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冻伤?
冻伤指的是机体长时间暴露于潮湿和低温环境下导致血管痉挛,血流量减少,组织缺血细胞出现损伤,从而引起的冻伤;但有时长时间过度劳累、紧张、身体虚弱,创伤,也有可能会减弱人体对外界的温度适应能力,使局部热量逐渐减少,也可能会引起冻伤。
冻伤的严重程度与气温寒冷的程度、风速、湿度、受冻时间、全身状态等有一定关系。如果冻伤比较轻,温度恢复以后逐渐缓慢恢复正常。如果冻伤比较严重,建议首先帮助患者脱离低温或导致冻伤的环境,并及时就医。
大多数冻伤患者经过积极治疗,预后良好,但对于冻伤比较严重者,预后不良的,还可能需要截肢。
冻伤可分为哪些类型?
冻伤的分类可按冻伤的损伤性及损伤范围分。按损伤性质分为非冻结性冻伤、冻结性冻伤。按损伤范围分类为一级冻伤、二级冻伤、三级冻伤、四级冻伤。
-
按损伤性质分类
- 非冻结性冻伤。一般多见于长时间暴露在 0~10℃ 的低温潮湿环境当中,多会引起脸颊、耳朵、鼻子等暴露的皮肤出现非冻结性冻伤。
- 冻结性冻伤。指的是皮肤暴露于0℃以下的低温,包括局部冻结性冻伤和全身性冻伤。
-
按损伤范围分裂
- 一级冻伤。仅伤及表皮层,多会引起麻木、红斑,而且有轻微的表皮脱落,轻度水肿。
- 二级冻伤。伤及表皮和真皮层,多表现为皮肤表面起水疱。
- 三级冻伤。伤及皮肤全层,冻区周围出现水肿和血性水疱。
- 四级冻伤。损伤累及全层皮肤,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深部组织坏死,完全失去功能和感觉。
-
症状
冻伤有哪些典型表现?
冻伤分为非冻结性冻伤和冻结性冻伤,类型不一样,所出现的典型症状也存在差异性,具体情况如下:
- 非冻结性冻伤
- 冻疮。多发生于暴露部位及肢体的远端,在早期时,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皮肤苍白、红肿、发干、发痒、刺痛等症状,时间比较长者可能会出现水疱、溃疡等表现。
- 另外,有些患者也可能会出现战壕足和浸渍足,多表现为局部水肿、紫斑、出汗、感觉异常等症状。
- 冻结性冻伤
- 局部冻结性冻伤:患者多会出现损伤处皮肤苍白、温度低、麻木、刺痛等症状。
- 全身性冻伤:患者多会出现冻僵以中心体温下降为全身性的损害,同时还可能会伴有意识障碍、精神障碍、心率减慢、心率失常等症状。而对于冻亡者可出现呼吸抑制、心跳呼吸骤停,最终导致死亡的情况。
冻伤好发于哪些部位?
冻伤多发生在身体的末梢部位,主要为四肢的末端,但多见于下肢,尤其是足部冻伤先于其他部位发生,其次为手、颜面部位,而且多为两侧对称性发生。
冻伤指的是长时间暴露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中所导致的局部损伤,通常多发生于暴露的皮肤上。
出现冻伤后需要多注意保暖,不能长时间待在低温的环境中,在低温环境时,需要经常用手搓暴露的部位,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冻伤的发生。但严重冻伤出现感染组织坏死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医,进行创面处理,降低截肢风险。
寒冷室外回来皮肤痒是冻伤吗?
寒冷室外回来皮肤痒不一定是冻伤,如果是暴露于寒冷环境如手指,多与进入温暖环境后末梢血管逐步开放有关,很快即可缓解;如果出现全身瘙痒,并伴有风团,也有可能是过敏因素引起皮肤痒,如荨麻疹。
冻伤一般指的是长时间待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中引起的皮肤损伤,一般多见于容易暴露在外面的部位,比如:手、耳朵、脸、脚等,冻伤以后由于局部血管和细胞中的炎症物质释放,有可能会对神经造成刺激,当皮肤坏死以后,人体会出现特有的细胞吞噬坏死细胞,导致局部细胞释放出过多的毒素,导致血管神经敏感状态释放,进而出现皮肤发痒症状,同时还会导致皮肤肿胀,形成硬斑块。
寒冷室外回来皮肤发痒建议先观察,如果皮痒症状逐渐加重,或者是伴有其他症状出现时,建议及时诊。
冻伤严重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
冻伤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寒冷作用于人体引起的局部甚至是全身的损伤,轻度冻伤,一般无并发症出现,迅速脱离低温环境,迅速复温,局部涂抹冻疮膏多可以痊愈。但对于冻伤比较严重的,可能会引起感染、水肿等并发症。
- 感染。单纯的轻微冻伤一般不会出现感染,但较严重冻伤后有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水肿或血供不足而坏死,进而增加感染几率,需要及时对伤口进行处理,必要时需要选择抗生素的药物治疗。
- 水肿。冻伤部位在环境温度比较高的时候会解冻,或者是复温后导致缺血组织在灌注容易引起局部组织肿胀,为了减轻局部组织水肿,建议保护创面,而在保护创面时,可以使用干纱布敷料覆盖在创面,进行包裹创面,防止肿胀压迫组织。对于冻伤部位已经解冻着,建议患者避免行走,防止进一步创伤。
- 非冻结性冻伤
病因
冻伤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
冻伤容易在环境温度低、长时间接触低温物品或短期内接触极低温度物品、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人体失去自我保护能力等情况下很容易发生。
- 环境温度低。长时间呆在温度比较低的环境当中,人体消耗的热量也比较低,很容易造成冻伤。
- 接触低温物质。如果长时间接触干冰、液氮、氟利昂等物质时,有可能会导致瞬间气化蒸发,局部温度会迅速的降低,对于组织损伤比较大,而长时间接触时,冻伤可能会比较严重。
- 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有些人长时间在寒冷环境中站立、长时间浸泡在冷水当中等,有可能会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冻疮。
- 人体失去自我保护能力。由于患有精神分裂症、癔病、智力障碍、脑血管疾病、醉酒等很容易导致人体失去自我保护能力,而长时间待在寒冷的环境中,也很容易引起冻伤。
哪些人容易被冻伤?
下列人群会更容易在低温的环境下被冻伤:
- 婴儿。
- 老年人。
- 穿着不当、皮肤潮湿或者因为特殊原因需要浸泡在冷水中的人群。
- 饮酒后的人群。
-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及雷诺综合征患者,这类人群会对低温环境感觉更强烈,也更容易被冻伤。
- 慢性疾病周围循环不佳、营养不良的人群及皮下脂肪少的人群也会更容易被冻伤。
诊断
冻伤应该去哪个科室就诊?
冻伤建议去皮肤科就诊。
冻伤什么时候需要就医?
冻伤如果发生下列症状建议马上就医:复温治疗 1 个小时候症状依然没有好转,甚至加重者;冻伤患者皮肤上出现水泡者;冻伤患者的皮肤出现了发红、肿胀等感染的症状者。
如何诊断是否为冻伤?需要哪些询问和检查?
冻伤可以结合暴露低温环境及其他物体的接触史、机体局部出现的冻结(硬结)及其软化过程中出现的麻木、疼痛等临床表现,即可诊断。
- 询问病史。是否使自己身体接触非常寒冷环境或一些特殊物质,比如制冷剂、液体气体等。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体长时间接触冷环境,使体内热量大量散失,身体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严重时候导致坏死。所以医生还会问是否有身体局部麻木、肿胀烧灼感、疼痛症状。
- 体格检查。受冻皮肤早期苍白,复温后局部呈红色或微紫红色,复温融化后,水肿明显,有的可见到水疱,水疱内充满橙黄或粉红色透明浆液性液体,疱底鲜红色。严重的可出现局部感觉丧失,肢体痛,皮肤呈紫蓝色或青灰色,可以看到厚壁血性小水疱,疱中可见到液咖啡色液体。
冻伤程度如何分级?
结合当时造成局部皮肤等组织破坏深浅程度、及损伤后导致的临床表现,冻伤可以分四级[1]。
- 一级冻伤。冻伤损伤到皮肤表皮层。一般常见症状为稍微感觉刺痛、发痒感,部分可出现灼热感。皮肤受冻后早期局部表现苍白色,恢复正常温度后局部呈红色或微紫红色,充血、稍水肿。
- 二级冻伤。冻伤损伤到皮肤真皮层。出现跳痛或刺痛剧烈症状。恢复正常温度后皮肤呈红色或暗红色,水肿明显,触碰灼热感明显。可见到水疱,水疱内充满橙黄或粉红色透明液体。
- 三级冻伤。一般冻伤损伤已经深达皮下组织。出现感觉迟钝。局部恢复正常温度后创面由苍白变为紫红或青紫色,皮温低,水肿明显。可见到较厚壁血性水疱,疱底暗红,有血性渗出。
- 四级冻伤。冻伤程度最重,损伤深达皮肤全层、皮下、肌肉及骨骼等组织。感觉丧失,肢体剧痛。局部恢复正常温度后皮肤呈紫蓝色或青灰色,皮温较低,水肿较明显。可见到厚壁血性水疱,疱液咖啡色,最严重时无水疱,局部坏死。
治疗
冻伤如何治疗?
冻伤发生后结合冻伤程度及出现的症状、体征可以采取一般性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1]。
- 一般性治疗。一般适合冻伤程度较轻患者。最主要的措施是尽快复温。尽早脱离寒冷环境或者制冷物质,用温热抹布覆盖或温水浸泡受冻部位,尽快复温,一般禁忌揉搓局部,避免组织坏死及扩大受伤范围。
- 药物治疗。可应用抗凝、扩张血管改善循环药物,一般应用于二级程度及以上冻伤出现循环障碍的患者,但出现出血明显凝血障碍的时候禁忌应用。对于局部皮肤破溃患者,局部消毒保持清洁,对于感染化脓情况,还需要抗生素抗炎治疗。
- 手术治疗。对于局部破溃化脓感染患者,医院及时清创治疗促进愈合,出现肢体坏死的严重冻伤患者,为防止坏死范围扩大及发生严重感染情况,必要时作截肢手术。
冻伤后,建议及时到当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冻伤能自愈吗?
冻伤发生后对于轻微的冻伤可以自愈,但大多数冻伤必须经过积极治疗,防止损伤程度加重。
对于一级冻伤及轻微冻伤患者,经过积极迅速恢复正常温度,一般可自愈;对于二级以上冻伤患者,必须给予及时正规的治疗。改善循环,防止组织坏死发生及范围扩大;局部皮肤完整、皮肤苍白可以温热水热敷复温。出现水泡,可以给予消毒处理,防止水泡破溃感染。
大多数冻伤患者给予积极治疗后一般均可痊愈,不影响生命及肢体功能,少数留有皮肤瘢痕后遗症;但对于重度冻伤的重症患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病情发展迅速时可能导致肢体坏死、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冻伤能否自愈,应由当地医师面诊后决定。冻伤后发生低温症该如何紧急处理?
冻伤发生时出现低温症,除外立即采取脱离低温环境及解除制冷剂接触外,还需要立即采取热敷等措施使身体尽快恢复正常温度[3]。
- 人体长时间接触冷环境或局部接触制冷剂,使体内及局部身体热量大量散失,可以导致局部皮温过低,局部低温症,表现局部皮肤苍白、青紫、水泡体征及疼痛、麻木等症状,必须立即脱离低温环境及脱离制冷剂等接触,同时尽快用热毛巾热敷患处,或用温热水热敷。
- 也可以导致机体核心温度降至或低于 35℃,此时机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能量难以维持脏器功能正常运行,容易出现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必须立即脱离接触寒冷环境或制冷剂等物质,同时将患者转送至防风保暖场所,尽快采取保暖措施,尽早送医院就医。
冻伤多久能康复?
冻伤一般在复温及必要的支持治疗后和好转,但对于冻伤比较严重者康复的时间会比较长,具体时间在临床上没有规定。
冻伤康复的时间与具体病情有一定关系,通常冻伤的发生与寒冷环境、机体局部血液供应差等有一定关系。对于轻度的冻伤者,常常会出现红斑、发痒等症状,没有破溃,再注意保暖,及时改善皮肤局部血液循环后多可以康复,一般需要 1~2 周左右的时间。
如果冻伤比较严重,出现皮肤破损和局部组织血管受损明显时,康复的时间就会比较长,反复冻伤者,甚至会伴随整个冬天。
出现冻伤后建议及时就诊,紧谨遵医嘱进行相应处理,有助于及早康复。
生活
冻伤患者日常生活有哪些注意事项?
冻伤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有以下几方面:
- 出门时需要多注意保暖,尽量把漏在外面的部位包裹严实,但也需要根据天气情况适量增减衣物。
- 对于在严寒条件下工作的人群,需要及时轮班工作,避免长时间久站或者是蹲地不动。
- 在日常生活中还需清淡饮食,尽量多吃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的食物,同时还需要少食多餐,保证足够的食物热量。
- 对于长期生活与严寒地区的人群需要多注意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外周血管功能,提高暴露部位的抵抗能力。
- 出现冻伤后要及时保暖,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症状。而冻伤严重者,建议及时就诊处理,降低感染几率。
发生冻伤后该如何护理?
发生冻伤后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护理:
- 需要快速脱离寒冷环境,防止继续冻伤。
- 在早期时可以使用衣物或者是用温热的物品覆盖速冻的部位,使皮肤的颜色和感觉迅速恢复正常。对于冻伤严重者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护理。
- 休息时要多注意勤翻身,以免压迫创面时间过长,影响局部血供,不利于愈合。
- 尽早的进行康复锻炼,而且还需要保持良好心态,多注意局部保暖。
预防
如何预防冻伤?
预防冻伤的方法,包括:做好保暖措施、使用油脂护肤品、控制基础疾病以及注意特殊药物的使用等[2]。
- 做好保暖措施。出门的时候做好保暖,尤其是保护好身体容易受冻的部位,包括手脚,耳朵等部位,措施就是戴手套,穿棉鞋,戴耳罩。在寒冷的地区如果棉鞋湿了,需要立即更换。
- 使用滋润防冻功效的护肤品护肤品。平时洗脸洗手以后,不要使用碱性很大的肥皂,这样容易刺激皮肤,同时还要使用凡士林,甘油等油脂护肤品保护皮肤。
- 控制基础疾病。有三高等慢性疾病的患者,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以外,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还要均衡营养,保持热量,这类患者不要单独出远门。
- 注意特殊药物的使用。注意毒麻药物的使用,特殊人群必要时应用后,不可独处,不可前往寒冷环境。
在预防冻伤的过程中,注意保暖,一旦出现自身体温下降和手、耳朵等部位皮肤颜色异常,一定及时就医。
预防冻伤在饮食上有哪些注意事项?
预防冻伤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 不要饮酒。因为酒精会导致皮肤血管扩张,增加热量的丢失,同时酒精还会干扰人类的体温调节能力,影响人对冷热感受的判断,更容易导致冻伤。
- 在寒冷环境下,尽量多饮水和吃足够高热量的食物,比如糖块,巧克力等。
参考资料监制:刘恩茂
[1] 韩军涛,王洪涛,王耘川.冻伤早期的临床诊疗全国专家共识[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22,17(01):1-6.
[2] 孙林利,刘文军,桂静娥,等.2019版《荒野医学协会冻伤预防和治疗实践指南》解读[J].中华烧伤杂志,2020,36(7):631-635.
[3] 刘铭然, 孔瑞枫, 朴宏鹰. 局部冻伤的临床治疗探讨[J]. 中外医疗, 2013(7):2.- 就诊
好发于颜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
可用复温、补水治疗,严重可能引起截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