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马拉色菌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马拉色菌
    就诊科室:皮肤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惠云

    惠云皮肤性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1年12月2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4日

    · 人体正常的寄生性真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
    · 马拉色菌病无传染性。
    · 皮脂腺旺盛的人较容易感染马拉色菌而发病。
    内容
    就诊
    更多
  • 内容

    马拉色菌是什么?

    马拉色菌是一种寄生在人与动物正常皮肤表面的真菌,可导致机会性感染(致病力较低的病原体在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可能感染),易定植于前胸、背部和头皮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可从大部分健康成年人的皮肤上检出。

    根据细胞形态学、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特征,马拉色菌分为 14 个菌种。除厚皮马拉色菌在不含油脂的培养基中也能生长外,其余各种都必须在含油培养基中才能生长[1]。

    哪些人容易感染马拉色菌?

    基本上所有的人都可能会感染马拉色菌,但以下人群更易感染且致病:

    1. 油脂性皮肤、皮脂分泌较为旺盛的人群,比如男性、青壮年人群,这类人群皮脂含量更多,更容易感染马拉色菌。
    2. 多汗人群,有研究显示,花斑癣患者中,多汗者占比更高。
    3. 免疫功能失调、或存在免疫功能缺陷的人群,如过敏性疾病、恶性肿瘤、艾滋病等。
    4. 长期使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可以是患者皮脂分泌旺盛,皮肤正常菌群失调,马拉色菌过度生长。
    5. 平时喜欢多吃甜腻、刺激性食物的人群,过多的糖和淀粉类食物可以促进皮脂产量增加,刺激性食物可能影响外泌汗腺分泌。
    6. 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及高温潮湿环境者[2,3]。

    马拉色菌感染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当皮肤微环境变化和(或)宿主防御功能低下,如高温和高湿度、油性皮肤、多汗、遗传因素、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治疗的情况下,马拉色菌可成为致病因素[4]。

    马拉色菌传染吗?

    目前尚无研究表明马拉色菌具有传染性。

    马拉色菌主要累积在哪些部位?

    马拉色菌主要累积在皮脂丰富的部位,如头皮、面部、胸背部等[5]。

    马拉色菌感染会导致哪些疾病?

    目前大多数医学研究者认为,马拉色菌可以引起花斑藓、马拉色菌毛囊炎和脂溢性皮炎等[2]。

    花斑藓是一种常见的由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病症状为黄豆或指甲盖大小的圆形或卵圆形褐色细薄糠状鳞屑。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引起的毛囊炎性损害的皮肤真菌病,症状为炎性毛囊性丘疹、丘疱疹或小脓疱,半球形,直径 2~4 mm,有不同程度瘙痒,出汗后加重。

    脂溢性皮炎是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头面部及上胸、背部等)的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红斑及油腻性鳞屑,成人及新生儿多见。病因尚不完全清楚,马拉色菌是诱发该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头皮屑是因为马拉色菌感染吗?

    我们常说的头皮屑,多是指头皮屑异常增多的情况,这类情况不一定都是因为马拉色菌感染。

    头皮屑形成主要有四个过程,微生物过度定植,炎症,表皮增殖和分化异常,及免疫性皮肤屏障被破坏。在这个过程中,马拉色菌感染被认为是导致头皮屑严重的关键因素,但其他原因还可能有细菌感染、营养缺乏、银屑病等[6]。

    马拉色菌感染的检查包括哪些?

    马拉色菌感染的检查包括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准确度高。

    真菌镜检需要采集怀疑是马拉色菌病的皮损的表面组织,送到检验科用显微镜观察。观察到马拉色菌孢子和菌丝,则可以确诊。

    真菌培养则是采集皮损之后做单纯的马拉色菌培养,且相对诊断的结果相对更加准确,显示为马拉色菌阳性即可确诊。在结果出现之后,再选择抗真菌药物来进行治疗更加稳妥。

    马拉色菌感染应如何治疗?能治愈吗?

    发病后及时用药,局部治疗以真菌治疗为主,常用的药物包括硫化硒香波、丙二酸软膏、复方苯甲酸软膏、硫磺水杨酸软膏、聚维酮碘、酮康唑等。抗炎治疗为辅,口服的如克拉霉素,外用的有阿米卡星、林可霉素等。

    马拉色菌感染属于真菌感染,积极治疗可以治愈,但比较容易复发。

    image

    日常生活应注意哪些事项,以防马拉色菌感染?

    马拉色菌在正常人体表面也存在,并不致病,只有特殊情况下,比如油脂分泌旺盛,或因天气热、运动后出汗多,或长期处在潮湿的环境中,才会致病。

    因此应避免过度出汗,要讲究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物。运动后及时清洗,注意清洁,保持局部干燥,经常晾晒被褥,防止马拉色菌的大量繁殖。少吃过于油腻的食物。

    参考资料
    监制:刘恩茂
    [1]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马拉色菌相关疾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J].中华皮肤科杂病,2008,41(10):639-640.
    [2] 许雪, 李红宾, 黄云丽,等. 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马拉色菌诱发因素分析[J]. 皮肤病与性病, 2014, 36(4):3.
    [3] 占萍, 李智华, 耿承芳. 马拉色菌致病相关因子研究进展[J].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5):3.
    [4] 何丽莎,路永红.马拉色菌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27(7):729-732.
    [5] 吴凡,李宗辉,桑红.马拉色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4(8):878-880.
    [6] 徐迪, 王爱琴, 仇道庆. 头屑异常增多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0, 36(5):3.
  • 就诊
内容
就诊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