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
为什么宝宝身上会长痣?
痣,在皮肤病学中意义比较宽泛,在这里,我们姑且把色素痣、血管痣、胎记等都称为痣[1]。下面,针对宝宝常见的痣,一一简介一下它们的特点和成因。
色素痣的易感因素与皮肤类型、种族、遗传因素和紫外线的暴露有关[2]。日光照射,尤其是间断而强烈的日晒对色素痣的数目起决定性的因素。
下面就常见痣的临床表现,做一些简单介绍。爸爸妈妈们可以先简单粗略地对照一下,看看宝宝可能长了哪种痣。
获得性色素痣
获得性色素痣是出生后才有的,通常在婴儿期出现,是良性的。
它的出现和皮肤类型、种族、遗传因素和紫外线的暴露都有关系[2]。太阳光照射,尤其是不间断而强烈的日晒,是对色素痣的数目起决定性的因素。
获得性色素痣,又可以分为 3 种——交界痣、复合痣和皮内痣(如下图)。
图 1:交界痣,图源:专家提供
图 2:皮内痣,图源:专家提供先天性色素痣
先天性色素痣按大小可分为先天性巨痣、先天性中型痣、先天性小痣。
图 3:先天性小痣,图源:专家提供先天性黑素细胞痣和获得性色素痣,不太容易区分[3]。
先天性巨痣,是直径大于 20cm(成人后大小)或大于体表面积 5% 的痣;先天性小痣,是直径小于 2cm 的痣;中型痣介于两者之间。
鲑鱼斑和鲜红斑痣(葡萄酒色痣)
这两种都是毛细血管畸形引起的痣。
鲑鱼斑常见于眉间、眼睑、上唇和颈后部,淡红色,边界模糊,在孩子哭闹时会更明显。长在脸上的鲑鱼斑,可逐渐淡化甚至消失,长在后颈部的鲑鱼斑,通常持续存在。
图 4:颈后鲑鱼斑,图源:专家提供鲜红斑痣,常常长在头部、颈部,边界清楚,粉红色至紫色且大小不一,大多数都不对称。随着年龄增长,颜色会逐渐加深,并出现鹅卵石样花纹。有的局部区域,还可能隆起并自发出血。[4]。
晕痣
这种痣的样子比较特别,是各种类型的痣的周边皮肤 2mm~6mm 处,有一个环状的白色晕。
斑痣
扁平褐色斑片上可见深色斑点,大小多样,可长在身体任何部位,通常在婴幼儿期出现。
血管瘤
婴儿血管瘤是婴儿常见的良性肿瘤,常在出生后 2 周出现。
可以表现为红色的丘疹、斑丘疹、草莓状的斑块或皮肤深处的结节和包块,压之褪色或颜色变淡,触诊比较柔软。
绝大多数血管瘤可自然消退,但需要注意:血管瘤提示心脏方面可能有问题。
图 5:增殖期血管瘤,图源:专家提供
图 6:消退后的血管瘤,图源:专家提供Spitz 痣
Spitz 痣,这是一类淡粉红色、半球形的丘疹,与婴儿血管瘤相似,但它其实是一种良性的黑色素瘤。
主要是幼儿长,常在 10 岁以内出现,成人少见[5]。
图 7: Spitz 痣
袁世盛,李侠报道咖啡牛奶斑
咖啡牛奶斑可以出生时就有,也可以在儿童期出现,是褐色或淡棕色,类似于加了牛奶的咖啡那样的斑片,大小不一,不突起皮肤。
如果咖啡牛奶斑的数量大于 6 个或者面积较大、分布不对称、边界不规则,可能提示神经纤维瘤病、结节性硬化等综合征,爸爸妈妈们可以带宝宝检查,排除一下好放心。
宝宝身上长痣该如何处理?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
不同类型的痣特点不同,相应的处理方法也不同。具体如下:
大部分获得性痣:不用特殊处理
儿童时期的大部分获得性色素痣都是良性的,不需要处理。
平时不要总去磨擦、或用化学药剂等去刺激长痣的地方,减少恶变的风险。更不要为了美容效果,随意给宝宝点痣,要处理,也是选择医院皮肤科进行规范治疗。
先天性色素痣:有变化时需就医处理
对于先天性中小型色素痣,在儿童时期不需要过于积极地去干预,可予以定期拍照观察或定期到皮肤科专科医生处检查。
对于先天性巨痣,由于存在美观影响,且巨痣后期有发生恶变的风险,因此推荐尽早就医,并在专科医生(如整形科医生、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其他类型的痣:有变化时也需就医
不管是晕痣、斑痣等其他类型的痣,当它的大小、形状、颜色上出现变化,或是有炎症、出血、结痂以及感觉异常,要及时就医,查明原因[1]。
当然,家长无法判断宝宝痣的类型时,也建议去医院查看。
如何预防宝宝身上长痣?
想要预防长痣,最佳的办法是注意防晒。
阳光照射会刺激黑色素的分泌,因此减少紫外线的照射,可以减少长痣的风险。
上午 10 点到下午 3 点强烈光照的时候,最好不要让宝宝晒太阳。另外,外出时,建议给宝宝戴帽子,选用适合宝宝使用的防晒霜[1]。
参考资料· 王丽英.长波紫外线和黑素瘤[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2(01):46-48.
· (美)罗伯特·克利格曼(Robert M.Kliegman)等著;毛萌,桂永浩主译. 尼尔逊儿科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7:2522.
· 马琳主编.儿童皮肤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22.
· James JN,Raymond EB,Vincent JH.The Pigmentary System: Phys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2nd editon.Oxford:Blackwell Publishing,2006:1092.
· (美)罗伯特·克利格曼(Robert M.Kliegman)等著;毛萌,桂永浩主译. 尼尔逊儿科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7:2521.
· (美)罗伯特·克利格曼(Robert M.Kliegman)等著;毛萌,桂永浩主译. 尼尔逊儿科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7:2513.
· Dahistrom JE,Scolyer RA,Thompson JF,et al.Spitz naevus:diagnostic problems and their management implications[J].Path alogy,2004,36:452-457.
· 袁世盛,李侠.Spitz痣误诊为婴儿血管瘤1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0,19(06):587-588.-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