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韧带拉伤是什么?
韧带拉伤是指在日常生活或体育锻炼过程中,由于用力过度使关节活动超出了正常的生理范围或长期反复运动,致使关节周围的韧带受损,可有局部组织肿胀、皮下淤血、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
症状
韧带拉伤后的有哪些表现?
局部组织肿胀、皮下淤血、疼痛、活动受限(行走缓慢、活动费力等)[2]。
病因
韧带拉伤的原因有哪些?
韧带拉伤主要发生于运动过程中,其发生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 运动计划不合理:运动的时间过长或运动的强度过大,超出了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就容易出现疲劳导致身体功能下降,在做一些难度动作时容易出现韧带拉伤。
- 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不充分:不进行充分的热身就进入运动状态,肌肉韧带的力量和伸展性得不到充分的改善,身体缺乏必要的协调性,容易在运动过程中发生韧带拉伤。
- 运动场地环境不佳:运动场所过滑、过硬等,若不慎摔倒容易造成韧带拉伤。
- 未掌握正确的动作:运动时动作不规范,就会导致发力错误,容易导致韧带拉伤的发生。
- 自身因素:带伤运动会反复刺激未愈合部位,进而引发新伤,身体协调性差、安全意识不强等也是导致韧带的发生原因 [1]。
除此之外,韧带拉伤也可发生于交通事故或者生产事故中,走路不注意扭伤脚踝也可能会导致韧带拉伤 [2]。
诊断
韧带拉伤后去医院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韧带拉伤后建议就医。常见的检查方法如下:
- 体格检查:通过视诊及触诊初步判断来确定受损部位的情况,初步判断病情。
- 影像学检查:通过 X 线、核磁共振(MRI)等检查来判断疾病的程度,并进一步查看是否伴有关节、肌肉等部位的损害 [2]。
治疗
韧带拉伤发生后应该如何处理?
建议「RICE」原则:休息( Rest)、冰敷 (Ice)、加压包扎(Compression) 、抬高患肢(Elevation) 。具体步骤如下:
-
休息:立即停止运动,以免伤害进一步加重。
-
冰敷:用毛巾包着冰块冷敷,或冷水冲洗以达到消肿目的。24 小时内进行冷敷,冷敷每次 30 分钟,每次间隔 2~3 个小时。
-
加压包扎:对于不太严重的韧带损伤,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简单的包扎固定。
-
抬高患肢:把受伤的那只脚抬高超过心脏水平,以减少静脉回流带来的肿胀 [1]。
韧带拉伤后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一般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
若患者疼痛明显,可遵医嘱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2]。-
生活
韧带拉伤的预后如何?
- 经过及时的处理和休息,一般预后良好,且不会对正常生活和运动造成影响;
- 若未及时进行治疗,或未完全恢复就开始运动,不但会使旧伤复发还容易出现新伤,对今后的锻炼及生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预防
韧带拉伤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 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运动计划,身体疲惫时应进行适当的休息。
- 进行运动前做好充分的热身,如慢跑、拉伸等,增加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
- 运动时,选择合适的鞋子,必要时佩戴护具(护膝、护腕等)。
- 日常锻炼时掌握基础知识和动作要领,及时纠正错误的运动姿势。
- 选择开阔、平整的运动场地,避免去坑洼、湿滑的地方运动。
- 避免带伤训练,应该循序渐进地恢复训练。
- 日常出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来往车辆和人群,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 走路时注意地面,穿高跟鞋时尤其要小心,避免扭伤脚踝。
参考资料监制:刘恩茂
[1] 刘钊. 武术运动训练中韧带拉伤处理方法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9, 9(31): 20+22.
[2] 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等. 外科学[M]. 第 9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就诊
韧带拉伤
就诊科室:骨科
· 表现为局部组织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
· 韧带拉伤后需紧急处理,一般预后良好。
· 运动和生活中做好预防,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 韧带拉伤后需紧急处理,一般预后良好。
· 运动和生活中做好预防,可减少本病的发生。