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斑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斑
    就诊科室:皮肤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 是发生在皮肤或黏膜部位的颜色加深。
    · 见于中青年女性、家族遗传史者和部分幼儿。
    · 通过药物、激光等方式治疗。
    内容
    就诊
    更多
  • 内容

    斑是什么?

    斑是发生在皮肤或黏膜部位上的颜色加深,常常出现在面部,男女均可发病[1]。形成斑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紫外线照射、化妆品、妊娠、性激素水平以及遗传等因素。主要可分为黄褐斑和雀斑。

    斑的原因有哪些?

    不同类型的斑,发生的原因也不大相同:

    • 黄褐斑:又称妊娠斑、肝斑,发生黄褐斑的原因有很多,可能与紫外线照射、某些化妆品、妊娠、内分泌紊乱、口服避孕药或某些其它药物(苯妥因钠、氯丙嗪等)以及遗传、种族等;患有慢性肝肾疾病、结核、劳累、休息不佳等可能加重该病。

    • 雀斑:遗传因素是发生雀斑的主要因素,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过度日晒加重或诱发该病[1]。

    斑的常见人群有哪些?

    • 黄褐斑:好发于中青年女性,此类人群因化妆品、性激素水平、服用避孕药以及紫外线照射等因素更容易患病;

    • 雀斑:多见于女性,常在 5 岁左右发病,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青春期最明显,老年时逐渐减轻。其中有家族遗传史者,患病几率会比正常人高[1]。

    斑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 黄褐斑:对称分布于患者的面部、颧骨,呈蝴蝶状,还可以累及到前额、鼻子、嘴边等部位。一般呈边界清楚的黄褐色或者是褐色的斑片状[1]。乳头和外生殖器部位也可见色素增加。黄褐斑一般会在紫外线照射后有所加深,好发于春夏季节,秋冬季会减轻。此外劳累、睡眠不好也可使病情加重。

    • 雀斑:常见于颜面部的鼻、颧骨、双颊,颈肩部以及手背部、前臂外侧等光暴露的位置,一般呈散在的、针尖至米粒大小,数目多少也不一的淡褐色到黑褐色的斑点[2]。日晒也会加重病情,冬季可减轻。青春期后,有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的倾向。

    斑如何诊断?诊断斑要做哪些检查?

    可通过体格检查、皮肤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检查做出诊断:

    • 体格检查:医生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即可做出诊断;

    • 皮肤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疾病可见圆形或者椭圆形黑素颗粒[1]。Wood 灯下可根据斑的变化进行分型。

    • 病理学检查:有助于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和疾病的诊断。

    斑如何治疗?

    • 药物治疗:脱色剂如 2%~5% 氢醌霜,4% 曲酸,15%~ 20% 壬二酸霜和复方熊果苷乳膏等外用药物可减少色素的产生;0.025%~0.1%维 A 酸可以影响黑素的代谢,对于黄褐斑有一定的疗效[1]。口服或静脉注射大量的维生素 C 和或补充富含维生素 C 或维生素 E 也可抑制黑素合成。

    • 激光治疗:波长 1927 nm铥激光治疗对于黄褐斑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3]。超脉冲 CO2 激光,调 Q 激光,IPL 强脉冲光,点阵激光等对于雀斑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2]。

    • 一般治疗:避免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出门做好防晒措施,比如穿防晒衣、带防晒帽、打遮阳伞、涂擦防晒霜等。

    image

    斑对生活有哪些影响?

    • 因斑大部分长在面部,会影响美观,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 患者会因治疗效果较差或者好转缓慢而产生不良情绪,比如自卑、烦躁等。

    斑如何预防?

    • 避免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外出打遮阳伞、涂防晒霜、戴遮阳帽等;
    •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 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 C 或维生素 E 的食物,比如橙子、菠菜、油菜等;
    • 及时卸妆,避免化妆品残留对皮肤造成损害。禁用含有雌激素的药膏和化妆品;
    • 因药物或内科疾病引起的黄褐斑,需要咨询专业医生更换药物、积极治疗内科疾病。
    参考资料
    监制:刘恩茂
    [1]张学军, 郑捷. 皮肤性病学[M]. 第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179-180.
    [2]夏栩琼,徐慧,郑锐,等. 雀斑的光学治疗新进展[J].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8,27(3):192-195.
    [3]刘晶,曾维惠,胡蝶,等. 新型1 927nm铥激光在黄褐斑治疗中的疗效[J].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21,30(1):38.
  • 就诊
内容
就诊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