冷汗是指由于生理性应激或者病理性因素引起的手掌、足底、颜面甚至全身等部位出汗。由紧张、激动、焦虑、等生理性因素所致的冷汗可通过心态调整而缓解。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冷汗,可能与疾病(如低血糖、嗜铬细胞瘤、急性心肌梗死、低血容量休克等)有关,需及时到医院寻找病因并积极进行治疗 [1-3]。

  • 缓解方式

    冷汗应该如何缓解?

    • 由紧张、激动、焦虑等引起的出冷汗患者,可积极调整心态,保持心情平和,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 患有焦虑障碍、抑郁症等疾病的人群应及时进行心理治疗,严重者可遵医嘱服用药物(如抗焦虑药物帕罗西汀等)进行缓解。
    • 容易有低血糖的患者,可随身携带一些糖果、甜点,症状出现时立即进食,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效果。
    • 出冷汗时,建议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同时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良刺激。若出现呼吸困难,需及时吸氧。
    • 怀疑由药物引起的冷汗,建议及时与医生沟通并确定是否需要更换药物。
    • 若出现休克、中毒等危及症状,应立即拨打 120 并前往医院就诊。

    冷汗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 坚持锻炼身体,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
    • 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正确应对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避免长期焦虑。
    • 爱出汗的人群,平时可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鞋袜,衣物潮湿后及时更换,以免着凉。
    • 定期体检,一旦发现问题应尽早进行治疗。

    image

  • 就诊判断

    冷汗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

    出冷汗并伴有以下表现时,可能有生命危险,需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 伴有休克的表现,如意识改变、心率增快、脉搏细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
    • 多次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甚至自觉有濒死感,需要立即就医。
    • 出现瞳孔缩小、肌肉震颤及昏迷等中毒症状。

    出冷汗并伴有以下表现时,可能有一些潜在疾病,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 经常出现乏力、饥饿、头晕、肢体颤抖等低血糖症状时。
    • 经常伴有恐惧、紧张等强烈的心理活动。
    • 反复出现不明原因的冷汗时。

    冷汗应该到哪个科室就诊?

    怀疑有内分泌、风湿、心脏等内科疾病时,建议到内科就诊。

    出现休克、中毒等紧急情况时,可到急诊科就诊。

  • 潜在疾病

    冷汗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 生理性因素:机体在过度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的支配下,可以出现一系列的应激反应。会导致大脑兴奋,从而出现冷汗。
    • 疼痛因素:创伤、手术、分娩等引起的疼痛,都可能会导致冷汗的出现。
    • 疾病因素:甲状腺疾病、低血糖症、风湿病、结核病、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脑供血不足、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常会伴有出冷汗的症状 [1,2,5]。
    • 药物因素:激素类药物,如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等;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曲松、头孢他定等 [3,4]。
    • 环境因素:另外,所处环境中的湿度过高且衣物较多时,可导致汗液不易蒸发,可能会导致机体分泌大量冷汗。
    参考资料
    监制:刘恩茂
    [1] 朱利君. 限制性补液在急诊创伤性休克中的应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2):159-161.
    [2] 魏萍,陈志斌,王春娥. 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对 AECOPD 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J]. 中外医疗,2018,37(28):13-15.
    [3] 陈燕芝.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护理新进展[J]. 中外医学研究,2017,15(09):154-155.
    [4] 范宝川. 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与合理用药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9):140-141.
    [5]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 内科学[M]. 第 9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