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暴食障碍是什么?
暴食障碍属于进食障碍的一种,患有暴食障碍的人群会在短期内(例如 2 个小时)进食大量的食物,远超常人的进食量,虽然在进食后会感到痛苦、懊恼,但根本无法在发作期控制自己进食的行为[1]。
这种暴食行为是反复出现的,3 个月内平均每周至少出现一次。
目前猜测这一行为和过大的心理压力密切相关,一般经过积极治疗后,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暴食障碍常见吗?男女发生率有差异吗?
- 暴食障碍并不算罕见病。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了 14 个国家后,得到的数据显示暴食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 1.9%[1],也就是说,每 50 个人中就有 1 人可能患有暴食障碍。
- 暴食障碍在肥胖人群中更为常见,女性患病率多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 1:1.75[1]。
症状
暴食障碍有哪些表现?
- 反复发作的暴食行为:某个时间段内具有强烈的摄食愿望,即使机体并没有饥饿的感觉,也会想要获取大量的食物,并且摄入速度快、摄入量大。
- 失控感:只要进食就会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不在乎食物的味道,只会不停地摄入食物。
- 罪恶感:随着进食结束,会出现罪恶感、内疚感,虽然如此,但并不会在下一次进食时控制住自己。
- 躯体肥胖:由于长期反复的暴食行为,可能出现超重、肥胖。
暴食障碍会引发哪些严重后果?
反复发作的暴食行为会导致脂肪堆积、体重增加、腰围变大等一系列外观改变,严重时可能影响自尊心,不利于日常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正常发展,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2]。
此外,若体重超过正常标准,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病因
暴食障碍的病因是什么?
暴食障碍的产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生物学和个性特征等等:
-
遗传因素: 暴食障碍是复杂的遗传性疾病,遗传是导致暴食障碍的原因之一。
-
神经生物学因素: 暴食障碍患者通过吃食物来缓解烦躁的情绪,这可能与大脑中的神经系统有关。具体来讲,可能是因为复杂的因素作用于大脑内与食欲有关的「奖赏系统」和「下丘脑」,让饥饿感放大,引发大量吃东西的行为。
大脑中的一个奖赏系统,会在人体摄取食物后发出满足的信号,从而缓解压力,使人体获得愉悦感。正常人群在拥有饱腹感时就能停止进食,而暴食障碍的人无法控制自己的进食行为。可能由于心理压力过大,为了获得更多的满足、愉悦感,即使在并不饥饿的情况下,也会不停的摄取食物。
长此以往,就会出现食物的耐受性,也就是说在摄取相同量的食物后,获得的满足感会大大下降,为了能得到更多的满足感,就需要进食更多的食物。两者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
个性特征: 大多数暴食症的患者有冲动的个性特征,强迫和冲动的人格特征可能也与暴食障碍的并有关。
此外,不同种族对于胖瘦的审美观以及饮食文化的差异,也是影响暴食障碍的一个因素。
-
诊断
暴食障碍该怎么诊断?
暴食障碍需要精神科医生进行诊断,医生一般会通过检查排除躯体疾病后,根据诊断标准,通过访谈以及量表的结果,与双相情感障碍以及神经性贪食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之后,给出最后的诊断结果。
暴食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由以下几点:
- 存在以下两条反复出现的暴食症状:
a. 在一段固定时间内吃食物(例如,在任意 2 小时内),吃东西的量大于大多数人在相似时间段内和相似场合下的吃东西的量。
b. 发作时感到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吃食物的行为(例如,感觉不能停止进食或控制进食品种或进食数量)。 - 同时存在以下症状中的至少三条以上:
a. 吃食物的速度比正常情况快很多。
b. 会一直吃直到出现不舒服的饱腹感。
c. 在没有感到饥饿的情况下,吃大量的食物。
d. 因为吃的食物太多感到尴尬,而选择一个人吃东西。
e. 吃完食物之后感到厌恶自己、抑郁或非常内疚。 - 患者对自己的暴食行为感到明显的痛苦。
- 在三个月内平均每一周至少出现 1 次暴食。
- 不会出现催吐、腹泻、过度运动等不合适的代偿行为。
怎么知道我的暴食障碍是不是很严重?
可以根据暴食发作的次数来判断自己的暴食障碍是否严重,一般的判断标准如下:
● 轻度:每周 1 ~ 3 次暴食发作
● 中度:每周 4 ~ 7 次暴食发作
● 重度:每周 8 ~ 13 次暴食发作
● 极重度:每周有 14 次或更多暴食发作
同时,也可以根据是否出现其他的症状,或者暴食障碍给生活带来的影响有多大来判断。暴食障碍和神经性贪食一样吗?该怎么鉴别?
不一样。
虽然二者都会出现无法控制的暴食行为,但是神经性贪食在暴食行为之后还会产生一系列的代偿行为,暴食障碍虽然也会在大量进食后产生痛苦、懊恼的感觉,但不会有代偿行为的发生,这是二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
所谓的代偿行为是指:在暴食之后由于愧疚感或是出于控制体重的目的,而进行催吐、过度运动、服用泻药或食物抑制剂等手段。
暴食障碍和神经性厌食症有什么关系?
没关系,也不会转化。
暴食障碍和神经性贪食症都属于进食障碍,有部分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可能也会出现暴食的症状,但是实际上两者属于两种不同的精神障碍,神经性厌食会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但是暴食症患者不会出现体重下降,一般暴食障碍不会转变为其他的进食障碍。
暴食障碍和夜食症有什么关系?
没关系,暴食障碍和夜食症是两种不同的精神障碍。
夜食症,学名「夜间进食综合征」,它的主要表现是:吃完晚饭之后,或者睡到半夜醒来之后,大量吃东西。它的症状和暴食障碍有点相似,但是它出现大量吃东西的时间只限定在晚饭后和半夜睡醒的时间,因而和暴食症存在区别。
- 存在以下两条反复出现的暴食症状:
治疗
暴食障碍应该看什么科?
精神心理科。
暴食障碍应该如何治疗?
治疗暴食障碍基本原则是改善认知,控制暴食行为和减轻体重,由于药物治疗副作用较大,所以常把心理行为治疗作为首选[3]。
暴食障碍如何进行心理行为治疗?
心理治疗主要有认知行为疗法(CBT)、人际心理疗法(IPT)、行为减肥法(BWL)和辩证行为疗法(DBT)。
-
认知行为疗法:
在医生的指导下改变对于食物、体型、体重等的错误认知,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减少负面情绪和不良摄食方式导致的暴食行为[4]。 -
人际心理疗法:
暴食障碍往往会在人际交往中显示出问题,人际心理疗法通过调整和改善人际关系与行为之间的联系,帮助个体改变不良的行为模式,减少暴食行为的发生[3]。 -
行为减肥法:
暴食行为常常会导致超重、肥胖。行为减肥疗法通过改变日常饮食习惯、选择性进食、增加体力消耗等策略,帮助个体通过行为控制体重[3]。 -
辩证行为疗法:
通过压力应对技巧、情绪调节技巧等一系列技巧训练,帮助个体降低负性情绪,提升抗压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暴食障碍的心理问题,从而降低暴食行为的出现[3]。
暴食障碍如何进行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氟西汀和抗癫痫药托吡酯能有效减少进食冲动和暴食行为的发生,但是长期服用可能会产生胃肠功能紊乱、睡眠障碍等副作用[1]。
食欲抑制剂右芬氟拉明或西布曲明对暴食障碍有效[3],但由于右芬氟拉明可引发心血管不良事件、原发性肺高压和瓣膜反流,该药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均不再使用。西布曲明也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已从美国撤市。
暴食障碍能治好么?
研究表明暴食障碍通过自我调整,存在一定的缓解的可能性,同时专业的治疗对暴食障碍是有效的,研究发现很多心理治疗对暴食障碍都有较好的改善效果。
-
生活
暴食障碍在饮食上有什么注意事项?
- 暴食障碍往往伴随着肥胖,所以日常饮食要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油炸食品、奶油、肥肉、动物内脏等)的摄入。
- 日常饮食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导,不可随意更改食谱的内容。
- 可以对每日用餐次数、每餐进食量等进行详细记录,既能监控自己,又便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暴食障碍在生活上有什么注意事项?
- 在服药期间一定要遵医嘱按时、定量服用,不可漏服或随意更改用量。
- 若出现强烈的进食欲望,可以通过运动、散步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
暴食障碍患者的家属需要注意什么?
暴食障碍可能会伴随着心理问题,因此家属除了要做好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以外,
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是很重要的。胖子都是暴食障碍么?
不是,大多数肥胖的个体没有反复的暴食行为,暴食可能会导致肥胖,但是肥胖的人大部分没有暴食障碍。
得了暴食障碍会变胖吗?
有可能,之前的研究发现,暴食障碍和肥胖、超重有关,但是并不是所有有暴食障碍的患者都会出现肥胖的问题,也有部分患者的体重维持在正常水平。
大胃王是暴食障碍么?
不是,很多大胃王是主动大量进食,同时他们原本日常进食量就大,不存在无法控制自己的进食的状况,也不会对暴食感到痛苦,因而大胃王并不是进食障碍。
心情不好的时候暴饮暴食属于暴食障碍么?
不属于,暴食障碍的患者一般会反复出现暴饮暴食的行为,一般频率为至少每周一次,并且连续三个月,因而偶尔的心情不好暴饮暴食并不是暴食障碍。
心情不好就暴饮暴食的人更容易发生暴食障碍么?
不一定,是否容易得暴食障碍取决于个人得性格特征,有冲动和强迫得人更容易出现暴食障碍,有这两种性格得人也容易出现心情不好暴饮暴食得情况,但不是心情不好就暴饮暴食得人就一定容易得暴食障碍。
难过的时候就不停往嘴里塞零食,胃里满了心情也就好了,这样不正常吗?
这是正常现象,之前的研究发现吃东西这个活动可以促进一种叫做催产素的激素分泌,而这种激素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因而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吃零食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需要注意,控制吃东西的量,过度的暴饮暴食可能会给身体多个系统带来过重负荷。
得了暴食障碍的人,会催吐吗?
不会。这是暴食障碍和其他进食障碍的一个主要区别,得了暴食障碍的人,不会在吃了很多东西之后出现催吐这样的行为。
预防
暴食障碍怎么预防?
-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每日可以在固定时间用餐,养成规律的就餐时间。
- 正确应对压力,避免因压力过大出现暴饮暴食的行为。
- 虽然肥胖并不一定会导致暴食障碍,但研究显示:在暴食障碍患者中,体重达到超重或肥胖的占很大一部分[2]。因此体重超标的人群尤其要注意,积极锻炼,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参考资料监制:刘恩茂,曹梦琪
[1] 郝伟,陆林. 精神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86-191.
[2] 卢昭静,刘萌萌,严万森. 暴食障碍的影响因素与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7):1110-1115.
[3] 彭爱中,孔庆梅. 暴食障碍:一种需要关注的临床问题[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9(03):232-234.
[4] 邹蕴灵,陈珏. 认知行为疗法在进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9,29(3):214-215.
[5]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 & 张道龙. (2016).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北京大学出版社.
[6] Uvn?¤s-Moberg Kerstin, Linda, H. , & Maria, P. . (2014). Self-soothing behavior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oxytocin release induced by non-noxious sensory stimulatio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5, 1529.
[7] Kathryn, Godfrey, M. , Linda, Gallo, C. , Niloofar, & Afari. (2015).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 for binge eating: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就诊
· 暴食行为反复出现,暴食后会有罪恶感。
· 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和减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