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河豚鱼中毒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河豚鱼中毒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 河豚鱼毒性大且分布复杂,应尽量避免食用。
    · 非正规养殖、加工不当、误食都极易中毒。
    · 中毒应立即催吐并迅速赴医院急诊科就医。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更多
  • 简介

    河豚鱼是什么?

    河豚(河鲀)俗称气泡鱼,肉质鲜美,在淡水、海水中都能生活,但鱼体内多含毒素,所以民间有「拼死吃河豚」的说法。

    河豚鱼种类较多,主要分布在日本海、东海和黄海。我国出产的河豚有 40 多种,常见的有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暗纹东方鲀等,主要分布于沿海各地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1]。

    河豚毒素存在除了鱼肉之外的所有组织中,其中以卵巢毒性最强,肝脏次之。通常情况下,河豚的肌肉大多不含或仅含少量毒素,但产于南海的河豚不同于其他海区,肌肉中也含有毒素 [10]。

    河豚鱼中毒在哪个季节比较多?

    春季最易发生河豚鱼中毒事件。

    正如苏轼在《惠崇春江晓景》中所写,「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春季是河豚鱼最肥美的季节,同时也是河豚鱼繁殖产卵的时候,此时河豚鱼毒性最强,也最容易发生河豚鱼中毒事件。

  • 症状

    河豚鱼中毒后会有哪些临床症状?

    河豚鱼中毒后的临床症状按病情发展和严重程度主要分为以下 4 种 [2-3]。

    • 河豚鱼中毒最初表现为口唇、舌尖、指尖发麻,头痛,心悸,胸闷,出现恶心、剧烈呕吐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 河豚鱼中毒胃肠道症状消失后,可出现运动麻痹,如走路困难、不能运动、不能弯曲坐下而要横卧等。
    • 河豚鱼中毒随时间继续发展可表现为全身无力,甚至指尖也不能动,说话不受大脑控制,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指甲、嘴唇发紫,吞咽困难。
    • 河豚鱼中毒严重可表现为意识不清、血压极度低,呼吸麻痹甚至骤停,最后常因呼吸麻痹、循环衰竭而死亡。

    河豚鱼中毒后多久会出现症状?

    河豚中毒的特点是发病急速而剧烈,一般在进食后 10 分钟到 3 小时就可发病。
    病情进展也很快,如不及时采取急救措施,死亡通常发生在发病后 4~6 小时以内,严重的会在 1 小时后死亡,最迟不超过 8 小时 [4]。

  • 病因

    河豚鱼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河豚鱼中毒是因为河豚鱼体内含有剧毒的河豚毒素,非正规养殖、加工处理不当和误食都极易导致中毒 [5,10]。

    1. 食用非正规养殖业来源的河豚鱼容易引发中毒,主要是因为非正规养殖业没有严格控制河豚鱼毒素的饲养条件,河豚鱼的毒性无法控制在无毒水平,食用后会导致中毒。
    2. 河豚鱼味道鲜美,但如果加工处理不严格,食用后便很容易中毒。引起中毒的河豚有鱼鲜、内脏,以及冷冻的河豚和河豚干。
    3. 河豚鱼品种多、分布广泛,不易识别,误食有毒河豚鱼是河豚鱼中毒的常见原因。引起中毒的河豚主要来源于市售、捡拾、渔民自己捕获等。

    河豚鱼的毒素有什么特点?

    河豚鱼毒素总结起来有三大特点:毒性大、毒性稳定、毒性分布复杂。

    • 毒性大:河豚毒素属于毒性最强的一类天然神经毒素,毒性比氰化物强 1000 多倍,0.5 毫克的河豚毒素就可毒死 70 公斤重的成年人。一只河豚鱼体内所含的毒素,足以杀死三十个成人 [6]。
    • 毒性稳定:河豚毒素毒性十分稳定,300 ℃ 以上也不分解,阳光暴晒 3 天或在盐水中腌制一个月也不能完全被破坏。一般的煎、炒、烹、炸、烧、烤等烹调方式均不能降低河豚鱼毒素的毒性 [4]。
    • 毒性分布复杂:河豚毒素在河豚鱼体内分布复杂,不同的河豚鱼体内毒素的分布也有所不同。河豚鱼有 120 多个品种,虽然不少品种长相相似,但体内的毒性分布却是天差地别。

    如上所述,有的河豚鱼内脏部分,尤其是卵巢和肝脏毒性最强,而肌肉部分没有毒性;可有的河豚鱼,全身上下,连皮带肉全部有毒 [7]。

  • 诊断

    河豚鱼中毒自己可以诊断吗?哪些情况需要去医院?

    可以,只要出现类似症状都需要去医院。

    在明确知道自己食用的是河豚鱼的情况下,食用不久后若出现口渴、指尖麻木、恶性呕吐等症状时,可以初步判断自己为河豚鱼中毒。

    如果自我诊断为河豚鱼中毒,或出现相似症状但不能明确引起中毒的食物是否为河豚鱼时,均应迅速采取自救处理,如使用筷子或手指按压舌头根部,催吐出胃和食管内的残留食物,缓解中毒症状和毒素作用。然后马上去医院诊断和治疗,以免耽误诊治的最佳时期。

    河豚鱼中毒医生如何诊断?

    河豚鱼中毒入院后,医生主要根据中毒表现、有无食用河豚鱼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作出临床诊断 [8-9]。

    • 患者入院后医生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脉搏、呼吸频率和体温等,并通过心电图等检查进行鉴别诊断,以明确患者中毒后的主要损害特征。
    • 对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充分了解中毒发生经过和共同进餐史,进行可疑食物调查,并结合中毒后的临床症状做出初步判断。
    • 收集血液进行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测,最好能收集到可疑食物、病人呕吐样本进行实验室河豚毒素毒素检测,若检出,即可确诊。
  • 治疗

    河豚鱼中毒时应该去哪个科室就诊?

    河豚鱼中毒病情发展迅速,一般需赴急诊科就诊。

    河豚鱼中毒应该如何治疗?如何急救?

    对于河豚鱼中毒,目前仍无特效药物,主要有赖于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帮助患者排出毒素。根据患者入院时的严重程度采取对应的急救和治疗措施 [3,10]:

    • 对于神志清醒者,可采用压舌板或棉签等反复刺激患者咽喉部位进行催吐,让患者在最快的时间内将胃里的食物全部吐出来,阻止毒素再吸收。
    • 对于意识模糊、无法催吐的患者,应立即插管、反复洗胃。洗胃结束后,再向胃管内注入药物导泄,促进毒素排泄。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大剂量静脉注射葡萄糖溶、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清除胃肠内残留毒素,直至患者自主呼吸完全恢复或逐渐平稳。
    • 对于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立即给予机械通气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 治疗早期给予大剂量激素和莨菪碱类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减少组织对毒素的反应和改善一般情况,莨菪碱类药物能兴奋呼吸循环中枢,改善微循环。
    • 患者病情稳定后,住院期间主要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增强组织对毒素的耐受能力,辅助 5% 的盐酸氢碱化血液降低体内的河豚毒素毒性。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关注并发症。

    image

  • 生活

    河豚鱼中毒患者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河豚鱼中毒患者在生活中要做好一般护理工作和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3]。

    • 首先做好日常的口腔护理,常漱口,避免口腔溃疡或细菌感染,加重肠胃不适。
    • 忌吃寒凉、油炸及辛辣等刺激食物,避免再次刺激受损的肠胃。
    • 做好健康教育,注意饮食卫生,原则上不再食用河豚鱼。
    • 当出现不适时,要第一时间就诊。
  • 预防

    怎么预防河豚鱼中毒?

    河豚鱼中毒后无特效药,故做好预防工作尤其重要。

    •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管理部门严查,对水产品的收购、加工和供销等部门严格把关,加强对市场和餐馆的监管,禁止零售河豚鱼,将河豚鱼集中妥善处理,防止野生河豚进入市场或混入其他水产品。
    • 加强卫生宣教,让广大居民认识到野生河豚有毒,不要食用;同时让广大居民能识别河豚,以防止误食中毒。
    • 加工河豚鱼时,必须严格按正确去毒方法,剖腹去内脏、去头,反复冲洗,完全去除血污,不得加工不新鲜的鱼。鱼干制品等必须经过正规检测证明无毒后,方可出售。
    • 尽量购买正规养殖厂的河豚鱼,并交由专业人员处理去毒,尽量少购买和食用河豚鱼,以降低中毒的发生风险及严重程度。
    参考资料
    监制:田达玮,曹梦琪
    [1] 龚玺. 养殖河豚鱼肉营养品质研究 [D]; 上海海洋大学, 2011.
    [2] J E, S S, 刘文英. 鱼贝类食品所致的感染和中毒 [J].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1991, 01): 29-32.
    [3] 吴华妹, 陈莉, 范晓芳. 河豚鱼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26): 62-3.
    [4] 陈文伟. 河豚鱼的毒性及其加工利用探讨 [J]. 渔业机械仪器, 1989, 05): 30-3+3+14.
    [5] 赖晓慧, 肖义军. 河豚毒素的研究进展 [J]. 福建畜牧兽医, 2019, 41(04): 23-4+9.
    [6] NOGUCHI T, EBESU J. PUFFER POISONING: EPIDEMIOLOGY AND TREATMENT [J]. Journal of Toxicology: Toxin Reviews, 2001, 
    [7] 达情. 河豚毒素的中毒、检测及评价 [D]; 苏州大学, 2011.
    [8] 张秀尧, 蔡欣欣, 贾俐挺. 一起食用河豚鱼干中毒死亡事件调查 [J]. 预防医学, 2014, 026(001): 86,9.
    [9] 刘其春, 张式金. 关于一起食用河豚鱼引起食物中毒案调查引发的思考 [J].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10, 17(03): 287-9.
    [10] 孙长颢, 凌文华, 黄国伟, 等.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4:312.
  • 就诊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