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表现
什么是多梦?
多梦即人处于睡眠状态时做梦较多,常伴有难以入睡、容易惊醒、睡眠质量差、睡不安稳等情况。
多梦易对患者睡醒后的状态造成影响。多梦有哪些伴随症状?
多梦最典型、最常见的表现为明显感觉睡眠状态较差,整夜做梦不断、梦境纷繁。
对于短暂(1 个月内)出现多梦情况的患者来说,一般会出现头晕、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等症状[1],但不太会对身体、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病程较长(1 个月以上)的多梦患者,除出现头晕、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等症状,还可能出现闭经、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等疾病[2]。
多梦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多梦在心理精神压力较大、存在神经精神疾病的患者、长期服用镇痛药物者、吸毒人群中较为常见。据统计,成年人中女性较男性发病率更高[3]。
失眠与多梦有什么关系?
失眠患者可伴随出现多梦的情况,但多梦患者不一定都会出现失眠。失眠的表现较多,睡眠浅、容易做梦且做梦多是其中之一。
失眠患者多自述为整夜睡眠不踏实,易因轻微声响或动静而惊醒、凌晨早醒后难以再入睡或明明睡着却满脑子都是梦境,清醒后人倍感疲倦。
多梦虽也表现为容易做梦、梦境纷繁,但多梦患者往往能入睡,只是醒后能清晰记忆做了的梦的内容或知晓自己做了梦。
缓解方式
多梦如何缓解?
多梦的缓解主要还是以调整生活方式、心理精神状态为重点。
一方面患者要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定时定点进食、入睡、运动并修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可通过心理治疗干预因抑郁、焦虑、心理创伤等因素导致的多梦。
在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 饮食清淡、营养均衡:多梦患者可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蔬菜类如大白菜、菠菜、芹菜、冬瓜等,水果类如含维生素 C 丰富的橘子、柑等。同时,要保证谷类、蛋白质类的均衡摄入。夜晚入睡前半小时饮用一杯热牛奶对睡眠有助益[4];
- 规律作息、舒适入睡。多梦患者每天应养成规律的作息,成年人适宜的睡眠时间长度为 7~8 小时,每晚在 23 时前入睡为宜。同时,避免睡前进行复杂的工作学习,避免观看或收听紧张、惊悚、刺激的音视频作品,避免入睡前过饥或过饱。入睡时寝室宜熄灯,同时使用舒适且厚薄得宜的纯棉类床上用品,以便更好的进入睡眠状态。
- 科学运动、适当出汗。单纯多梦并伴有失眠的患者可以通过每周 3~4 次,每次 1 小时左右的有氧运动来改善新陈代谢、调整心率继而提高睡眠质量。一般可进行的有氧运动有游泳、慢跑、自行车等,多梦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有氧运动。
- 改变习惯、拒滥用药。兴奋剂、避孕药、精神类药物可引发多梦,而酗酒、吸毒者也容易出现多梦的情况。因此多梦患者应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除酒精、毒品等。如需进行药物治疗,也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
- 放松心情、培养爱好。多梦患者在长期心理压力较大、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很难收获高质量睡眠。患者可通过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减压,如阅读兴趣读物 30~60 分钟、听音乐闭目养神 20~30 分钟、散步 1~2 小时等放松心情。也可以通过与亲友沟通调整心情,使入睡前心情平和,睡眠状态更佳。
多梦需要用药物治疗吗?
对于症状较轻,即出现多梦的时间不长、未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患者,无需进行特殊治疗;
症状较重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应及时治疗,通过两方面进行缓解:一方面注意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睡前剧烈运动以尽量保持情绪平静;另一方面严遵医嘱用药。
缓解多梦的用药治疗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由长期抑郁或焦虑、心理负担过重引起的多梦,在心理疏导的同时需要服用抗抑郁药物[5],如米氮平、曲唑酮;单纯性失眠多梦患者,常用镇定、催眠类药物,如地西泮、唑吡坦、右佐匹克隆、佐匹克隆。
需要注意的是,症状较轻的患者切忌自行服用催眠镇静类药物,如通过调整生活、放松心情的方式调理仍无法改善多梦症状,应尽快再前往医院就诊,进一步明确病因;如需治疗的患者则应严遵医嘱用药。
就诊判断
多梦在怎样的情况下需要就诊?
多梦是否需要就诊,可以根据症状轻重、发生时间长短、有否对生活造成影响判断:
发生时间较短、症状较轻且自身未受影响的患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通过生活方式调整、精神压力缓解、改善所处环境等方式都可以恢复正常睡眠。
阶段性出现多梦情况者,说明浅睡抑或觉醒的情况增加,继而易影响工作学习时的状态,此时需要前往医院由医生进行治疗干预。
多梦持续的时间较长且有以下明显影响正常生活的症状,应尽快就诊。
- 无法在学习、工作、驾驶等状况中集中注意力且记忆力随之减退;
- 日间出现嗜睡,并伴有精神紧张、头痛、头晕等症;
- 频繁因细微声响或动静而惊醒且夜间睡眠碎片化;
- 出现「鬼压床」的症状,即自我感觉意识已清醒,但身体无法动弹、不能说话;
- 情绪波动大,喜怒无常,莫名烦躁及精力减退;
- 出现其它身体不适,如经期不调、频繁感冒、代谢紊乱、性功能减退、消化不良等情况;
- 已引起神经衰弱、抑郁症等并发症时。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必须立即就医,以免因并发症危害生命。
多梦就诊应挂哪些科室?
引起多梦的原因有很多,一般建议在心理精神科、神经内科、精神病科或老年科就诊。
多梦需要做哪些检查?
- 睡眠试验
睡眠试验是多梦最常用的检查手段。睡眠试验通过在患者深睡后的 60 分钟后采取抽静脉血的方式测定外周血生长激素的浓度以分析患者的状态。如测得深睡后人生长激素(hGH)> 15 μg/L,则可判断生长激素(GH)分泌异常,医生可通过该指标诊断多梦的原因。
- 睡眠监测
睡眠监测全称为「多导睡眠图监测」,主要通过脑电、眼电、心电、血氧、肢动、体位等多项参数来判断是否存在睡眠呼吸障碍。多导睡眠监测目前是国际公认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诊断金标准[6]。
- 甲状腺功能检查
甲功检测通过抽血进行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 T3 和游离 T4 的测定。出结果后,医生可根据具体数据判断多梦是否由甲功能异常导致。
- 性激素水平检查
性激素水平检查也称为性激素六项检查,分别对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催乳激素(PRL)进行检测以判断多梦患者是否因性激素分泌异常致病。因多梦需要进行性激素水平检查者一般为女性。
潜在疾病
多梦与哪些因素有关?
多梦可以由一种原因引起,也可以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无法适应环境、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精神压力大、突发疾病等都可以导致多梦的发生。较常见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 大量脑力劳动
大量的脑力劳动需要长时间保持固定的工作、学习姿势,精神始终处于高竞争性、高压力的状态,会使脑力劳动者的头、颈、肩、腰处出现疼痛,酸麻,僵硬以及感觉头痛,眼干,视力下降等不适。身体的过度劳累和精神的重压会严重影响睡眠,导致多梦的发生。 - 睡姿不正确
俯卧姿势会压迫肺和心脏,也会使颈部肌肉保持用力处于痉挛状态,影响呼吸和筋骨,易造成多梦问题的出现。较佳的睡姿应为仰卧姿势。仰卧姿势有助于颈部和脊柱形成一条直线,全身处于舒适的受力状态,较容易获得高质量睡眠。但如有打鼾习惯,为避免舌根下坠阻塞呼吸,可采取侧卧姿势入睡。 - 心理因素
目前较多患者是由心理因素导致的多梦。如外出游玩过于兴奋、准备表演过分紧张、亲友过世尤为难过、工作压力突然暴增等应激事件引发机体应激状态进而导致多梦出现。 - 疾病因素
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患者较多出现多梦的情况。睡眠障碍是抑郁症的躯体症状之一,以入睡困难、睡眠浅、多梦、早醒等为表现;焦虑症会出现强烈、过度和持续的担忧或恐惧,对夜间睡眠影响甚大,同样容易出现以难入睡、多梦等为表现的睡眠困难问题。
儿童多梦由哪些因素导致?
儿童多梦通常与睡眠环境引起不适、存在身体疾病、缺乏常量或微量元素、成长期思维活跃等因素有关[7]。
- 睡眠环境引起不适:在入睡前过饥或过饱、尿布过湿或过紧、寝具太硬或不透气等因素都会影响儿童的睡眠造成多梦;
- 存在身体疾病:由于感冒或受伤引起躯体疼痛、发热、谵妄、鼻塞、咽喉肿痛等导致睡眠状态受影响,出现多梦;
- 缺乏常量或微量元素:缺钙可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功能的稳定性,影响睡眠质量并伴有多梦、出汗、腿抽筋等症状出现;维生素 D 缺乏引起的佝偻症会导致多梦、多汗、夜惊[8];
- 成长期思维活跃:儿童在成长期思维较活跃,时常保持思考状态。部分日间思考的内容容易被儿童带入梦境,哪怕儿童身体疲惫进入睡眠状态,但思维仍然活跃并造成多梦。
多梦有哪些危害?
多梦的危害较多,既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也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 多梦可导致记忆力下降、脑功能减退。高质量的睡眠有助于高效清除代谢产物,但因多梦导致睡眠质量低下,则代谢产物的清除速度和清除程度会受限,久而久之堆积的如废料一般的代谢产物便会影响大脑功能,造成脑功能减退和记忆力下降;
- 影响免疫力导致感冒多发。高质量且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强免疫力,一旦因多梦导致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受影响,则机体免疫功能也会连带受影响,增加患感冒的风险。
- 影响内分泌系统减缓生长发育。慢波睡眠期是生长激素分泌的主要时期,一般较少或不会出现做梦的情况。多梦患者整个睡眠期间梦境不断,慢波睡眠期较短,对生长激素的分泌会产生重要影响。
- 引起抑郁症等并发症。长期多梦先是影响睡眠状态,睡眠不佳则容易出现情绪异常。情绪异常后多梦的问题没有改善,则容易加深消极情绪、使患者易怒、悲观、抑郁甚至悲观厌世,最终危及健康及生命。
参考资料监制:刘恩茂
[1] 裴燕,王东岩. 祖国医学对于多梦证的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6):44-44,47.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36.023.
[2] 贾福军,李雪丽. 睡眠与睡眠障碍[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6,15(7):497-500. DOI: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6.07.001.
[3]Maurice M. Ohayon. Epidemiology of insomnia: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still need to learn[J]. Sleep Medicine Reviews, 2002, 6(2) : 97-111.
[4] 杨晋辉,王孟辉,李洪亮,等. 牛奶中助眠功能成分研究进展[J]. 中国乳品工业,2020,48(4):30-34. DOI:10.19827/j.issn1001-2230.2020.04.007.
[5] 陈允恩. 抑郁症患者的自知力、睡眠和性功能状况调查[C]// 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15.
[6]王升辉,郭好战,张红菊,等. 多梦患者多导睡眠监测的特点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08):576-579.
[7]马晓蒙,郝凤仪,蒋晓江.儿童及青少年失眠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研究概况[J].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9,7(03):164-167.
[8]张琪,刘长云,朱海玲,等. 儿童生长矮小原因临床多因素分析[J].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8,40(01):40-44.- 大量脑力劳动
·多梦一般无须用药治疗,切忌自行用药助眠。
·当多梦问题对生活造成困扰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