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乙状结肠炎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乙状结肠炎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 常由病毒、细菌等在乙状结肠处感染所致。
    · 常表现为腹痛、腹泻、消瘦、乏力。
    · 常呈慢性反复发作,建议及时就诊。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更多
  • 简介

    什么是乙状结肠炎?

    乙状结肠炎指的是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乙状结肠发生炎症的一大类疾病,其主要特征为乙状结肠的黏膜发生充血、水肿、糜烂等病理改变[1]。

    乙状结肠炎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根据其病因可分为病毒、细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等原因所致,也有可能是免疫因素引起的克罗恩病、溃疡性乙状结肠炎。

    乙状结肠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和腹泻或者便秘,轻症患者每天大便 3~4 次,大便稀薄。比较严重的患者每天腹泻可达到 10 多次、伴有腹痛,并常排出黏液的大便,可伴有脓性大便,里急后重(总想排便,但又感觉排不尽),也有的患者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可伴有消瘦、乏力等症状。

    乙状结肠炎常见吗?

    乙状结肠炎在临床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乙状结肠黏膜受到病损形成的炎症性病变。

    乙状结肠炎诱发的病因较多,与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环境因素、感染因素、自身免疫因素有等有关,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阶段。

    乙状结肠炎不治疗会癌变么?

    乙状结肠炎不治疗,有可能会发生癌变[2]。

    乙状结肠是由多种因素造成乙状结肠部位黏膜受到损伤而引起充血、水肿,甚至发生糜烂,反复的炎症刺激不治疗有可能会导致乙状结肠发生癌变,需要引起重视,尽早前往医院就诊、进行规范性治疗。

  • 症状

    乙状结肠炎有哪些常见表现?

    乙状结肠炎临床常见的表现有大便性状改变、腹痛、排黏液便或脓血便、里急后重、其他症状。

    1. 大便性状改变。乙状结肠发生炎症活动期主要表现为大便不成形、腹泻,轻者每天排 3~4 次,严重的每天排便达数 10 次。
    2. 腹痛。轻中度疼痛,一般在左下腹,严重的可累及全腹部疼痛,可能会反复发作。
    3. 排黏液便或脓血便。由于乙状结肠长期受到严重刺激肠道黏膜损伤,黏液分泌量增多,排出黏液的大便,甚至出现溃疡,排脓血黏液便。
    4. 里急后重。因为炎症持续刺激直肠和肛门,总是感觉反复有便意,排便后可暂时缓解。
    5. 其他症状。比如恶心、腹胀、食欲下降、消瘦、乏力等症状。
  • 病因

    导致乙状结肠炎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乙状结肠炎的原因比较多,可能与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因素等有关。

    1. 遗传因素。溃疡性乙状结肠炎、克罗恩病家族病史下一代的患病几率明显高于其他普通人。
    2. 感染因素。受到细菌或者病毒、溶组织阿米巴等感染,可诱发乙状结肠发生炎症,比如病毒性乙状结肠炎、细菌性乙状结肠炎、阿米巴乙状结肠炎。另外,乙状结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还可表现为阵发性腹痛,排便后可减轻、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发烧、盗汗等症状。
    3. 免疫因素。免疫失衡也可能是乙状结肠炎发病的重要环节,因多种原因导致乙状结肠黏膜发生炎症,进而诱发溃疡性乙状结肠炎、克罗恩病。

    乙状结肠炎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乙状结肠炎可分为特异性乙状结肠炎(比如病毒性、细菌性、原虫感染性等)、非特异性乙状结肠炎两种类型。

    1. 特异性乙状结肠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

      • 病毒性乙状结肠炎:是由于感染病毒引起的乙状结肠的肠道黏膜炎症反应。
      • 细菌性乙状结肠炎:乙状结肠部位感染细菌,造成局部的黏膜受损,引发炎症反应。
      • 原虫感染性结肠炎:由鞭毛虫、弓形虫、钩虫原虫引起结肠炎,与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情况有关。
    2. 非特异性乙状结肠炎。包括溃疡性乙状结肠炎、克罗恩病,可能是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等原因有关,这一类型的乙状结肠炎不仅仅有显著的肠道症状,还会有不同程度的肠外症状和体征。

    乙状结肠炎的高发人群是哪些?

    乙状结肠炎高发的人群包括不良饮食者、生活习惯不规律者、有非特异性乙状结肠炎家族史者、体质虚弱者。

    1. 不良饮食者。长时间高脂肪、高蛋白、辛辣、刺激饮食,大量吸烟、酗酒,经常吃油炸的食品会使乙状结肠黏膜受到刺激,而容易诱发乙状结肠炎。
    2. 生活习惯不规律者。经常熬夜,作息没有规律,导致身体过度疲乏,进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乙状结肠黏膜保护屏障功能下降而诱发该病。
    3. 有非特异性乙状结肠炎家族史者。包括溃疡性乙状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家族中有成员患该病,后代的子女患乙状结肠炎的几率比普通人明显增高。
    4. 体质虚弱者。经常过度劳累,久病不愈,身体虚弱者容易出现细菌、病毒等感染,从而诱发乙状结肠炎。

    乙状结肠炎会遗传吗?

    乙状结肠炎是否会遗传,要根据其类型而定,如果是非特异性乙状结肠炎有可能会遗传,而特异性乙状结肠炎不会遗传。

    1. 非特异性乙状结肠炎。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乙状结肠炎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曾经有此病史的患者有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其家族的后代子女比其他普通人群高[3]。
    2. 特异性乙状结肠炎。比如细菌、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感染等引起的,则不具有遗传性,其后代子女患该病的几率与其他人没有明显区别。

    乙状结肠炎患者建议及早就诊,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完善大便常规、肠镜等相关的检查,明确其病因,给予针对性治疗。

  • 诊断

    乙状结肠炎患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

    乙状结肠炎主要会表现为腹痛、腹泻、排黏液的大便或黏血便,长时间腹泻有可能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而导致酸碱失衡,严重的可导致脱水、水电解质失衡、低蛋白血症、发烧,还有可能引起休克;长时间的腹泻影响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容易导致营养不良、严重贫血等危害。

    出现以上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查明其病因,尽早给予治疗。

    乙状结肠炎患者就诊时应挂哪些科室?

    乙状结肠炎患者就诊可以挂肠道门诊、消化科或普外科。

    乙状结肠炎患者就诊一般需要做哪些检查?

    乙状结肠炎患者就诊,根据病情一般需要做腹部触诊体格检查、大便常规及隐血试验、肠镜、血常规、病理学、影像学等检查。

    1. 腹部体格检查。轻症的乙状结肠炎患者,腹部触诊时没有阳性体征或者仅有左下腹按压痛;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腹部疼痛,腹肌紧张,腹部触诊时可按压到有硬管状的乙状结肠。
    2. 大便常规及隐血试验检查。了解粪便中是否有红细胞、白细胞、做粪便培养了解有无致病菌。
    3. 肠镜检查。做内镜可见乙状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是否存在斑片状的小糜烂或溃疡,肠镜接触是否易出血,必要时取活检样本。
    4.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升降可判断是否有感染;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数量,可以判断有活动性的出血以及是否贫血。
    5. 病理学检查。做肠镜时取活检样本做病理学检查了解是否癌变病变性质、程度和范围。

    乙状结肠炎患者就诊,医生会问到哪些问题?

    乙状结肠炎患者就诊医生可能会问到以下问题,就诊前可以提前准备好,以便医生快速判断病情:

    1. 有哪些异常的症状?
    2. 最开始出现的症状是怎样的,这些症状症状出现或加重的诱因,持续的时间,严重程度等?
    3. 最近有没有吃一些不干净的东西?
    4. 之前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症状?
    5. 最近有没有吃过一些抗生素类的药物?
    6. 之前有没有做过检查,结果是怎样的?
    7. 是否有肠道疾病家族史?
    8. 长期服用的药物名称,或近期新增的药物名称?
  • 治疗

    乙状结肠炎患者去医院就诊一般需要做哪些治疗?

    乙状结肠炎患者去医院就诊,需要根据其病因、病情的轻重,给予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1. 一般治疗。注意多休息,避免劳累,进食有营养容易消化、清淡的食物,补充水、电解质。

    2. 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具体如下:

      • 病毒感染:可用抗病毒的药物(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结合蒙脱石散、双歧杆菌等药物进行治疗。
      • 细菌感染:可用抗生素,比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药物治疗。
      • 非特异性乙状结肠炎:可用美沙拉嗪、硫唑嘌呤、强的松龙等免疫治疗药物治疗。

      腹泻比较严重无法正常吸收食物的营养患者,暂时禁食、禁水,可给予肠外补充营养,如氨基酸、各种维生素、脂肪乳、电解质等。

    3. 手术治疗。对于大出血、肠穿孔的患者,症状持续性加重,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乙状结肠炎患者一般吃什么药好?

    乙状结肠炎患者,需根据其病因选择适合服用的药物,比如抗生素、蒙脱石散、益生菌、抗真菌药、氨基水杨酸类等药物[1]。

    1. 细菌感染引起的,可给予抗生素,比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消炎治疗,结合蒙脱石散止泻,应用益生菌,比如双歧杆菌、布拉氏酵母菌等调节肠道菌群。
    2. 真菌感染引起的,可给予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抗真菌的药物。
    3. 溃疡性乙状结肠炎、克罗恩病,可用氨基水杨酸类,比如柳氮磺胺吡啶、奥沙拉嗪等;症状比较严重的,可能会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比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药物治疗。

    乙状结肠患者建议就诊,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切勿自行服药。

    image

    乙状结肠炎可以自愈么?

    部分轻症乙状结肠炎有可能自愈,比较严重的需要给予规范治疗才可以缓解。

    如果病毒感染引起的乙状结肠炎,症状比较轻,通过调整饮食有可能会自愈。

    如果是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乙状结肠炎,通常需要给予抗生素治疗才可以治愈。

    非特异性乙状结肠炎包括溃疡性乙状结肠炎、克罗恩病,难以彻底治愈,只能缓解症状。

    因此,乙状结肠炎患者建议及早就诊,查明其病因尽早给予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 生活

    乙状结肠炎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乙状结肠炎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调理、心理护理、合理作息、适量运动等。

    1. 饮食调理。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不能进食辛辣 、刺激、生冷、粗纤维的食物,不能喝酒。严重者饮食以半流质、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少量多次进食。
    2. 心理护理。乙状结肠炎由于病程比较长,容易复发,不少患者可能会焦虑,家属多与患者沟通,消除其焦虑的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平时保持愉悦的情绪,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3. 合理作息。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过度劳累。
    4. 适量运动。急性期时以多休息为主,缓解期可以适量散步、快走、慢跑等。

    乙状结肠炎患者日常饮食不建议吃哪些食物?

    乙状结肠炎患者日常饮食建议不要吃生冷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病情非常严重的时候建议禁食,这期间可以通过肠外营养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能量,以便让肠道休息,减轻炎症。

    常饮食尽量以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少吃多餐。

  • 预防

    乙状结肠炎可以预防吗?怎么预防?

    乙状结肠炎属于常见病、多发病,涉及病因有多种,尽量避免可疑的致病因素,可以降低发病率,可以通过合理饮食、规律作息、良好的排便习惯、运动、保持愉悦情绪等方面预防。

    1. 合理饮食。戒除烟酒,不吃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油炸的食品,规律进食,少量多次进食容易消化吸收、有营养的食物。
    2. 合理作息。避免熬夜,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 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排便,避免腹泻和便秘。
    4. 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比如慢跑、快走、打羽毛球、瑜伽、太极等,适量做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5. 保持积极向上,愉悦的情绪,平时避免紧张、焦虑、抑郁。

    哪些生活习惯容易导致乙状结肠炎?

    不良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排便习惯等都容易导致乙状结肠炎。

    1. 不良的饮食习惯。经常吃油腻、生冷、刺激的食物,大量饮酒、吸烟、常吃油炸的食物等,比如辣椒、芥末、咖喱、炸鸡、冰冻饮料等,这类食物会刺激乙状结肠壁造成局部黏膜充血、水肿引发炎症。
    2. 不良的作息习惯。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没有充足的睡眠,诱发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肠道的保护屏障破坏而诱发乙状结肠炎。
    3. 不良的排便习惯。没有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有便意故意忍便容易引起便秘,长期的便秘,对肠道也会产生一定不良影响。
    参考资料
    监制:刘恩茂
    [1] 吴斌.肠道疾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2] 王晶. 2942例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结肠癌检出率分析[D]. 山西医科大学, 2016.
    [3] 买丽克汗·艾比布, 阿依吐拉·吐尔逊. 可遗传性大肠癌及其预防措施[J]. 中外医药研究, 2018(27):2.
  • 就诊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