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
尾骨疼痛的定义是什么?
尾部疼痛是一种症状,主要指骶骨下部、尾骨及周围部位的疼痛不适,有时可向臀部及腰骶部放射。通常在起坐时更明显,女性较为多见,可急性发病,也可能长时间存在,严重者影响病人的日常活动和精神情绪。
尾骨疼痛应该看什么科?
英文名称:Coccydynia, Tailbone Pain.
别名:骶尾部疼痛、尾痛症等。
就诊科室:骨科、疼痛科、急诊科、妇科、肛肠外科。
尾骨疼痛的病因是什么?
成年后的骶椎和最后一节腰椎通过椎间盘相连接,骶椎和尾骨直接形成骶尾关节,没有椎间盘结构,尾骨之间通过纤维软骨连接,因此骶尾骨之间的连接比较薄弱。
日常生活中容易受到损伤,出现骶尾部的关节错位和尾骨脱位,甚至尾骨骨折,从而导致尾骨疼痛。
一些盆腔炎症,肛周感染的侵袭,尾骨自身骨髓炎,骶尾部肿瘤等也可引起本病。
尾骨疼痛常见于哪些人群?
以中老年人群居多,男女均可发病,由于女性的尾骨是伸入到产道的,因此产后女性更容易发生尾骨疼痛,另外长期保持不良坐姿、久坐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
尾骨疼痛有什么表现?
如果是短时间内急性发病,主要表现是尾骨部出现持续性隐痛、钝痛或者烧灼痛,有时可向周围扩散。
慢性尾骨疼痛可表现为自发的持续性疼痛,也可在某些动作诱发下出现,一般起身行走、用力咳嗽、排便以及尾骨尖端受到挤压时可诱发或加重,平躺休息时可减轻。
部分患者可能有异样感,如肛门内有顶压感,异物存在感或者里急后重感。
尾骨疼痛怎么诊断?
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患者尾骨关节处常有压痛,影响平坐,肛门检查尾骨可有晃动感,晃动时可加剧或诱发疼痛。影像学检查可发现有无骨折、脱位。
尾骨痛需要与肛周脓肿、带状疱疹性神经痛、骶尾部肿瘤转移相互鉴别。
尾骨疼痛如何治疗?
- 日常行为:急性期需要卧床休息,减少行走,避免久坐,减少臀部承重等刺激因素。
- 一般治疗:红外线、冲击波等局部理疗,温水坐浴,目的为促进加快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和水肿。
- 口服止痛抗炎药物,如布洛芬等;也可酌情使用神经病理性疼痛指南药物,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度洛西汀等。
- 经上述治疗不能缓解者可行痛点阻滞或硬膜外腔注射治疗,长期保守治疗不能有效缓解的还可行尾骨切除术。
尾骨疼痛能治愈吗?
预后一般良好,微创治疗配合保守治疗可明显缓解疼痛症状,但一些患者可能会反复发作,很难治愈,或者需要长期治疗。
尾骨疼痛如何预防?
改变日常的不良坐姿,避免久坐,尽量减少臀部承重和尾骨压力。日常还要避免外伤导致的骶尾部损伤,比如运动时跌倒、臀部着地等。
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中国疼痛病诊疗规范[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 刘延青, 崔健君. 实用疼痛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M]. 第 4 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 就诊
发布时间 2021年02月0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5日
· 可通过各种手段缓解疼痛,必要时手术治疗。
· 不要久坐,应保持良好坐姿,避免骶尾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