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抗真菌药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抗真菌药
    就诊科室:药剂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胡钰

    胡钰药剂科副主任药师

    发布时间 2022年01月07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7日

    · 预防和治疗真菌感染。
    · 代表药物酮康唑、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等。
    · 需规律、足疗程用药。
    功效作用
    用药禁忌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更多信息
    更多
  • 功效作用

    真菌感染有哪些常见疾病?

    真菌感染分为浅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

    • 浅部真菌感染常见病有手癣、足癣(俗称脚气、香港脚)、股癣、体癣、头癣、甲癣(俗称灰指甲)、花斑糠疹(花斑癣、汗斑)等。
    • 深部真菌感染又称侵袭性真菌感染或系统性真菌感染,发病率低于浅表性真菌感染,但危害性更大,病情更严重。深部真菌感染常见如真菌性肺炎、脑膜炎。

    常用的抗真菌药有哪些种类?

    • 根据作用的部位分为浅表性抗真菌药和深部抗真菌药。

      • 浅表性抗真菌药:通常用于治疗皮肤表皮(即皮肤最外层)、毛发、甲床等浅表部位的真菌感染,常用的有局部外用抗真菌药和口服抗真菌药。
      • 深部抗真菌药:通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内脏器官、血液和深部组织部位的真菌感染,常用的有口服抗真菌药和注射用抗真菌药。
    • 根据化学结构分为多烯类如两性霉素 B,烯丙胺类如特比萘芬,唑类如咪唑类代表药酮康唑、三唑类代表药氟康唑,吗啉类如阿莫罗芬,嘧啶类如5-氟胞嘧啶和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等。

    抗真菌药常见的药品有哪些?

    • 浅表性抗真菌药常见的局部外用药:酮康唑乳膏、酮康唑洗剂、环吡酮胺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盐酸阿莫罗芬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克霉唑乳膏、盐酸特比奈芬乳膏、盐酸布替萘芬乳膏及复方制剂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皮炎平)、复方酮康唑乳膏等。
    • 浅表性抗真菌药常见的口服药品有盐酸特比萘芬片、灰黄霉素片。

    上述提及的这些药品既有处方药也有非处方药,非处方药如酮康唑乳膏、酮康唑洗剂、皮炎平等,患者可以自行在药店购买并仔细阅读说明书后使用。

    • 深部抗真菌药常见的药品有两性霉素 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阿尼芬净等。

    上述提及的这些药品均为处方药,患者需要凭医生的处方在医院药房或者药店购买。

    抗真菌药哪种效果最好?

    针对浅部真菌感染,药物治疗包括全身治疗或局部用药治疗或两者的联合。因局部抗真菌药有用药方便、易于接受、高效且无严重并发症的优势,通常被认为是浅表皮肤真菌感染的首选疗法。

    外用的抗浅表真菌感染药品品种很多,不同的真菌类型、感染部位、疾病严重程度、患者的身体状态、用药是否规律、规范等因素影响患者对抗真菌药的治疗反应,因此很难明确指出哪种抗真菌药的效果最好。

    以最常见的浅表真菌感染「脚气」为例[1],局部用药可选用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酮康唑、联苯苄唑等;也可选用特比萘芬、布替萘芬、阿莫罗芬、环吡酮胺等。对于局部治疗疗效欠佳、反复发作的患者可口服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氟康唑治疗。

    针对深部真菌感染,常采用口服、静脉用药等系统治疗,具体的给药方案应该由专业医生按照患者的病情、以及机体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情况来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在医师给出用药方案后,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调整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

    真菌感染可以自行使用抗真菌药吗?

    抗真菌感染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因此,有明确的真菌感染后才能针对性的用药。在诊断未明确之前应慎用抗真菌药,以免贻误诊断和治疗。

    例如有的人脚上长湿疹或接触性皮炎,看上去像脚气,其实真菌检查是阴性的,如果用抗真菌药治疗则无效,疾病还可能进一步加重。因此,怀疑自己得了脚气,应先去医院就诊,检查是否有真菌,再进行治疗。

    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要自行使用抗真菌药物,尤其是全身用药,以免加重肝、肾功能损害。

    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接受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使用免疫抑制治疗患者,不能自行使用抗真菌药物,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抗真菌药跟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有什么注意事项?

    伏立康唑、氟康唑等唑类抗真菌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要注意药物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从而升高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在使用抗真菌药前应告知医生目前正在使用的其他药品或保健品。

    • 三唑类药物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与他克莫司和环孢素合用时,建议他克莫司和环孢素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减量使用[2]。
    • 一些镇静催眠药如地西泮(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与唑类抗真菌药物合用应减量,否则易导致镇静过度。
    • 一些调节血脂的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禁止与伊曲康唑合用。泊沙康唑、伏立康唑可以与他汀类药物合用,但应减少他汀类药物剂量,否则可出现肌肉疼痛、肌无力、尿色加深等严重不良反应。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也要注意按照说明书使用,避免和可能引起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的药物一起合用,以免引起药物效应的改变,甚至导致耐药或毒性增加。

    抗真菌药妊娠/哺乳期人群、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用药需要注意些什么?

    • 孕妇使用克霉唑、咪康唑、奥昔康唑、特比萘芬、萘替芬、环吡酮胺等药物未发现明确与之相关的胎儿异常的报告,上述药物可在权衡利弊后酌情用于妊娠期浅表真菌感染的局部治疗。孕妇禁用伊曲康唑,谨慎使用氟康唑。
    • 哺乳期妇女使用克霉唑、酮康唑、咪康唑、特比萘芬等外用抗真菌药和系统用特比萘芬和氟康唑较安全,上述药物可在权衡利弊后酌情使用。
    • 儿童要在成人监护下使用。儿童使用抗真菌药可选择特比萘芬、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混悬液、泊沙康唑肠溶片、两性霉素 B 脂质体、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但应注意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在医师、药师指导下用药[4]。
    • 老人药物清除速率减慢,伴基础疾病如高血脂、糖尿病,使用抗真菌药的疗程较长,应注意咨询医师或药师。

    抗真菌药使用期间要注意什么?

    • 仅供外用的抗真菌药物不能内服。
    • 局部抗真菌药使用期间不要过度频繁使用,以免引起刺激如红肿、用药部位灼热等。
    • 即使用药后很快见效,为了减少复发,依然要足疗程用药。
    • 长期用药超过 1 个月的患者建议定期检查肝功能。
    • 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厌食、呕吐、疲劳、腹痛或尿色加深的患者,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 脂溶性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饭中或饭后立即服用或与牛奶同服效果更佳。

    自行使用抗真菌药要注意什么?

    不同的外用抗真菌药或相同药物不同剂型如酮康唑乳膏和酮康唑洗剂,相同药物不同浓度如 30% 冰醋酸溶液和 5% 的冰醋酸溶液,适用范围会有所区别,因此,居家自行用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并结合自身的感染特点用药,如果无法自己判断时要咨询医师或药师。

    例如脚气的外用药一般选择以含抗真菌药的软膏为主,有糜烂渗水的可以先用溶液湿敷,再用乳膏剂型。局部皮肤角质增厚、皮肤干燥,有鳞屑、皮肤开裂选择软膏剂型。

    自行使用抗真菌药,要注意规律、按时用药,外用药要涂抹均匀,并要用足时间,根据不同的药物,可每日 1~2 次外用,一般疗程为 4 周左右。

  • 用法用量

    抗真菌药可以自己停用吗?

    不可以。

    抗真菌药不可以自己随意停用,一般使用持续至真菌感染的症状体征如瘙痒、糜烂、脱屑及实验室检查显示真菌感染消失为止,不可自行停药。

    抗真菌药忘记按时使用怎么办?

    如果患者某一次忘了外涂或服用抗真菌药,要根据距离下一次用药的时间长短来判断,一般来说如果发现漏用药的时间是在两次用药间隔一半时间以内,应当按原剂量即刻补用。下次服药仍按原时间进行,如果发现漏用药的时间已超过用药间隔的一半,一般不需要再补用。

    抗真菌药用多了怎么办?

    抗真菌药不能自行增加剂量,自行增加用量或给药次数可能会出现副作用。

    局部抗真菌使用过多会引起皮肤刺激,若为含有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或更强效的曲安奈德、氯倍他索等复方制剂,可以出现激素相关的副作用如皮肤变薄、萎缩、甚至感染加重。出现外用抗真菌药过量使用的情况,要及时清洗掉,并观察有无不适的情况,若有不适要及时就医。

    系统口服使用的抗真菌药服用过量,可损害肝肾功能,引起严重的危害,一旦发生过量使用的情况,要及时就医治疗。

  • 不良反应

    抗真菌药副作用大吗?

    外用的抗真菌药物安全性较高,可见刺痛或其他刺激症状如发红、灼热感,偶见瘙痒等过敏反应,若出现用药部位烧灼感、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药物清洗干净。

    三唑类抗真菌药临床应用广泛,不良反应报道亦相对多见[3],可发生肝胆胰系统如肝酶升高、过敏反应如皮疹、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亢奋,一般情况下过敏性休克、皮疹、瘙痒等症状能够在应用的早期出现,故在使用抗真菌药物前应详细告知医生患者及其家族的过敏史。

    无论局部外用还是系统用的抗真菌药,均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在医师、药师的指导下规律用药,可以减少抗真菌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 更多信息

    抗真菌药应该如何储存?

    按说明书要求存储。

    参考资料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真菌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真菌亚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真菌学组. 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2017修订版)[J]. 中国真菌学杂志,2017,12(6):321-324.
    [2]. 普文申,陶冶. 他克莫司、环孢素与三唑类抗真菌药的代谢及药物相互作用[J].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9,28(1):63-67.
    [3]. 唐炯, 刘颖. 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20(4):320-324.
    [4]. 袁茜悦, 周佳, 朱晓东. 儿童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药动药效学特点及其应用进展[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5,22(7):515-518.
功效作用
用药禁忌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更多信息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