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淤青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淤青
    就诊科室:皮肤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杨苏腾

    杨苏腾皮肤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1年12月2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1日

    · 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出现皮肤表面青紫的现象。
    · 疾病、药物导致的淤青要及时就医。
    · 适当地冷敷以及热敷可以改善淤青症状。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更多
  • 症状表现

    什么是淤青?

    淤青是指外界原因如外力撞击等,或者机体内部原因如凝血功能异常等,导致皮下毛细血管破裂,毛细血管内红细胞渗出至血管外,导致皮肤呈现青紫色或暗紫红色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淤青?

    一般由于外力的原因,如外力撞击导致毛细血管破裂、抽血后按压时间较短或者按压方式不正确,会导致红细胞外渗至组织中,进而导致皮下淤青。

    除此以外,假如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如血友病、血小板数量或质量异常、既往口服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或者有射线接触史时,也可能会出现皮下淤青,此时需要到医院就诊,及时治疗[1]。

  • 缓解方式

    如何避免出现淤青?

    在生理情况下,最常见能引起皮下淤青的情况为采血,而采血前选择较为宽松的衣物、采血后正确的按压方式,按压肘部保持伸直状态;按压 3~5 分钟可以减少出现淤青的概率[2]。

    血液系统疾病,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也可能引起淤青,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治疗相关疾病进行预防。

    什么方法能缓解淤青?

    在出现淤青初期,应当先进行冰敷,促进毛细血管收缩。

    24 小时后可以对淤青处进行热敷,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淤青症状。

    治疗淤青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假如是外力或者采血造成的淤青,一般在一周至半个月左右可以自行消退,无需特殊处理。

    但如果是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淤青,需要血液科专科就诊,由血液科医生评估制定治疗方案。

    如果患者有长期口服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出现淤青,需要及时到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等相关科室就诊,可能需要进行药物调整。

    image

  • 就诊判断

    淤青什么情况下应该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假如并没有明确的外力撞击史,或者采血史,但长期反复出现皮下淤青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另外,口服抗凝药或者抗血小板药物后出现皮下淤青的患者,需要及时到相关科室就诊,可能需要进行药物调整。

    淤青去医院后可能要做哪些检查或治疗?

    血常规检查:假如怀疑有血液系统问题到医院就诊时,医生可能会进行血常规检查,其目的在于明确是否有血液系统的疾病,需要检查血细胞的形态、比例,白细胞数量等。

    凝血功能检查:目的在于检查凝血功能有无异常,常检查凝血四项。

    影像学检查:目的在于明确是否存在骨骼以及脏器的损伤。

    骨骼形态学检查:目的在于明确疾病是否与血液系统疾病相关。

    治疗方面,针对不同原发病,治疗方式也并不相同,需要专科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 潜在疾病

    淤青可能是哪些疾病导致的?

    血液系统问题引起的淤青,可能是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症、血友病、急性白血病或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参考资料
    监制:刘恩茂
    [1] 杨博,王刚,张夏林,杨林花.血友病A免疫抑制耐受的研究进展[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1,34(05):366-369.
    [2] 陈洁. 抽血后手臂淤青肿胀的处理方法[N]. 医师报,2021-01-21(C01).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