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宝宝太阳穴凹陷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宝宝太阳穴凹陷
    就诊科室:儿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太阳穴(医学上称为「颞部」)是一个略微向内凹的穴位,位于耳朵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上方。图片来源:网络刚出生宝宝的头骨,是由几片薄弱的颅骨组成,太阳穴处于好几种颅骨的交汇处,这些颅骨之间的缝隙通
    内容
    就诊
    更多
  • 内容

    宝宝为什么会出现太阳穴凹陷的情况?

    太阳穴(医学上称为「颞部」)是一个略微向内凹的穴位,位于耳朵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上方。


    图片来源:网络

    刚出生宝宝的头骨,是由几片薄弱的颅骨组成,太阳穴处于好几种颅骨的交汇处,这些颅骨之间的缝隙通过结缔组织膜连接,这些缝隙一般宝宝出生后 6 个月内闭合。

    太阳穴凹陷就是指太阳穴附近位置的凹陷。


    图片来源:网络

    太阳穴凹陷一般有 4 种常见的原因:

    1. 遗传因素

    这是太阳穴凹陷最常见的一个原因。由于家族颅骨基因遗传的特点,太阳穴发育不够,长得不饱满,呈现一个凹陷的状态,但不会对宝宝造成伤害。

    2. 皮下脂肪太少,可能引起太阳穴凹陷

    这种原因导致的凹陷,大多发生在营养不良或者营养不均衡的宝宝身上。

    宝宝生长发育迅猛、代谢旺盛,要家长提供足够优质的营养,用来满足宝宝日常活动量和生长发育的需要。宝宝营养不足,就很容易导致皮下脂肪快速减少,造成太阳穴凹陷。

    3. 宝宝严重缺水,可能导致太阳穴塌陷

    宝宝腹泻后,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会脱水;或者宝宝服用大剂量的脱水剂来降低颅内压,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太阳穴出现一定程度的塌陷。

    但如果宝宝脱水,更典型的症状是前囟、眼窝凹陷。如果仅仅只是太阳穴凹陷,通常和脱水的关系不大。

    4. 外伤引起凹陷

    这种原因导致的凹陷大多比较明显,头两侧的太穴位凹陷得不对称。

    人的颅骨是由 6 块骨头组成,太阳穴是颅骨骨板最薄弱的部位,如果受到打击或挤压,就很容易凹陷形成骨折。骨折后会直接影响脑的功能,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宝宝太阳穴凹陷怎么办?

    1. 先天颅骨发育无法改善,但可以正常喂养护理

    宝宝太阳穴凹陷绝大多数与发育、脂肪的分布有关,如果是先天颅骨发育问题,一般改善的可能性不大,但基本不会影响头骨和大脑的发育和生长发育,正常喂养、护理宝宝就可以了。

    2. 因脱水或营养摄入不足引起的凹陷,需及时补液或补充营养

    家长通过及时补水或恢复营养,太阳穴凹陷就能够改善。

    3. 外伤引起的凹陷,修复后,家长等待专业医务人员的定期访问

    外伤引起的太阳穴凹陷,通常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也会变得平滑,家长在家观察宝宝的情况,如果没有呕吐、精神不好看起来恹恹的等不舒服的地方,可以在家保持观察,必要时进行复诊。

    宝宝太阳穴凹陷,什么时候需要去医院就诊?

    1. 严重影响到外观时

    太阳穴凹陷绝大多数不用处理,如果凹陷十分明显,严重到影响了宝宝外观,建议到医院做详细的检查,必要时做一些整形的处理。

    2. 外伤引起的凹陷

    在宝宝受外伤后,家长能明显看出:宝宝头两边的太阳穴凹陷得不对称,要带宝宝及时就医。

    3. 太阳穴凹陷的同时,伴随一些家长担心的症状

    如果宝宝的太阳穴凹陷,同时还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或营养不良,也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

    image

    宝宝太阳穴凹陷怎么预防?

    先天发育导致的太阳穴凹陷无法预防,疾病引起的凹陷可以通过治病来预防。

    颅骨本身没发育好,太阳穴凹陷是无法预防的,但随着宝宝长大,脸变得瘦长,或者太阳穴进行脂肪充填后,视觉上可能会有改善。

    如果是疾病原因造成的太阳穴凹陷,把病治好,就能很好地预防太阳穴凹陷。

    排除了疾病问题,如果家长还是很介意,那就给宝宝留个刘海作为修饰,增加了太阳穴的饱满度,凹陷就不是特别明显了。

  • 就诊
内容
就诊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