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腔隙性脑梗死是什么病?
腔隙性脑梗死(以下简称为腔梗)是在动脉硬化、血栓存在的基础上,大脑深部的细支动脉堵塞,导致血液流通受阻,脑组织因缺血梗死形成腔隙样的小坏死灶(直径约为 2~20 mm)[1],为一种脑血管病。
大多数轻症患者可无临床表现,重症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运动及感觉障碍,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控制病情,一般病情较轻,患病期间可根据情况予以门诊治疗或住院治疗,患者生活质量不会受到严重影响。
腔隙性脑梗死常见吗?
腔梗是老年常见疾病,为临床脑梗死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2],约占缺血性脑梗死的 20%[1],即每 100 个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约有 20 个患有腔梗。据统计,我国缺血性脑梗死的患病率为男性 181.7/10 万人/年,女性 151.9/10 万人/年[3]。据美国心脏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患病率约为 6%~28%[3]。
症状
腔隙性脑梗死有哪些症状和表现?
临床上大部分的腔梗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异常,或症状较轻,仅出现反应迟钝、头晕头痛、失眠健忘等症状。
若腔梗发生于脑干(大脑和脊髓链接的重要部分),就会对神经传递的通路产生影响,出现较明显的临床症状。腔梗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神经学家 Fisher 根据不同的症状和病变部位将腔梗分类为 21 种腔隙综合征,临床常见以下五种类型[1]:
- 单纯运动性轻偏瘫:面、舌部、肢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表现为单侧身体上下肢、面部、舌部的运动障碍),多不伴有感觉、语言及视觉障碍等症状。
- 单纯感觉性卒中:单侧身体出现异常,为偏身感觉障碍,主要为感觉减退或消失,还可能伴有被牵拉感,发冷或发热、刺痛感、肢体沉重感。
-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单侧身体出现面、舌部、肢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轻偏瘫,瘫痪一侧的肢体存在共济失调,程度下肢比上肢严重,远端比近端严重,面部最轻。
- 感觉运动性卒中:多以单侧身体出现异常感觉障碍起病,继而出现轻度半身偏瘫。
- 构音障碍-手笨综合征:突然起病,表现为发音困难、吞咽困难、口舌歪斜、单侧手轻度无力、动作缓慢、笨拙,如书写困难等。
腔隙性脑梗死会导致哪些并发症?
- 血管性痴呆:腔梗可使大脑供氧不足、功能衰退,导致血管性痴呆。表现为智力衰退、记忆力下降、抑郁、淡漠、走路不稳、无法控制排尿等[4]。
-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腔梗会导致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表现为走路不稳、缓慢、起步困难等运动障碍,以及小便失禁、痴呆等认知功能障碍[5]。
病因
腔隙性脑梗死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腔梗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生可能与以下危险因素有关:
- 高血压:高血压时血流动力增强,血管脆性增加,引起小动脉及微血管病变,是腔梗的重要危险因素[2]。
- 糖尿病:糖尿病会加快动脉硬化、增高血浆黏度、引起小动脉及微血管病变,导致小血管炎症,故糖尿病患者发生腔梗的概率增大[2]。
- 高血脂症:高血脂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腔梗的危险因素[2]。
- 心功能损害:如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造成心脏射血量减少,影响脑部血液的供应。而心血管病变脱落的血栓可通过循环进入大脑,堵塞大脑深部穿支动脉,从而引起腔梗的发生[2]。
- 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醺酒,经常摄入高盐分、油腻的食物、暴饮暴食、喜爱熬夜,不规律作息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腔梗的重要危险因素[6]。
腔隙性脑梗死好发于什么人群?
腔梗好发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患病率增加或加重,使老年人较年轻人更易发生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动脉斑块、血流速度减慢,从而导致脑血管缺血坏死,形成腔梗[2]。
诊断
医生一般怎么诊断腔隙性脑梗死?
医生一般通过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估结果诊断腔梗。
怀疑是腔隙性脑梗死需要做哪些检查?
体格检查:若患者体征符合腔隙综合征的任何一种临床表现,医生可考虑为腔梗。
影像学检查:MRI 检查和 CT 检查为有效检查腔梗的影像学手段[1]。治疗
腔隙性脑梗死应该就诊于哪个科室?
神经内科
腔隙性脑梗死有哪些治疗方式?
腔梗患者若没有出现症状,临床上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定期体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预防。
如需治疗,可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预防血栓形成,有研究显示,经阿司匹林治疗后腔梗发病几率明显降低[7]。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管状态,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临床也用于脑梗的治疗及预防[8]。
-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适用于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腔梗患者,但可能出现腹痛、消化道出血、血糖降低、眩晕、耳鸣等不良反应。
-
他汀类药物:常用药物有阿托伐他汀,适用于高血脂影响血液流通的腔梗患者,可能出现肌肉疼痛、乏力、黄疸(皮肤、黏膜、巩膜等染为黄色)、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
腔隙性脑梗死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出现什么后果?
- 腔梗是比较轻的脑血管病,当病变不在脑干等重要部位,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也无生命危险。
- 但腔梗可作为脑血管系统已经开始病变的一种提示,此后如果不积极控制腔梗危险因素,病情可能向严重的方向进展。
- 若腔梗出现症状后不及时治疗,说话不清晰、肢体麻木无力、口脚歪斜等症状可能变为不可逆,甚至还会发生血管性痴呆、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等并发症 。
-
生活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那些护理措施?
生活护理:
- 腔梗患者应保持情绪平稳、心情舒畅。
- 轻症患者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类的小冲击运动。
- 拒绝烟、酒等对血管有刺激的因素,饮食规律、避免劳累、定时睡眠。
- 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一旦有异常应及时就医治疗。
康复训练:
腔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适当进行康复训练,如重复翻身、站立、坐下等肢体动作,以恢复平衡功能;吞咽、鼓腮、吹气等动作可帮助恢复吞咽功能[9]。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 腔梗患者应注意营养均衡,少油少糖,适当补充维生素、叶酸、矿物质微量元素等。
- 腔梗患者应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禁忌如肥肉、动物内脏等高油高脂饮食的摄入,以免增加腔梗发生的危险因素。
- 此外,腔梗患者若为老年人,其身体各项机能退化,饮食应注意清淡,选择软食或流食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预防
腔隙性脑梗死可以预防吗?怎么预防?
腔梗可以预防,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预防腔梗。
- 控制危险因素: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应采取措施积极治疗,并密切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相应指征。尤其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应防止基础疾病的进展,以免诱发腔梗。
- 定期就医检查:可定期去医院体检,了解颅脑血管及血液流动情况,有病变及时治疗。
- 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拒绝烟、酒等危险因素,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规律饮食、定时睡眠,避免劳累,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控制腔梗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腔梗的效果。
- 适当锻炼,保持心情舒畅:平时应保持心情舒畅,以维持内分泌环境的稳定。适当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机能,如体操、瑜伽等有氧运动,还可帮助身体消耗多余血脂,减少腔梗发生的危险因素。
参考资料监制:刘恩茂
[1] 王丹, 荣阳, 王凤, 等. 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分析与前瞻性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20, 18(03): 34-35.
[2] 吕艳英, 荣阳, 荣根满. 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病因分析与前瞻性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02): 160-161.
[3] 孙海欣, 王文志. 中国60万人群脑血管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8, 18(02):83-88.
[4] 何丹,杜磊,马建华,张小宁,郝晨光.腔隙性脑梗死后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09):1037-1041.
[5] 王丹, 于海华, 冯凯. 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 21(10): 1067-1069.
[6] 杨雅昊, 李封厉, 黄熙雅, 等.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 老年医学研究, 2021, 2(05): 1-6.
[7] 孔涛, 陈敬洲, 孙凯, 等. 阿司匹林使用与腔梗长期的再发脑卒中减少有关[J].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2018, 18(05): 2600-2605.
[8] 岳龙华. 血脂康胶囊与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老年腔隙性脑梗死伴高脂血症、高血压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 5(27): (16-17)+22.
[9] 贾艳. 综合护理干预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7, 21(09): 1095-1096.- 就诊
· 好发于老年人,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 可通过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