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皮肤干燥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皮肤干燥
    就诊科室:皮肤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 疾病、环境等可导致皮肤干燥。
    · 生理性皮肤干燥常见于早产儿和老年人。
    · 皮肤干燥同时伴随瘙痒、疼痛需及时就医。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更多
  • 症状表现

    皮肤干燥的典型表现都有哪些?

    皮肤干燥,指的是患者皮肤出现异常干燥的状态,大多发生于小腿部,也可见于躯干、手臂、腰部等各个部位。皮肤干燥一般可以分为生理性皮肤干燥和病理性皮肤干燥[1]。

    生理性皮肤干燥的主要变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粗糙、皮肤瘙痒、皮肤紧绷感等症状。

    病理性皮肤干燥的主要变现为皮肤粗糙、干燥,皮肤的外观像铺路石样或者网格样改变,可伴有脱屑、鳞屑、皮肤瘙痒、裂纹、红斑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皮肤出血、丘疹、皲裂、红斑等表现。

    皮肤干燥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生理性皮肤干燥的高发人群一般为早产儿和老年人[1]。

    1. 早产儿。出生后离开羊水环境的早产儿皮肤与外界接触,因其皮肤较足月儿更为敏感脆弱,所以容易出现干燥、粗糙、脱屑等症状。
    2. 老年人。老年人新陈代谢减慢,皮肤老化速度加快,皮肤中的保湿因子减少,从而导致皮肤干燥。

    病理性皮肤干燥与原发疾病相关,如寻常性鱼鳞病、银屑病等,不同疾病的高发人群均有所不同。

  • 缓解方式

    皮肤干燥如何缓解症状?

    缓解皮肤干燥症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措施:

    1. 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加强生活饮食运动情绪等方面的调理。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熬夜,早睡早起。饮食上尽量多吃含水分比较高的食物,避免吃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2. 适当应用合适的保湿剂。可根据具体病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丙二醇、乙醇酸、乳酸等保湿剂进行皮肤涂抹,可起到缓解皮肤干燥症状,增加皮肤湿度的作用。对于敏感肌肤,可使用温和的医用化妆品。
    3. 药物治疗。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也可遵循医嘱,使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维 A 酸类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皮肤干燥的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日常生活中皮肤干燥的患者应该多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注意观察脱屑、手足皲裂干燥等情况有没有好转。一般来说,皮肤干燥的患者无需复查,但是口服维 A 酸药物的患者,应该根据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一般 1 个月后复查,主要复查肝功能和血脂等情况。
    2. 在生活中,饮食上要尽量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鱼虾、牛羊肉等高蛋白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 A 的食物,比如猪肝、白薯、胡萝卜等。[3]
    3. 在运动方面,如果是在严重疾病期间,特别是手足有皲裂的情况下,运动时应该注意防止患处物理损伤。
    4. 在家用药时,需要特别关注外用药物的正确用药方式,严格按照医嘱规律用药。严禁私自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引起效果不佳或者出现其他的不良反应等。
    5. 在保湿产品的选用上,建议每天使用,特别是在寒冷干燥的冬季,可以适当增加使用的频率,使皮肤适当保持轻度的油腻感。
    6. 如果条件允许,尽量避免生活在干燥寒冷的环境中,同时尽量避免接触如碱性化学用品之类容易对皮肤有刺激的物品。
    7. 皮肤干燥患者如果伴有瘙痒时,应该尽量控制抓挠,因为抓挠会加重皮肤屏障的破坏,从而加重病情。如果确实瘙痒得厉害,则应该及时就诊使用一些外用或口服药物进行止痒。

    image

  • 就诊判断

    皮肤干燥在怎样的情况下需要就诊?

    皮肤干燥在一般的情况下并不需要就医,可以优先选择一些滋润的润肤露进行皮肤护理。但是如果症状明显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及时去皮肤科就行就诊。

    1. 出现面部或身体大面积的出现鳞状皮屑时。
    2. 皮肤出现瘙痒、疼痛等症状。
    3. 皮肤发生皲裂、破溃或继发感染时。

    皮肤干燥就诊应挂哪些科室?

    皮肤干燥就诊应该选择挂皮肤科就医。

    皮肤干燥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皮肤干燥的常见原因一般包括: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等[1]。

    1. 外源性因素。主要包括理化因素及环境因素。
      • 理化因素:包括长时间进行阳光照射、频繁进行身体清洗等,这些都可能会对身体的皮肤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从而可能引起皮肤干燥的症状。
      •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生活环境过于干燥、秋冬季气候干燥等,这些也可能对皮肤造成影响,引起皮肤干燥。
    2. 内源性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因素、疾病因素及精神因素。
      • 年龄因素:老年患者或早产儿皮肤抵御环境的能力减退,就可能引起皮肤干燥。
      • 疾病因素: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银屑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肾功能不全等。
      • 精神因素:患者心理压力过大,也可能会引起皮肤水分散失过多,诱发皮肤干燥。

    皮肤干燥去医院就诊,需要做哪些准备?

    皮肤干燥的患者去医院就诊前,首先需要注意,不要在就诊前随意乱用药物。

    其次,注意不能剧烈的抓挠感觉瘙痒的地方,因为这样有可能会影响疾病的诊治。

    第三,患者如果发现身体出现大量的鱼鳞皮屑,可以采取拍照等方法留取图像,以便医生在诊疗时判断病情。

    最后,可以加强保湿,涂抹一些保湿霜或保湿乳以缓解皮肤干燥的症状。

    皮肤干燥去医院就诊需要做哪些检查?

    皮肤干燥去医院就诊需要做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其他检查等。

    1. 体格检查。可观察皮肤粗糙以及皮屑的情况,还可对病变部位进行触诊检查。
    2.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皮肤含水量测定、皮肤干燥度指数测定等,可以对皮肤干燥的情况进行评估。
    3.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超声检查、 CT 检查、 X 线检查等,可对疾病作出辅助判断。
    4. 其他检查。主要包括皮肤镜检查、皮肤干燥临床评估系统等。皮肤镜检查对皮肤干燥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皮肤干燥临床评估系统可以对皮肤干燥的病情进行评估。

    皮肤干燥去医院就诊一般需要做哪些治疗?

    皮肤干燥去医院就诊之时,医生一般会建议使用保湿剂或者多磺酸黏多糖乳膏等进行初步的治疗[2]。

    1. 保湿剂治疗。使用保湿剂不仅可以起到改善细胞间质脂质双层的修复作用,还可以减少皮肤内的水分散失,同时,还可以起到一定的补水作用,加强皮肤屏障功能,从而促进皮肤干燥的症状得以尽快修复。临床上常用的保湿剂主要包括丙二醇、乙醇酸、甘油等。这些需要注意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用。
    2. 多磺酸黏多糖类药物治疗。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还可以遵医嘱使用多磺酸黏多糖类的药物进行保湿治疗,多磺酸黏多糖含有类肝素样的成分,具有良好的保湿效果,尤其对老年皮肤干燥的病情,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皮肤干燥去医院就诊,经常会被医生问到哪些问题?

    皮肤干燥的患者去医院就医,医生经常会问到患者以下问题,患者可以提前进行准备,以便帮助医生更好的进行病情的判断。

    1. 皮肤干燥及出现皮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否有季节性?
    2. 一般身体哪些部位的皮屑比较严重?
    3. 在干燥的同时是否有疼痛及瘙痒的症状?
    4. 有没有手掌及脚掌干燥皲裂,手背等皮肤有没有摸着像起「鸡皮疙瘩」的感觉?
    5. 之前是否有用过什么药物,是否有效果?
    6. 是否有家族遗传史,父母及儿女或家里其他成员是否有类似的症状?
    7. 是否有过敏体质,是否患有过敏性哮喘等疾病?
  • 潜在疾病

    皮肤干燥可能与哪些疾病有关?

    皮肤干燥可能与皮肤病或系统性疾病等有关。

    1. 在患者出现皮肤病时,一般都会引起皮肤干燥的症状。引起皮肤干燥症状的皮肤病常见的主要包括体癣、寻常鳞屑病、银屑病等。在患者出现这些疾病时,皮肤屏障功能明显减退,病变局部水分流失过多,就可能引起皮肤干燥,局部出现鳞屑、瘙痒等表现。
    2. 患者如果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各种器质性疾病的时候,也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对皮肤造成影响,引起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导致皮肤内的水分流失过多,引起皮肤干燥,从而出现皮肤瘙痒、皮屑增多等症状。

    如何预防皮肤干燥?

    预防皮肤干燥的方法包括加强日常管理、注意生活环境适宜、适当锻炼等。

    1. 加强日常管理。不要经常洗浴,避免使用具有刺激性的沐浴露或者肥皂洗澡,洗澡后可以涂抹甘油,进行皮肤保湿。尽量穿宽松、棉质、柔软的衣物,减少粗糙衣物对皮肤造成的摩擦。在使用凉水时,需要带手套,做好防护。
    2. 注意生活环境适宜。注意生活环境舒适,温度适宜,如果环境比较干燥,必要时可以使用空气加湿器进行空气湿化处理。
    3. 适当锻炼。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全身血液流动加速,从而改善皮肤角质层功能,增强皮肤屏障功能,也可以预防皮肤干燥。
    参考资料
    监制:刘恩茂,张欣雨
    [1] 李姗姗,聂舒,吕婷,等.皮肤干燥症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33(05):599-603.
    [2] 张学军. 皮肤性病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3] 欧颖梅,李常兴,李国周.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肤瘙痒疼痛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J].中国临床护理,2017,9(02):144-147.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