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耳鼻咽喉科常见病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耳鼻咽喉科常见病
    就诊科室:耳鼻咽喉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 感染、外伤、不良习惯等是常见的病因。
    · 主要通过药物、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 定期体检、日常防护,可减少疾病的发生。
    内容
    就诊
    更多
  • 内容

    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主要包括哪些?

    1. 耳

    • 先天性耳畸形:先天性耳前瘘管、先天性外耳及中耳畸形、先天性内耳畸形。
    • 耳外伤:耳廓外伤、鼓膜外伤。
    • 外耳疾病:耳廓假囊肿、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外耳湿疹、外耳道耵聍栓塞、外耳道异物、外耳道炎及疖、外耳道真菌病。
    • 中耳疾病: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粘连性中耳炎、中耳胆固醇肉芽肿、鼓室硬化症、隐匿性中耳炎。
    • 耳源性眩晕:眩晕症、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耳聋:突发性耳聋、先天性耳聋。
    • 耳肿瘤:耳廓与外耳道肿瘤、中耳肿瘤、听神经瘤[1]。

    2. 鼻

    • 先天性疾病:先天鼻后孔闭锁。
    • 鼻外伤:鼻骨骨折、鼻窦骨折、脑脊液鼻漏。
    • 炎症疾病:鼻前庭炎、鼻疖、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非变应性鼻炎、萎缩性鼻炎。
    • 鼻中隔疾病:鼻中隔偏曲、鼻中隔血肿和脓肿、鼻中隔穿孔。
    • 鼻腔及鼻窦异物。
    • 囊肿:鼻前庭囊肿、鼻窦囊肿。
    • 鼻肿瘤:鼻腔肿瘤、鼻窦肿瘤[1]。

    3. 咽

    • 咽炎:急性咽炎、慢性咽炎。
    • 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
    • 腺样体疾病:急性腺样体炎、腺样体肥大。
    • 咽部脓肿:扁桃体周脓肿、咽后脓肿、咽旁脓肿。
    • 咽神经性疾病和感觉异常:运动性障碍、感觉性障碍。
    • 咽肿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 其他疾病:咽异物、咽灼伤、咽狭窄及闭锁[1]。

    4. 喉

    • 先天性疾病:先天性喉蹼、先天性喉喘鸣。
    • 喉外伤:闭合性喉外伤、开放性喉外伤、喉烫伤及烧灼伤、喉插管损伤。
    • 炎症性疾病:急性会厌炎、急性喉炎、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喉关节炎。
    • 喉的神经性疾病:喉感觉神经性疾病、喉运动神经性疾病、喉痉挛。
    • 喉良性肿瘤:乳头状瘤、纤维瘤、血管瘤等。
    • 喉恶性肿瘤:喉癌、喉肉瘤等。
    • 其他疾病:喉异物、喉水肿、喉囊肿、喉角化症及喉白斑病、喉淀粉样变、喉气管狭窄、反流性咽喉炎、喉阻塞[1]。

    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的病因有哪些?

    • 先天发育异常:胚胎发育期间由于染色体发育异常所导致;也可能是妊娠期胚胎受到不良刺激,如孕妇吸入化学性物质,或者受到放射线照射而导致胎儿畸形。
    • 微生物感染:细菌感染,常见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化脓性球菌、流感杆菌等;病毒感染,如鼻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常见的细菌有变形杆菌等;真菌感染,如曲霉菌、念珠菌、毛霉菌等。
    • 异物入侵:儿童玩闹时,由于好奇可将小物体塞入耳内,也可由昆虫爬入耳内所致。进食匆忙,将果核、糖果等较大物体咽下。
    •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如烟雾、皮毛、石棉等;长期收到放射线照射,如影像科工作者、接受放射线治疗的患者等。
    • 过敏物质:花粉、粉尘、药物、食物(海鲜、牛奶等)、化妆品等可能对耳部造成一定的刺激,从而引发耳部过敏反应。
    • 意外伤害:爆炸伤、弹片伤、车祸、钝器撞击、尖锐物体刺伤;热水、化学品灼伤。
    • 不良生活习惯:如挖耳朵时过于用力,或者使用尖锐的物体挖耳等,容易损伤鼓膜;经常挖鼻孔、拔鼻毛,手部、工具上的细菌可进入鼻腔内;进食过于匆忙,进食过程打闹、说话、大笑,可导致食物误入喉部;经常吸烟可刺激呼吸道。
    • 医源性因素:手术误伤、医院感染。
    • 职业因素:如教师、歌手、客服、销售人员等长期用嗓,可能会导致喉部损伤[1]。

    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1. 耳

    • 耳部疼痛:可有剧烈疼痛、钝痛、刺痛、抽痛等表现。
    • 耳漏:又称耳溢液。可表现为稀薄酱油色的油性耵聍、稀薄透明的液体、黏稠液体、水样液体、脓液、血性液体。
    • 耳聋:有些患者可表现为听力部分丧失,还可能表现为完全丧失听力。
    • 耳鸣:可表现为耳内出现机器样的轰鸣声、蝉鸣音、气流声。
    • 眩晕:发病突然,感觉自身或周围的景物在旋转、晃动[1]。

    2. 鼻

    • 鼻塞:鼻腔通气不通畅,可表现为单侧、双侧,持续存在、交替存在、进行性存在。堵塞严重时需要张口呼吸。
    • 鼻分泌物增多:鼻分泌物可表现为水样、黏液样、黏性脓液、血性液体。
    • 鼻痒及喷嚏:鼻部干燥、发痒,喷嚏可为单个、数个、数十个,可间断性出现也可连续出现。
    • 嗅觉障碍:轻者可表现为嗅觉减退,严重者还可表现为完全闻不到味道。
    • 鼻出血:轻者可表现为鼻涕中带有血丝,鼻滴血;重者可表现为流血,有些甚至出血不止或喷射性出血[1]。

    3. 咽

    • 咽痛:可表现为刺痛、钝痛、烧灼痛、隐痛、胀痛、跳痛等。
    • 咽异常感觉:可有异物、瘙痒、干燥等异常感觉。
    • 吞咽困难:轻者仅表现为吞咽时感觉有阻碍,重者可表现为滴水难进。
    • 声音异常:发音困难、吐字不清、说话带鼻音、睡觉时打呼噜。
    • 咽喉反流:胃内容物反流进入咽、喉、上呼吸道,导致咽部黏膜损伤[1]。

    4. 喉

    • 喉痛:根据病情不同,疼痛的程度也各有差异。
    • 声嘶:轻者可表现为声音变粗、音调变低;严重者可表现为声音嘶哑、甚至完全失声。
    • 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时的动作增强,吸气的时间延长。
    • 喉喘鸣:吸气时气流通过喉部发出的一种特殊声音。
    • 咯血:轻者可表现为痰中带血,也可咯出少量鲜血,严重者可咯出大量鲜血。
    • 吞咽困难:由于结构异常导致食物难以通过,也可由于咽喉部疼痛而不敢吞咽[1]。

    耳鼻咽喉科疾病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1. 耳

    • 一般检查:耳廓及耳周检查、外耳道及鼓膜检查。主要通过观察、触诊进行基本的评估,鼓膜需通过耳镜进行评估。
    • 咽鼓管功能检查:一般通过鼻咽镜、鼻内镜、纤维内镜等对咽鼓管进行观察。还可通过一些试验进行评测,如咽鼓管吹张法、吞咽试验等。
    • 听功能检测:通过一些试验来检测听力水平,如音叉试验、言语测听法、纯音听阈测定、耳声发射检测法等。
    • 前庭功能检查:通过一些试验来进行平衡功能的测定,如闭目直立检查法、过指试验、行走试验等。
    • 影像学检查:耳部 X 线、耳部 CT、耳部 MRI [1]。

    2. 鼻

    • 一般检查:通过视诊、触诊评估鼻部的基本情况。
    • 鼻内镜检测:通过内镜查看鼻腔、鼻窦的情况。
    • 鼻功能检查:通过一些试验评估呼吸功能、嗅觉功能。
    • 影像学检查:鼻部 X 线、鼻部 CT、鼻部 MRI [1]。

    3. 咽

    • 一般检查:通过视诊、触诊评估咽部的基本情况。
    • 鼻咽镜检查:包括间接鼻咽镜、鼻腔内镜。
    • 影像学检查:咽部 CT、咽部 MRI [1]。

    4. 喉

    • 一般检查:通过视诊、触诊评估咽部的基本情况。
    • 喉镜:间接喉镜、纤维喉镜、电子喉镜、直接喉镜、支撑喉镜、动态喉镜。
    • 影像学检查:喉部 X 线、喉部 CT、喉部 MRI。
    • 其他检查:噪音声学测试、喉肌电图检查、窄带成像[1]。

    耳鼻咽喉科疾病有哪些治疗手段?

    • 药物治疗

    对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需根据细菌的类型选择敏感的抗生素;真菌感染者需选择抗真菌药物;对于由病毒引起的疾病需进行抗病毒治疗。长期用药、滥用药容易出现耐药性,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勿随意服药[1]。

    • 手术治疗

    对于耳鼻咽喉部位出现脓肿、畸形、肿瘤的患者,医生会根据病情制订合适的手术方案[1]。

    • 放、化疗

    主要用于一些对手术治疗无效的恶性肿瘤、对放化疗敏感的肿瘤,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恶心、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1]。

    image

    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应如何预防?

    • 远离有害环境:戒烟并远离二手烟,雾霾天气佩戴口罩。
    • 戒除不良生活习惯:避免用力挖耳朵、经常挖鼻孔、过度用嗓、进食过程大笑等坏习惯。
    • 提升机体免疫力: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可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有效抵御致病菌。
    • 做好日常防护:流感期间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出门带口罩;定期开窗通风,冬季可选择在白天通风三十分钟,但要做好保暖,避免感冒。
    • 避免外伤: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看好来往车辆;不要参与打架斗殴;接触热水、刺激性物体时要谨慎,以免烫伤、灼伤。
    • 定期体检:每年建议常规体检,若检查出疾病,越早发现其恢复的效果也越好[1]。
    参考资料
    监制:刘恩茂
    [1] 孙虹,张罗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 就诊
内容
就诊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