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寄生虫病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寄生虫病
    就诊科室:感染科 传染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耿伟

    耿伟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20年12月2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4日

    · 感染寄生虫引起的一类疾病,需尽早治疗。
    · 寄生虫类型不同,驱虫治疗方案也不同。
    · 改善生活环境、注意个人卫生可预防该病。
    内容
    就诊
    更多
  • 内容

    寄生虫病应该看哪个科?

    英文名称:parasitic disease。

    别名:寄生虫感染。

    就诊科室:传染科、感染科 传染科、儿科、消化内科、普通内科、普外科等。## 寄生虫病是一种什么病?
    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一大类疾病,称为寄生虫病,可在人群、动物群体或人和动物之间传播,其流行具有地理分布的区城性、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畜共患病的自然疫源性等特点。

    寄生虫病分布广泛,遍及全球,尤其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寄生虫病的病因是什么?

    主要由侵入机体的寄生虫及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致病物质致病,症状和严重程度取决于侵入体内的虫体数量和毒力以及人自身免疫力。

    抵抗力越强的人(或动物),感染后发病的机会就越少,病情常较轻。

    具体对机体的伤害主要包括掠夺机体营养,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存造成的机体损伤和破坏,以及寄生虫的排泄物、分泌物、脱落物和死亡虫体对宿主的毒性作用,或引起免疫系统损害。

    寄生虫病常见于哪些人群?

    寄生虫病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越贫穷的地区越容易发生,主要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常发病于接触疫源机会多的劳动人民及免疫力低下的儿童。

    寄生虫病患者的症状和表现有哪些?

    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因寄生虫和侵入部位的不同而区别较大,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寄生虫病感染的主要表现。

    1. 绦虫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为阵发性腹痛、厌食、营养差、体重下降、贫血,精神不振等,如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可导致脑囊虫病诱发癫痫。
    2. 蛲虫感染:大部分感染者可无明显症状,比较常见的症状是肛门瘙痒,蛲虫感染也是儿童阑尾炎的诱因之一。
    3. 蛔虫感染:全球内都很常见,可导致儿童缺乏蛋白质、卡路里和生长所需的维生素,大部分感染个体无明显症状,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肺炎,腹痛,肠道及胰胆管的梗阻。
    4. 钩虫感染:可出现腹泻、腹部疼痛、或者恶心想吐,部分患者有贫血表现。

    寄生虫病怎么诊断?

    1. 病原学检查:在体液或分泌物中可寻找虫体,如粪便涂片、末梢血液涂片以及其他的活体组织检查或穿刺检查。
    2. 免疫学检查:常用的方法有皮内试验和血清免疫试验。皮内试验可作为临床筛查或流行学调查,血清免疫学试验有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间接荧光抗体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三种,这些方法主要用于检测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3. 分子生物学检查:如 DNA 探针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寄生虫的 DNA 以确诊寄生虫病。
    4.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CT 检查、磁共振检查等。

    寄生虫病怎么治疗?

    1. 药物治疗:以消灭和清除寄生虫为主,采用有效的驱虫药物进行治疗,可根据寄生虫种类的不同选用和配伍合适的治疗方案。
    2. 其他疗法:在感染较重而机体状态较差时,可给予支持疗法,如营养支持、呼吸功能支持等,当有局部严重感染或其他外科并发症时应及时进行手术。
    3. 根据不同寄生虫,可针对性的预防再次感染,如清洁衣服和被褥,改善水源及居住环境,清洁个人卫生。

    image

    寄生虫病的预后怎么样?

    早发现早治疗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前提。

    如果宿主经治疗后能将寄生虫清除,并具有抵御再感染的能力,则预后良好。

    如果宿主不能有效控制寄生虫,寄生虫在体内发育甚至大量繁殖,导致明显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寄生虫病怎么预防?

    近年来虽然经济条件不断改善,但随着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致使有些寄生虫病发病率有回升趋势,在生活中值得重视。寄生虫病防治原则主要是控制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1. 控制传染源:在流行区普查、普治病人和带虫者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在非流行区,监测和控制来自流行区的流动人口。
    2. 切断传播途径:饮用清洁的水源,改善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注意居住环境和个人卫生,控制和杀灭媒介动物和中间宿主是切断寄生虫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
    3. 保护易感人群: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必要时可采取预防性服药和在皮肤涂抹驱避剂等措施。
    参考资料
    · 李伊婷,任光辉,梁幼生, 等. 非洲主要寄生虫病的疾病负担与防控挑战[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8, 30(02): 226-231.
    · 诸欣平,苏川. 人体寄生虫学[M]. 第 9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 就诊
内容
就诊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