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眼底出血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眼底出血
    就诊科室:眼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 多种原因导致的视网膜或玻璃体出血。
    · 表现为视物模糊、视物遮挡感、视力下降等。
    · 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需重视预防。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更多
  • 简介

    眼底出血是什么病?

    眼底出血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视网膜或玻璃体出血,从某种层面上讲,眼底出血能够反应出全身血管病变。

    患者主要表现为视力模糊、视物重影、视力下降等表现,严重者可导致失明。因此要予以慎重对待,及早治疗,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结局[1]。

    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眼底出血会严重影响视功能。

    眼底出血很常见吗?

    本病常见。眼底出血是眼底病中较为常见的体征[2],但尚未有权威文献说明其具体流行病学数据。

  • 症状

    眼底出血有哪些症状和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视力模糊、视物遮挡感、视力下降等表现,严重者可导致暴盲[1]。

    1. 视物模糊:感觉看东西看不清楚,模模糊糊。
    2. 视物遮挡感:看东西时感觉有东西遮挡。
    3. 视力下降。

    眼底出血有哪些并发症?

    1.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眼底出血尤其是玻璃体积血,日久不吸收容易引起组织增生、新生血管形成,进而形成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严重影响视功能[3,4]。患者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前黑影、视力丧失等。
    2.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眼底出血长期不吸收可能导致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然而这个病变可引起增殖组织收缩,从而牵拉视网膜,造成视网膜脱离[5]。主要表现为眼前有漂浮物、有光闪烁感、视野模糊、黑影遮挡等。
    3. 黄斑水肿: 眼底出血可导致黄斑部视网膜内液体积聚,从而引起黄斑水肿。患者常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
    4.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常继发与视网膜缺血性疾病或炎症之后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常表现为眼胀、眼痛等,严重者可完全丧失视力。
  • 病因

    眼底出血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眼底出血病因比较复杂[1],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1. 眼部疾病:眼部炎性疾病(如葡萄膜炎、视乳头炎等)、视网膜血管病变(如血管炎、静脉阻塞等)、眼外伤等都可导致毛细血管内膜损伤,从而增加血管液渗透性[1,3],导致眼底出血。
    2. 全身病变:糖尿病、高血压、白血病、肾功能衰竭、艾滋病等疾病可导致视网膜毛细血管受损,最终造成眼底出血[3,6]。

    眼底出血可以由哪些因素诱发?

    不良生活习惯:如重油重盐饮食、吸烟、嗜酒等,这些因素均可造成全身血管硬化及眼底动脉硬化,使眼底血管弹性下降,从而诱发本病。

    眼底出血好发于哪些人群?

    本病好发于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年龄>65 岁的人群、肥胖人群等。

  • 诊断

    眼底出血患者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前往医院就诊?

    1. 当出现视力模糊、视物重影等症状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下一步检查;
    2. 当出现上述症状长期不缓解,并伴随视力下降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或定期去医院复查;
    3. 当出现眼前有漂浮物、有光闪烁感、视野模糊、黑影遮挡等症状时,应该尽快就医。

    眼底出血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

    主要依据眼科检查和超声检查来诊断。诊断后应对患者进行视力检查评估病情,进行眼底检查、超声波检查以明确诊断寻找病因。

    1.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诊断眼底出血的基本检查项目,可了解眼底出血部位、形态、可能病因等。
    2. 眼底 B 超:是检查眼底病变的重要方法,可为眼底出血提供直观的诊断资料,但不能为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2]。
    3. 全身相关检查:糖尿病、高血压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血管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了解眼底出血病因,为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治疗

    眼底出血患者去医院一般先挂什么科?

    综合医院的眼科,或眼科专科医院的玻璃体和视网膜病专科。

    眼底出血一般如何治疗?

    本病主要采取针对病因或出血症状进行治疗,必要时可选择手术治疗。

    1. 药物治疗:

      • 止血药物:常用药物有水杨酸卡巴克洛(又名安络)、安妥碘,主要用于止血或促进出血吸收,适合本病大部分患者,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具体表现为过度呼吸、高热(体温超过39.1℃)、荨麻疹等水杨酸过敏反应[7]。此类药物过敏者、妊娠期妇女禁用,有癫痫病史及精神病史者慎用。
    2. 手术治疗:
      玻璃体切除术:

      • 适用人群:适用于玻璃体积血不吸收或者并发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4]。
      • 手术方式:麻醉下,对玻璃体进行切割。
      • 优缺点:该手术方式优势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状况,但手术本身较为复杂,可能带来术中出血不止等并发症问题[3,8]。
      • 禁忌证:有严重的呼吸或循环系统疾病不能耐受此手术等人群。
    3. 眼底激光治疗: 实际的临床工作中,眼底激光的治疗必不可少,多应用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性炎症等引起的出血等[9]。

    image

    眼底出血可以治愈吗?

    本病可治愈,但需要长期治疗,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影响视力,造成不可逆性损伤,严重者可导致失明[1,3]。

  • 生活

    眼底出血患者,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1. 清淡饮食,宜多吃胡萝卜、橘子等新鲜果蔬,补充维生素,促进疾病康复。
    2. 不宜高脂、高糖、高盐饮食,如烧烤、火锅、咸菜等,以免加重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
    3. 适量饮水,一般来说,健康成人需水量约为 2500 ml/d,饮水最好选择白开水[9,10]。
    4. 戒烟戒酒。

    眼底出血患者,在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保证睡眠时间充足。
    2. 连续使用电子设备时间不要过长,一般来说以一次不超过半小时,一天不超过 2 小时为宜,并注意眼部卫生。
    3. 加强锻炼,例如慢跑、瑜伽等,老年患者可选择跳广场舞、打太极等,以增加免疫力。
    4. 本病患者常因视力下降而一时间难以接受,同时过于担心自己的视力能否恢复,因此容易产生烦躁、忧虑等不良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恢复[3],患者可选择多与家人沟通
    5. 手术患者术后应注意让眼部得到充分休息,并保持眼部的清洁卫生,不可揉眼、挤眼,洗脸时应注意避免让水进入眼睛。
  • 预防

    眼底出血可以预防吗?怎么预防?

    本病可以预防,主要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预防,具体方式如下:

    1.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并注意日常监测。
    2.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清淡饮食,食盐量应限制在 6 g/d 以内,限制饮酒。
    3. 适度运动,根据病情、年龄、体力状况制订体育锻炼项目,严重眼底出血患者不宜运动[1,3]。
    4. 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用眼过度。
    5. 定期对眼底进行检查,做到及时发现、早期治疗。
    参考资料
    监制:刘恩茂
    [1]石晓凤. 眼底出血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5):270-271.
    [2]高付林,倪森,付冬梅. 运用像素值分析测量法计算眼底出血面积[J]. 眼科新进展,2017,37(01):46-48.
    [3]陈洁,张晨清. 糖尿病眼底出血的护理对策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2021,24(04):166-168.
    [4]刘家琦,李凤鸣. 实用眼科学[M]. 第 3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5]杨培增,范先群. 眼科学[M]. 第 9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6]叶龙星,王业静,王韶红,等. 糖尿病肾病伴眼底出血患者的药学监护[J]. 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6):2350-2352.
    [7]杨宝峰,陈建国. 药理学[M]. 第 9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8]浦仕云.分析糖尿病眼底出血玻璃体切除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J].世界复合医学,2021,7(2)
    [9]魏文彬.同仁眼底激光治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10]张爱珍.临床营养学[M].第 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3.
  • 就诊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