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宝宝手指脱皮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宝宝手指脱皮
    就诊科室:儿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 注意手部保湿,远离刺激物,多抹护肤霜。
    · 避免在太干、过热过冷的环境中暴露。
    · 多用流水冲洗以取代酒精及消毒剂消毒。
    内容
    就诊
    更多
  • 内容

    宝宝的手指为什么会脱皮?

    手指脱皮在成人和宝宝中都比较常见,具体来说,宝宝手指脱皮通常有以下几种原因:

    • 手部湿疹

    手部湿疹可能是宝宝手指脱皮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常见的症状是发红、皮肤干燥脱皮和瘙痒,严重时还会渗水[1]。

    一般来说,如果宝宝身体其他部位有湿疹,手部则更容易出现干燥脱皮和瘙痒的症状。60% 的特应性皮炎发生在宝宝 1 岁前,将近 85% 的病例发生在 5 岁前。


    图片来源:[2]

    手部湿疹的出现常常跟一些因素有关:

    • 特应性体质

    特应性体质,也就是说个人或家人有过敏性疾病(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或特应性皮炎史。

    如果父母任意一方患有特应性皮炎,宝宝的发病率会增加 2~3 倍;如果父母双方都有特应性皮炎,宝宝的发病率则会增加 5 倍。

    • 频繁洗手、皂液和消毒液刺激 [3]

    自疫情以来,很多家长更加重视宝宝洗手习惯的养成。然而频繁洗手、消毒液和皂液的刺激会破坏皮肤表面脂质屏障,导致皮肤炎症和脱皮。


    图片来源:[3]

    • 过敏

    尽管关于过敏反应在湿疹中的作用存在一些争议,但大量数据表明过敏反应在湿疹患者中起作用。患有湿疹的婴幼儿更常对食物敏感,而 5 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更常对空气过敏原敏感。
     
    此外,干燥、高热的环境会诱发手部湿疹的发生和加重。因此,手部的湿疹或脱皮通常在冬季更常见。

    • 手足口病
       
      在手足口病的恢复期,手指脱皮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 猩红热
       
      猩红热是儿童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由 A 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典型症状是发热、出皮疹、舌头像草莓一样(草莓舌) ,在恢复期会出现手指脱皮的表现。


    图片来源:[4]

    • 川崎病

    症状类似于猩红热症状,会出现发热、皮疹、球结膜炎(红眼)、咽峡炎以及在急性期手指硬肿发红的情况,在恢复期也会出现手指及足趾脱皮的表现。


    图片来源:[6]

    •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虽然更多见于成人,但其实儿童也比较常见。刚开始,手指上会长米粒大小的白色点状水疱,慢慢向周围扩散,水疱破裂脱皮,一般没有瘙痒等不舒服。大概经过 2~3 周,破损的皮肤会自然脱落而痊愈。


    图片来源:[8]

    • 汗疱疹

    汗疱疹在儿童群体中虽然比较少见,但也不排除会有。汗疱疹是一种会引起手部皮肤脱皮的皮肤疾病,具体原因尚不明确。

    虽然叫「汗疱疹」,其实跟出汗没有明确关系。 一般是手开始出现几个或成群的、点状的水疱,并且伴有明显瘙痒,水疱干涸后会出现脱皮现象。


    图片来源:[9]

    • 维生素 A 中毒 [10,11]

    有的宝宝有明显的营养问题,夜间视力差,医生会要求大量补充维生素 A。

    但维生素 A 摄入过量,可能会导致宝宝皮肤脱皮,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 其他罕见疾病

    其他少见疾病,比如肢端皮肤剥脱综合征、手部银屑病等,也会导致宝宝出现手指脱皮的症状。

    宝宝手指脱皮,什么时候要去看医生?

    当宝宝出现以下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

    • 经过基础的保湿治疗而无好转。

    • 出现皮肤感染症状,如皮肤化脓、肿胀、皮肤温度升高以及疼痛等。

    • 有家族性皮肤疾病史,如银屑病、肢端皮肤剥脱综合征等。

    • 宝宝正在大量补充维生素 A,且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 出现全身皮肤脱皮。

    image

    宝宝手指脱皮,家长应该怎么办?

    • 避免手部皮肤受刺激

    宝宝手指脱皮,最常见的原因是手部湿疹。

    护理湿疹宝宝,关键是保护皮肤免受刺激,远离过于干燥、过热过冷或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防止宝宝因为瘙痒而反复抓挠皮肤。

    • 注意保湿

    可以多用流水冲洗来取代酒精和消毒剂消毒,洗手后立刻抹上护肤霜保湿。

    • 遵医嘱用药

    如果宝宝确诊为手部湿疹或者特应性皮炎,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适当使用弱效激素类软膏,如地奈德等缓解症状。

    • 及时就医,针对治疗

    如果经过家庭护理不见好转,建议带宝宝去皮肤科就医,进行针对性治疗。

    如果宝宝同时存在足部的皮肤问题,怀疑是手足癣,那么需要皮肤科医生做真菌学检查,确诊后进行抗真菌治疗。

    当宝宝确诊为猩红热、川崎病、手足口病等全身感染疾病,手指脱皮意味着宝宝已经到了恢复期,可以自愈,这时只需要做好手部保湿。

    怎么预防宝宝出现手指脱皮?

    • 注意手部保湿,远离刺激物

    预防手部湿疹或特应性皮炎,重点是勤保湿,多抹护肤霜。

    避免在过于干燥、过热过冷或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暴露,多用流水冲洗以取代酒精及消毒剂消毒,洗手后立刻抹上护肤霜保湿。

    • 远离传染病源

    预防猩红热、手足口病以及手部真菌感染等传染性疾病,关键是与传染源隔离。让宝宝远离感染患者,病人接触过的物品要及时消毒。

    如果家庭成员中有手足癣或者其他部位真菌感染者,应该积极治疗,同时与宝宝保持隔离,注意家中物品的消毒。

    • 合理服用补剂,不要过量

    均衡营养,服用任何补充剂使用前先咨询医生,确定适用范围及合适的剂量。

    参考资料
    · Silvestre Salvador JF.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Hand Eczema. Actas Dermosifiliogr (Engl Ed). 2020 Jan 2;111(1):26-40.
    · https://dermnetnz.org/topics/atopic-hand-dermatitis
    · Simonsen AB. et al. Increased occurrence of hand eczema in young children following the Danish hand hygiene recommendation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Contact Dermatitis. 2021;84:144–152.
    · https://www.atsu.edu/faculty/chamberlain/Scarletfever.htm
    · Jie Li. Characterization of Coxsackievirus A6- and Enterovirus 71-Associated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Beijing, China, from 2013 to 2015. Front Microbiol. 2016 Mar 30;7:391.
    · Lee EY, et al. A Case of Atypical Kawasaki Disease With Myositis. Glob Pediatr Health. 2015; 2: 2333794X15599649
    · https://dermnetnz.org/topics/keratolysis-exfoliativa
    ·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dyshidrotic-eczema[10] https://dermnetnz.org/topics/vitamin-a-deficiency[11] https://dermnetnz.org/topics/vitamin-a-toxicity
  • 就诊
内容
就诊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