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Wallenberg 综合征是什么病?
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类型,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脑梗」。
它是大脑后方的「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发生闭塞造成的。延髓上段背外侧区失去血管供血,在短时间内出现功能异常,患者因此在运动、感觉、语言方面出现一系列功能缺失,故 Wallenberg 综合征又被称作「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wallenberg 综合征常见吗?
常见。Wallenberg 综合征是最多见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综合征。在美国,每年有近 80 万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有超过 6 万例 Wallenberg 综合征新病例。
症状
Wallenberg 综合征患者有哪些表现?
由于延髓背外侧部有着丰富的神经核团与神经纤维,因此 Wallenberg 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是多样的,常见的临床表现有:
- 交叉性感觉障碍:Wallenberg 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当一侧的面部痛觉、温度觉减退时,对侧的躯干痛觉、温度觉也减退,即在相应部位,患者无法感觉疼痛、无法区分冷热的差别。
- 头晕:感觉天旋地转、头重脚轻。
- 霍纳氏综合征:一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面部出汗减少。
- 走路不稳:走不稳、左摇右晃。
- 恶心呕吐。
- 眼球震颤:当注视时,眼球有震动。
- 声音嘶哑。
- 肢体协调性下降(共济失调):无法完成一些精细的动作,如扣纽扣、用筷子等。
- 发声困难(构音障碍):无法正常说话。
- 吞咽困难:喝水时会呛咳。
- 连续打嗝。
- 心动过缓:心跳慢。
不同患者之间的临床表现可能存在差别,这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累及范围有关。但一旦怀疑 Wallenberg 的可能性,应需立即就医。将患者出现的任何症状告知医生,有助于医生快速明确诊断。
病因
Wallenberg 综合征是什么引起的?
Wallenberg 综合征最常见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闭塞,其次是心源性栓塞引起的血管闭塞。
其它不太常见的原因包括颈部机械损伤、椎动脉夹层、动脉壁炎症、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头部外伤、转移性肿瘤、多发性硬化等。
Wallenberg 综合征可控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Wallenberg 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基本一致,其中可以人为控制的危险因素包括:
- 高血压:减肥、低脂低盐饮食、坚持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控制血压,若仍无法控制请及时寻求医生帮助。
- 高胆固醇:改善生活方式,调整膳食结构。
- 吸烟:吸烟是独立的危险因素,为了自己和周围人的健康,尽早戒烟十分必要。
- 肥胖:减肥、控制热量摄入、坚持体育锻炼。
- 缺乏锻炼:改善生活方式,保证每周的锻炼次数。
-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食物中糖的摄入,注重体育锻炼,必要时咨询医生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
Wallenberg 综合征不可控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除了可以人为控制的危险因素外,其他不可人为控制的危险因素有:
- 既往短暂性脑缺血的发作史或脑卒中史。
- 年龄:一般认为老年人发病率更高。
- 家族中有类似脑卒中病史。
如果有这些危险因素存在,要更加注重预防,防患于未然。如有基础疾病,应按医嘱服用药物,注重体育锻炼,避免情绪激动。
诊断
如何快速判断患者发生脑卒中?
普通人没有办法专业判断脑卒中的具体类型,但可以通过对照相关情况,初步判断自己或患者是否有中风,然后送医。只要记住英文短语「BE FAST」,每一个字母都代表所需判断的相关情况:
Balance 平衡:是否出现站立不稳、行走困难?
Eyes 眼:是否出现视力异常?
Face 脸:是否出现面部不对称、麻木?
Arms 手臂:是否出现一侧或双侧肢体无力、麻木、感觉异常?
Speech 言语:是否出现说话含糊?发音困难?
Time 时间:如果突然出现上述任何一项症状,请立刻呼叫救护车送医。越快接受治疗,越有利于后期的恢复。脑卒中的症状通常会突然出现,并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迅速进展。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时间就是生命,因此快速做出判断并尽快就医十分重要。
Wallenberg 综合征是怎样被医生诊断的?
根据患者对症状的描述、既往的健康状况和体格检查结果,医生通常可初步怀疑或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了 Wallenberg 综合征。为明确诊断,一些影像检查是十分必要的,例如: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确认延髓背外侧区是否梗死的最佳手段。
- 血管造影:有助于确定血管闭塞部位,并排除不常见的病因如血管畸形、椎动脉夹层等。
- 心电图(ECG)有助于排除潜在的心房颤动急性冠脉综合征。
治疗
Wallenberg 综合征患者需要立刻接受哪些治疗?
针对 Wallenberg 综合征的急性期治疗,主要包括缩小梗死范围和预防相关并发症。就像其他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一样,时间就是生命,其主要治疗手段包括:
- 静脉溶栓:评估后,在发病后 3~4.5 小时内选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或 6 小时内选择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溶栓药物应用时和应用后 24 小时应密切监护患者。
- 血管内介入治疗:主要应用于颅内大血管闭塞,可以较好地改善预后。
Wallenberg 综合征患者还需接受哪些一般治疗?
除了以上病因治疗外,还需接受的一般治疗有:
- 静脉扩容:避免使用低张溶液来降低脑水肿的风险。
- 血压管理:约 70% 的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会血压升高。多数患者无需药物干预,血压在发病后 24 小时内会逐渐下降。
- 血糖管理:脑卒中急性期血糖升高较常见,但患者的血糖最好控制在正常水平。
- 评估吞咽情况:避免发生误吸,必要时可选择鼻饲。
- 预防深静脉血栓:对于高危风险患者可以使用预防剂量的抗凝治疗。
- 控制体温:对体温 > 38 °C 的患者采取退热措施。
- 抗血小板治疗:未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应在 48 小时内尽早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必要时需要双重抗血小板甚至联合抗凝治疗。抗血小板药物的长期使用可作为卒中预防手段。
- 预防并发症:常见的卒中后并发症包括焦虑、跌倒、意识障碍、应激性溃疡、骨质疏松症等。
Wallenberg 综合征患者应何时开始康复治疗?
患者应尽早接受康复治疗,在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再进展后即可介入康复治疗,来获得最佳的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康复训练的方式和强度选择,应结合患者的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情况。因此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情况,以便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
生活
Wallenberg 综合征患者能完全康复吗?
Wallenberg 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取决于病灶的大小和位置,治疗、护理和训练的情况也会影响到后期的康复。一些患者在发病后的数周内,症状就会有所减轻,而另一些患者的症状可能持续数年,甚至可能留下终身的残疾。
因此在尽早治疗的基础上,患者必须严格遵从医疗计划,以尽可能争取康复的机会,获得积极的预后。如果对治疗计划有任何疑问,应主动与医生讨论解决。
Wallenberg 综合征患者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患者在生活习惯上需要注意:
- 饮食:低盐低脂饮食,推荐「地中海饮食」,尤其是对曾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的人。对于高血压患者,需要控制盐的摄入。
- 运动:每周至少 4 次 10 分钟以上的中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至少 2 次 20 分钟以上高强度有氧运动。运动有困难的患者需要咨询物理治疗师或康复医生的建议,在康复锻炼的同时适度运动。
- 戒烟:曾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的患者,除了主动戒烟之外,还应尽量避免二手烟的吸入。
- 个人卫生:由于患者行动能力受限,个人卫生的维护是一项艰巨的挑战,需养成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家属可给予一定帮助。
- 减少饮酒或戒酒
- 控制血压,血糖
- 避免情绪激动
患者家属需要做什么?
- 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生活的信心,正确面对疾病。
- 对于自理有困难的患者给予必要的照料,包括饮食起居和个人卫生。
- 帮助患者积极配合并完成后期治疗和康复训练。
预防
既往有脑卒中或 TIA 病史的人该怎样预防复发 ?
预防 Wallenberg 综合征或脑卒中复发主要从控制危险因素入手:
- 控制高血压:对曾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的患者,建议控制血压 < 130/80 mmHg,应咨询医生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 控制胆固醇:控制油脂摄入,适度体育锻炼,建议控制低密度脂蛋白 < 70 mg/dl,必要时咨询医生选择合适的降血脂药物。
-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建议控制糖化血红蛋白 < 7%。若控制不理想,请咨询内分泌科医生调整药物。
- 药物:对于几乎所有无禁忌证的患者,建议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剂等抗血栓治疗作为二级预防。
- 手术:对于严重的颅外大血管狭窄,可选择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联合以上多种途径,可以将后续的脑卒中复发风险降低 80%。
普通人该怎样预防脑卒中?
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胆固醇、血糖,坚持锻炼,如有不适应立刻就诊。
参考资料监制:曹梦琪
[1] 贾建平,苏川 (2018). 《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 Dawn O. Kleindorfer, MD, FAHA, Chair, Amytis Towfighi, MD, FAHA, Vice Chair, Seemant Chaturvedi, MD, FAHA, Kevin M. Cockroft, MD, MSc, FAHA, Jose Gutierrez, MD, MPH, Debbie Lombardi-Hill, BS, FAHA, Hooman Kamel, MD, Walter N. Kernan, MD, Steven J. Kittner, MD, MPH, FAHA, Enrique C. Leira, MD, MS, FAHA, Olive Lennon, PhD, James F. Meschia, MD, FAHA, Thanh N. Nguyen, MD, FAHA, Peter M. Pollak, MD, Pasquale Santangeli, MD, PhD, Anjail Z. Sharrief, MD, MPH, FAHA, Sidney C. Smith Jr, MD, FAHA, Tanya N. Turan, MD, MS, FAHA, Linda S. Williams, MD, FAHA (2021). 2021 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3] Lui, F., Tadi, P., & Anilkumar, A. C. (2021). Wallenberg Syndrome. In StatPearls. StatPearls Publishing.
[4] 张通.(2012).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04),301-318. doi:CNKI:SUN:ZKLS.0.2012-04-000.
[5]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遗传与罕见病信息中心:https://rarediseases.info.nih.gov/diseases/9263/wallenberg-syndrome#ref_13435- 就诊
· 需立即就医治疗,可能留下后遗症。
· 脑卒中预防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