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
低温烫伤是指什么?
低温烫伤一般指长时间接触低热(范围在 42~70℃) 热源导致的皮肤损伤。
病情的严重程度跟热源的温度、作用时间、烫伤的面积等有关系,温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烫伤的面积越大,病情就越严重。
低温烫伤看什么科?
英文名称:Subambient temperature burn
别名:低温烧伤、低热烧伤、火激性红斑
就诊科室:外科、烧伤科、皮肤科
低温烫伤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身体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热源,比如冬天取暖使用的暖风机、热水袋、电热毯等。
低温烫伤常见于哪些人群?
婴幼儿、老人、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群,以及感觉不灵敏的人群。
低温烫伤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 肤色改变:热源的温度不高、接触时间不长时,接触热源的皮肤表现为发红,形成一过性网状红色斑块样的改变,称「火激性红斑」。
- 水疱:热源的温度较高或者接触时间比较长时,皮肤上会出现圆形或者椭圆形的水疱,大小不等;水疱周围的皮肤颜色发白或发红。
- 疼痛:大多数情况烫伤的皮肤及水疱周围有明显的疼痛感觉,一般表现为烧灼一样的疼痛感,也可能出现感觉减退甚至没有感觉。
低温烫伤造成的水疱怎么处理?
当烫伤出现的水疱已经破裂时,一般会清除水疱;如果水疱尚未破裂,处理意见尚不统一,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不能自行使用针头或锐器刺破或抽吸疱液,应该前往医院,由专业医师给予适当的处理。
低温烫伤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
- 影响美观:烫伤部位在面颈部、小腿、胳膊等暴露部位时,愈合后的色素沉着、疤痕等会影响到美观。
- 影响身体活动:当烫伤比较深,面积比较大,且位于关节部位时,愈合后产生的疤痕可能会影响到关节的活动,如手腕、肩肘等处的烫伤。伤后的功能锻炼能一定程度上能减轻这种不利影响。
- 带来心理负担:位于暴露部位,尤其是面颈部的烫伤,愈合后产生的色素及疤痕会导致自卑消极的情绪反应,进而影响到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
低温烫伤如何进行诊断?
同时符合以下情况,即可诊断为低温烫伤:
- 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低热范围在 42~70℃)所引起的烫伤,如暖手宝、电热毯、暖水袋等;
- 皮肤上出现水疱,水疱周围的皮肤发白或者发红。
低温烫伤如何处理?
根据烫伤的严重程度,处理方法会有所不同。
烫伤程度的精确判断较为专业,有时候需要借助特殊的仪器才能准确判定。针对低温烫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初步做判断,以便居家快速应对:
- 轻度烫伤一般皮损比较表浅,不起水疱,皮肤发红,一般会引起疼痛,按压皮肤会发白。
- 程度比较深的烫伤一般会有水疱,严重时皮肤干硬,甚至出现焦痂。
对于轻度烫伤:
可以在家先做以下应急处理:
- 首先应移除热源,或将身体移开热源;
- 其次去除表面的衣物、饰物等,脱衣、摘除饰物时需注意尽量避免碰触、摩擦创面;
- 然后使用流动的凉水(自来水即可)冲洗创面降温,冲洗时间一般不超过 5 分钟。
- 如果疼痛剧烈,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药物止痛。
然后及时就医,遵医嘱正确处理水疱以及合理使用敷料、保湿产品(如纯凡士林)、止痒和或抗菌药物。
深 Ⅱ 度以上烧伤需要涂抹外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浅 Ⅱ 度以下的轻度烫伤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药物,创面使用保湿产品涂抹即可。
对于中 - 重度烫伤:
需要及时送往医院,由专门的外科、烧伤科医生处理,尽量减少耽误就诊的时间。送往医院之前以及途中,需注意以下:
- 如果衣物、饰物去除困难,勿强行拖拽衣物、摘除饰物,可连同衣物、饰物一起送医;
- 创面上的水疱、焦痂等勿自行揭除或剪除;
- 创面较大时使用干净的纱布或布巾覆盖即可,勿自行使用酒精、碘酒等消毒液冲洗或消毒;
- 注意保暖。
注:烫伤程度和处理方案的评估比较专业,不建议完全依靠个人感觉自行判断,此处不展开介绍。如需初步了解,可以点击这里查看「健康百科-烫伤」词条;如发生烫伤,请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
低温烫伤能自愈吗?一般要多久才能好?会留疤吗?
程度非常轻微的烫伤有可能自愈;但由于普通人一般难以精确判断烫伤程度,所以即使自我感觉不严重,也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评估,看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
至于低温烫伤的愈合时间以及是否会留疤,与烫伤的面积及深度有关,其中烫伤深度是主要影响因素:
- 面积比较小、比较表浅(损伤在表皮层以内)的烫伤,一般 1 周左右就能愈合,愈合后无疤痕遗留,或仅有色素沉着。
- 烫伤较深(损伤已达真皮层),需要经过换药或者手术才能愈合的情况,一般需要 3~9 周时间。愈合后烫伤部位的皮肤可能会留下疤痕。当疤痕位于关节部位时,会对关节的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
低温烫伤如何进行预防?
- 选购正规取暖设备,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掌握正确操作,规避劣质产品或不当使用带来的风险。
- 避免取暖设备直接且长时间接触皮肤,切勿在睡觉或意识不清的情况下使用取暖设备。因为低温烫伤的严重程度与热源的温度高低及接触皮肤的时间均有关系。皮肤表面温度保持 44℃ 6 小时可导致皮肤的不可逆变化;49℃ 热源持续接触皮肤 3 分钟可致表皮损害,超过 9 分钟可导致表皮坏死。
- 对于知觉不灵敏的人群如瘫痪病人、不能表达的婴儿,应尽量避免使用直接接触皮肤的取暖设备。如果必须使用,应该定时注意皮肤情况,避免低温烫伤。
- 定期检查取暖设备,确认设备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参考资料· 时婕,戚伟伟,徐庆连等.合肥地区 351 例低温烫伤病因学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 24(6): 665-667.
· 袁琰琴,李金清. 烧伤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心理干预[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 20(5): 671-672.
· 地里夏提,努尔兰. 手术治疗低温烫伤 20 例报道[J]. 中国医药指南,2011, 9(12): 105-106.
· 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 外科学[M]. 第 9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 孙有志. 低温烫伤的特点及治疗[J]. 中国民康医学,2013, 25(4): 7-8.
· 吴孟超,吴在德. 黄家驷外科学[M]. 第 7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0.
· 赵辨.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 第 2 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就诊
· 轻症者外敷药物治疗,重者需住院。
· 烫伤后应及时皮肤降温减少组织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