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霉变甘蔗中毒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霉变甘蔗中毒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 可有恶心、呕吐、头昏等,要尽快去急诊科。
    · 常发生于初春季节,2~3 月是发病高峰。
    · 霉变甘蔗不能吃,严重中毒者可死亡。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更多
  • 简介

    霉变甘蔗中毒是什么?

    霉变甘蔗中毒是指食用了保存不当而霉变的甘蔗引起的食物中毒。甘蔗霉变主要是由于甘蔗在不良的条件下长期储存,如过冬,导致微生物大量繁殖所致 [1]。

  • 症状

    霉变甘蔗中毒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霉变甘蔗中含有大量有毒真菌及其毒素,这些毒素对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有较大的损害 [1-3]。

    霉变甘蔗中毒的潜伏期较短,最短的只有几十分钟,轻度中毒者的潜伏期比较长,重度中毒者大多在两小时内就会发病。

    中毒症状最初表现为一时性消化道功能紊乱,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黑便等消化系统症状,随后出现头昏、头痛和复视等神经系统症状。

    重者可发生阵状性抽搐。抽搐时四肢强直,屈曲内旋,手呈鸡爪状,眼球向上,偏侧凝视,瞳孔散大,继而进入昏迷状态。

    病人可死于呼吸衰竭,幸存者则会留下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导致终生残废。

    霉变甘蔗中毒致死率高吗?

    霉变甘蔗中毒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无特效医治方法 [1]。

    重症患者多为儿童,一般 1~3 天内死亡,幸存者常留有终生残疾 [3]。

  • 病因

    霉变甘蔗中毒发生原因是什么?

    霉变甘蔗中毒是由霉变甘蔗中的真菌及真菌毒素导致的食物中毒。

    霉变甘蔗中的甘蔗节菱孢霉所产生的毒素 3 - 硝基丙酸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神经性毒素,能够损害人体中枢神经系统 [4,5]。

    该毒素的毒性很稳定,加热和消毒剂处理后其毒性都不会减弱,即便是加热至 100 ℃,持续 20 分钟,也不能破坏其毒性。

    人体对该毒素没有免疫性,所以食用后易导致中毒。

    霉变甘蔗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有哪些?

    霉变甘蔗中毒常发生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初春季节,2~3 月为发病高峰期,以家庭散发性食物中毒较为明显。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病情常较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1,6]。

  • 诊断

    霉变甘蔗中毒怎么诊断?

    医生会根据流行病和实验室诊断依据进行诊断:

    • 中毒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
    • 患者近期有进食霉变甘蔗的病史;
    • 排除急性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脑外伤或其他食物中毒;
    • 从患者吃剩的霉变甘蔗中能够分离出甘蔗节菱孢霉和 3 - 硝基丙酸。
  • 治疗

    霉变甘蔗中毒应看什么科室?

    若发生霉变甘蔗中毒应尽快到就近医院急诊科检查,明确病因病情,在医师指导下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可以进行转科,比如可以进入到消化内科或者是神经内科。

    霉变甘蔗中毒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发生中毒后应尽快洗胃、灌肠,医生会做对症治疗 [1,2,3]。

    • 轻度中毒者经需进行及时洗胃,导泻,补液及药物治疗;

    • 中度患者需住院治疗,并注意以下几点:

      • 防止脑水肿;
      • 保护神经组织;
      • 改善脑血液循环。
    • 重度患者需住院抢救。

      • 积极消除脑水肿。
      • 有抽搐时,可给予镇静剂。
      • 可给药物保护神经组织。
      • 预防迟发性豆状核软化。
      • 注意水及电解质平衡。
      • 若发生继发感染,可使用抗生素。

    image

  • 生活

    霉变甘蔗中毒患者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 多饮用水,以促进身体排毒;
    • 在饮食上要注意以清淡为主,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尤其是高脂肪、油炸的食物;
    • 少食用甜食,尽量食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 不食用过凉、过热、过辣食物。
  • 预防

    霉变甘蔗中毒怎么预防?

    • 不买、不吃霉变的甘蔗;
    • 不成熟甘蔗容易霉变,甘蔗成熟后再进行采割;
    • 为防止甘蔗霉变,要注意储存时间不要太长;
    • 储存过程中注意不要冻伤、捂伤甘蔗;
    • 储存期间要记得定期进行感官检查(霉变甘蔗的质地较软、瓤部的色泽较深一般呈浅棕色、有一定的霉味。)
    参考资料
    监制:田达玮,曹梦琪
    [1] 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第八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08.
    [2] 吴琳莉,李志龙,苏鹤,马骥.霉变甘蔗中毒16例临床报告[J].现代中医药,2007(02):22-23.
    [3] 刘英民.谷物、甘蔗霉菌性食物中毒的防治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5):88-89.
    [4] 张永秋,朱艳清,张福琛.霉变甘蔗致迟发性中毒性脑病2例[J].罕少疾病杂志,2011,18(04):50-51.
    [5] 罗志荣,庞扬海,黄敏兴,曾秋霞,高裕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甘蔗中3-硝基丙酸的不确定度评定[J].甘蔗糖业,2021,50(04):54-58.
    [6] 倪秀锋,卢志坚.韶关市2002—2011年植物性食物中毒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3,25(02):182-184.
  • 就诊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