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表现
脾大是指什么?
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人体的左上腹。健康的脾重约 150~200 克,呈暗红色,质韧。正常情况下体表基本摸不到脾脏,但如果机体处于仰卧位或右侧卧位能触摸到脾脏,就可提示脾肿大,通常通过 B 超可明确脾脏大小。
脾脏肿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某种疾病所造成。许多疾病可以导致脾脏肿大。为了查明原因,医生必须考虑一系列疾病,从慢性感染到血液恶性肿瘤。
通常脾大分为三种程度:
- 轻度肿大:脾缘不超过肋下 2 cm;
- 中度肿大:脾缘超过肋下 2 cm,在脐水平线以上;
- 高度肿大(巨脾):脾缘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
就诊判断
脾大出现后何时就诊?
引起脾大的原因很多,如肝硬化、疟疾后遗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溶血性黄疸、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良恶性疾病均可引起。
出现脾大时要结合患者的其他症状来寻找原发病。脾肿大若出现下述比较严重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住院治疗:
-
导致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
-
严重的溶血性贫血、出血、感染等;
-
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脉压变小;
-
尿量少或无尿;
-
神情淡漠、感觉迟钝、四肢冰冷、烦躁等表现。
-
潜在疾病
脾大可能存在哪些病因?
-
感染性脾肿大:
- 病毒性肝炎、败血症等所致的急性感染脾肿大:一般程度较轻、质地较软,随着感染被控制,脾也逐渐缩小。
- 脾脓肿:为腹腔化脓性感染、脓血症、伤寒等的少见并发症,有畏寒发热、腹肌紧张、脾大触痛及波动感,白细胞升高。
-
充血性脾肿大:由门脉高压引起,见于各种肝硬化,以及门静脉、脾静脉炎或血栓形成,晚期多有脾功能亢进等。
-
血液病性脾肿大:
-
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慢性溶血性贫血,多有较明显的脾肿大。
-
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不明,好发于青年女性,以皮肤粘膜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骨髓内巨核细胞增多、血小板形成不良为特征,常伴轻度脾肿大。
-
-
网状内皮细胞病性脾肿大:临床上不多见,如嗜酸性肉芽肿、恶性组织细胞瘤等。
-
肿瘤性脾肿大:包括原发性脾肿瘤和脾囊肿。
-
脾大
就诊科室:普外科
发布时间 2019年01月24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1日
· 一旦出现,应积极就医,寻找病因。
· 可由感染、肿瘤等多种疾病引起。
· 注意休息,适度锻炼,增强体质。
· 可由感染、肿瘤等多种疾病引起。
· 注意休息,适度锻炼,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