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
感染后咳嗽是什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指由病毒、细菌等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鼻、咽、喉部的急性炎症。常见表现有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咽喉痛、发烧等。
感染后咳嗽指的是呼吸道感染的急性症状消失后,仍存在迁延不愈的咳嗽症状,通常发生于呼吸道感染后的 3~8 周[1]。
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可伴少量白色痰液。接触冷空气、花粉或运动后可诱发或加重咳嗽症状。
多数患者可自愈,但也有患者咳嗽持续 8 周以上[1]。
感染后咳嗽常见吗?
常见。曾有研究显示在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中,感染后咳嗽的发生率约为 11 % ~ 25 %,即每 100 个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中就有 11 到 25 个存在感染后咳嗽[2]。
感染后咳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感染后咳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道感染了病毒,能够引起感染后咳嗽的病原种类繁多,主要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百日咳杆菌、卡他莫拉菌等也与之相关,感染这些病原后易出现长期反复(超过 4 周)的咳嗽症状[2]。
感染病原体后,咳嗽可能由以下机制导致[2]:
- 气道结构损伤,感觉神经暴露,致使炎症反应持续和过度刺激;
- 病毒感染后导致气道高反应性。
感染后咳嗽还与胃食管返流病有一定的关系,咳嗽或其他因素引起腹压增高时,反流症状加重,咳嗽的症状也随之诱发或加重[2]。
感染后咳嗽常见人群有哪些?
各年龄段的人均可发生。
既往有感染后咳嗽病史和咳嗽敏感性增加(咳嗽相关神经兴奋性的阈值下降,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更容易发生咳嗽)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后咳嗽[3]。
感染后咳嗽主要表现有哪些?
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症状(比如发热、咽痛、鼻塞流涕、头痛、乏力、肌痛等)消失后,咳嗽仍迁延不愈,刺激性干咳或伴有少许白色黏痰,多数患者反复 3~8 周后自行缓解[1]。
感染后咳嗽如何诊断?
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特征和诊断线索有以下几条[1,2]:
- 近期有明确的呼吸道感染病史;
- 咳嗽时间长,儿童 4~8 周,成人 3~8 周,呈刺激性干咳或伴有少许白色黏痰;
- 肺部听诊无异常或仅呼吸音粗糙;
- 胸部 X 线片检查无异常或仅显示双肺纹理增多;
- 肺通气功能正常,或呈现一过性气道高反应;
- 咳嗽通常有自限性,如果咳嗽时间超过 8 周,应考虑其他诊断;
-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
感染后咳嗽如何治疗?
- 感染后咳嗽常为自限性,多能自行缓解。
- 咳嗽时可以给予少量多次喝水、摄入温热的流质(如茶、鸡汤)、蜂蜜(大于 1 岁者)或者止咳硬糖来减轻咳嗽。
- 通常无需用抗生素药物,但对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及百日咳等疾病,咳嗽迁延不愈时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盐酸克林霉素胶囊)[1]。
- 对于咳嗽症状明显影响生活或睡眠的患者,成人可酌情短期应用镇咳药(比如右美沙芬,但可能引起头晕、嗜睡、精神错乱、胃肠功能紊乱等副作用),儿童可尝试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或低剂量吸入性皮质类固醇(如布地奈德)[2]。
- 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抗组胺药加减充血剂,吸入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等药物的使用,目前存在争议,不同的研究,结果不同,所以各指南的推荐也有所不同。如患者症状较严重,可在临床医生指导下酌情使用,以尝试减轻症状,提高舒适度[2]。
感染后咳嗽预后怎么样?
如果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考虑感染后咳嗽的话,一般预后佳,多能自行缓解。
感染后咳嗽在生活上要注意什么?
- 用药一要遵医嘱,不可漏服或少服,以免降低疗效或因此产生耐药性;
- 外出时做好保暖工作,佩戴口罩,以免因冷空气刺激加重症状;
- 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如尘螨、花粉等,防止加重咳嗽;
- 日常多喝水,既能促进新陈代谢,又能缓解咳嗽、咽痛等症状。
感染后咳嗽如何预防?
- 平时注意饮食均衡、适当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勤洗手。
- 疾病高发期避免到人多密集处,去的话尽量戴口罩。
- 家里有人感冒生病时,尽量避免亲密接触,常开窗通风。
-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 此外,环境烟草烟雾暴露会增加呼吸道感染,从而增加慢性咳嗽的风险。应建议吸烟的家属(或患者本人)戒烟,避免孩子接触二手烟、三手烟。
以上这些措施可以减少感染疾病的机会,从而减少感染后咳嗽的发生。
参考资料监制:刘恩茂,张欣雨
[1] 胡诣璋,赵俊,崔瑷. 感染后咳嗽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6,14(01): 11-16.
[2] 刘环. 感染后咳嗽病因诊断与治疗体会[J].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6(01): 1-2.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2,45(01): 13-46.- 就诊
发布时间 2020年12月08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4日
· 一般不需要治疗,或者对症缓解症状。
· 高危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可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