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颈源性头痛是什么病?
颈源性头痛,又称颈性头痛、颈性偏头痛、颈源性综合征、枕大神经痛、枕部头痛、第三枕神经痛及脊柱源性头痛、紧张型头痛,是由颈椎(包括组成颈椎的骨头、椎间盘和/或软组织)疾患导致的头痛。
颈源性头痛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颈枕部的钝性胀痛或牵涉样疼痛,以单侧多见。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微创介入等综合治疗进行有效控制。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久坐、长时间低头工作、头顶重物等,可以有效控制疼痛发作 [1,2]。
颈源性头痛常见吗?
相对常见。
严重的头痛患者中,约有 17.5% 为颈源性头痛,也就是说,5 个严重头痛的患者中就有 1 个是颈源性头痛。近年来,随着工作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应用的普及,颈源性头痛在学生、白领、「低头族」等年轻人群中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3,4]。
症状
颈源性头痛有哪些典型症状?
颈源性头痛的主要症状便是头部疼痛,且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 疼痛部位:多以慢性、单侧为主,疼痛首先发生于颈项部,随后扩散至病变侧的额、颞及眶部,以颞部(即太阳穴附近)为多见。
- 疼痛性质:为钝性胀痛或牵拉样痛。
- 疼痛规律:间歇性发作,每次持续数小时至数日,颈部活动或劳累及处于不良姿势时可加重。
- 伴随症状:颈部僵硬,主动和被动活动受限,可伴有同侧肩部及上肢痛;大多数患者伴有恶心、头晕、耳鸣等 [2]。
颈源性头痛体格检查有什么异常?
常有以下异常 [1]:
-
颈椎活动受限:如不能正常旋转、前屈、后仰。
压顶试验阳性:患者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检查者用手掌在其头顶加压(如图示),此时,患者出现颈痛并向患肢放射。
图 压顶试验<.center> - 头痛侧的上颈段和枕部(即后脑勺)压痛阳性,头面部通常无压痛点。
颈源性头痛与紧张性头痛、偏头痛、丛集性头痛有什么区别?
颈源性头痛发生前,一般存在颈部不适的病史,属于继发性头痛。而紧张性头痛、偏头痛、丛集性头痛属于原发性头痛,且这三者的临床特点也有所区别 [5]:
-
紧张型头痛又称肌收缩性头痛,主要是双侧疼痛,疼痛具有压迫感、紧缩感,疼痛常突然发生,可持续数十分钟到数日。活动后不加重,无恶心、呕吐。
-
偏头痛多为单侧阵发性疼痛,呈搏动性(即疼痛如同脉搏跳动一样),活动(如爬楼梯)后加重,常伴有恶心、呕吐或畏光、畏声;可有先兆症状,例如同侧视觉症状 (闪光、暗点、线条或目盲) 或感觉症状(麻木),头痛常发生在先兆期或之后 60 分钟内,持续时间在 5 分钟及以上;麦角胺和曲坦类药物可能对其有效。
-
丛集性头痛多为单侧疼痛,疼痛级别达到重至极重度,呈密集性,剧烈且无先兆,头痛发作迅速可突然停止。多见于眼眶周围或太阳穴附近,发作具有时间规律性,可伴有结膜充血、鼻塞、流涕、眼睑水肿。
病因
引起颈源性头痛的原因有哪些?
颈源性头痛的病因复杂,目前没有明确的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以下原因可能导致颈源性头痛 [3]:
-
颈椎无菌性炎症:颈椎的炎性疾病如风湿、椎间盘炎可导致头痛;
-
机械刺激:由于外力作用或长期姿势不良,破坏了颈椎自身结构的生物力学平衡,造成颈椎曲度异常、颈椎关节早期失稳,或者由于长期慢性劳损、陈旧性外伤等,引起椎间盘变性、椎体退行性病变、椎体脱位、钩椎关节紊乱、骨赘形成、甚至椎间孔狭窄等颈椎病变,可造成机械刺激,压迫颈神经或交感神经,从而导致头痛。
-
肌肉痉挛:长期不良姿势会导致肌肉持续收缩,使肌肉供血减少,继而引发肌痉挛,并使韧带、肌筋膜等极易发生损伤,这是青少年颈源性头痛的常见原因。
颈源性头痛常见于哪些人群?
曾有颈部外伤史、曾患颈部风湿以及椎间盘炎患者容易出现颈源性头痛。
但是,该疾病在近年来呈现年轻化趋势,在年轻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长期使用不良姿势看书、写字、使用电脑、手机的学生、青少年、上班族都是该疾病的常见人群。
-
诊断
颈源性头痛如何诊断?
医生在诊断颈源性头痛时,主要依据以下标准 [1]:
- 存在由颈部疾病引起的一处或多处头面部疼痛,且满足第三和四项。
- 有临床、实验室和/或影像学证据发现能导致头痛的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疾患或损害,具体来说就是影像检查发现前屈后伸位异常、曲度异常、骨折、先天异常,或者有骨肿瘤、类风湿关节炎或其他疾病史。
- 至少符合下列 4 项中的 2 项,以证明存在因果关系:
- 头痛的出现与颈部疾患或病变的发生在时间上密切相关;
- 头痛随着颈部疾患或病变的缓解或消失而明显缓解或消失;
- 刺激性动作可导致颈部活动受限和头痛明显加重;
- 诊断性神经阻滞后,头痛消失。
- 头痛在病因性疾病或病变成功治疗后 3 个月内消失。
颈源性头痛需要做什么检查?
-
颈椎磁共振(MRI):可以检查出颈源性头痛患者的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或膨出,以上端颈椎病变为主。
-
X 线:可以检查出颈源性头痛患者存在椎体和关节位置的改变,特别是寰枢关节、小关节的双边影,钩椎关节的不对称等,可有前屈后伸位异常、曲度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X 线平片、颈椎 MRI 和 CT 等影像学检查并不能明确诊断颈源性头痛,但有助于寻找导致头痛的根本病因 [1]。
治疗
颈源性头痛应该看什么科?
疼痛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
颈源性头痛怎么治疗?
根据《颈源性头痛临床诊疗:中国疼痛科专家共识》,颈源性头痛的治疗原则如下 [3]:
-
物理治疗为颈源性头痛患者的初始疗法,即通过按摩、锻炼等非药物手段进行初步治疗。
-
药物治疗为基本治疗方法,常用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中枢性肌肉松弛剂、抗癫痫药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对于病程较短、疼痛较轻、发作频率较低的患者,首选药物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如艾瑞昔布、塞来昔布、布洛芬等;若疼痛仍不缓解,可以选择中枢性肌肉松弛剂替扎尼定、巴氯芬、盐酸乙哌立松等;合并神经病理性疼痛时,可选择抗癫痫药物及三环类等抗抑郁药物,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阿米替林、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
-
当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时,考虑选择神经阻滞、微创介入(射频、臭氧、等离子等微创治疗术)、外科手术治疗,解除血管、韧带结构对颈神经的压迫。
-
治疗过程中,可联合应用中医药、心理及其他康复治疗。
颈源性头痛吃布洛芬管用吗?
有一定作用,但不建议长期服用。
布洛芬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对颈源性头痛提供一定的镇痛作用,但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欠佳,且长期口服布洛芬有胃肠道出血、肝肾功能受损的风险。建议颈源性头痛患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进行综合治疗,以及时控制疼痛,获得持久疗效。
颈源性头痛的物理治疗指的是什么?
颈源性头痛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手法治疗(扳法、颈部肌肉松解法、整脊法)、特定训练疗法(颈椎关节、肩胛关节或上肢静态与动态的伸展与训练)以及低负荷耐力运动治疗等 [2]。
需要注意的是,街头巷尾的按摩场所提供的颈椎理疗水平参差不齐,可能存在损伤脊椎的风险,建议颈源性头痛患者前往正规医疗机构的康复科、疼痛科,进行相关物理治疗。
颈源性头痛在什么情况下会做神经阻滞?
当颈源性头痛难以确诊,或口服药物疗效不佳时,可以选择进行神经阻滞。神经阻滞不仅可用于疼痛的治疗,还对明确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1,2,3,4]。
颈源性头痛能痊愈吗?
可以痊愈。
颈源性头痛通常是由于患者本身的颈椎及周围软组织病变所导致的,如果及时去正规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症状是可以得到改善、甚至痊愈的。
同时,患者本身也要避免过于劳累,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姿势,自己在家也可以多做一些颈部轻柔的按摩和热敷,保持愉悦的心情。
-
生活
颈源性头痛患者,生活上有什么注意事项?
需注意以下几点 [2]:
- 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久坐、长时间低头工作,保持颈部平直;
- 注意颈部自我保护,如不要大幅度摇头旋转,避免头顶重物等;
- 去除不良生活习惯,如枕头过高、饮酒等;
- 颈源性头痛的症状在寒冷和潮湿时易加重,平时应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空调或电风扇直接吹颈部;
- 适当的颈部锻炼可有效减轻颈部肌肉损伤引起的疼痛,如抬头看天、低头看地,头颈前伸、旋转、环绕等;
- 颈源性头痛属「身心疾病」范畴,过度的精神压力可增加颈部压力,延长病程,因此,适当的心理护理如深呼吸、冥想自我催眠等,有助于防治颈源性头痛发作。
预防
颈源性头痛如何预防?
应从以下几点预防:
- 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姿势,避免久坐、过度负重,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
- 加强颈部功能锻炼,如抬头看天、低头看地,头颈前伸、旋转及环绕。
- 积极治疗颈部原发疾患(如颈部外伤、椎间盘突出等),避免颈源性头痛的产生。
- 适当的心理护理,如深呼吸,冥想,自我催眠或生物反馈等有助于防治颈源性头痛。
参考资料监制:张欣雨
[1]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疼痛病诊疗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1:1-3.
[2] 刘延青,崔健君.实用疼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8,536-538.
[3] 肖红,刘慧. 颈源性头痛临床诊疗:中国疼痛科专家共识解读[J]. 实用疼痛学杂志,2019,15(2):83-87.
[4] 张一楠,谭戈,周泽芳.颈源性头痛ICHD诊断标准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22(23):2665-2668.
[5] 郭政,王国年.疼痛诊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8,123-127.- 就诊
· 疼痛科、神经科或康复科就诊。
· 颈部劳累或处于不良姿势可加重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